為小事而突發其火,亂摔東西,這就是“情緒短路”的一種表現。主要原因是自控與轉移情緒的能力不強。這種能力與智力水平有關,可說是“情感智商”;一些人的心情變化無常。比如在公園玩得很開心,可回家后,又覺得生活單調枯燥而煩惱,唉聲嘆氣;時歡時苦,叫人不可捉摸,不僅使人感到難以相處,也令自己異常難受。這種不正常的表現,是“心理斜坡”在作怪。
人的感情受外界刺激的影響下,具有多度性和兩極性。每一種情感具有不同等級,還有著與之相對立的情感狀態,如愛與恨等。感情等級越高,“心理斜坡”越大,也就容易向相反的情緒狀態轉化?!靶睦硇逼隆辈坏谷饲榫w不穩,且會間接、直接地影響健康。
要克服“情緒短路”和“心理斜坡”的不良反應,就要重視自己的心理保健。
首先,要自覺地消除思想上的偏差,人生不可能總是高潮,更不可能事事如意,誰都要在平凡日子中生活,少不了要碰到麻煩事。關鍵是懂得放松自己,以平常心面對生活。
其次,勇敢面對新生活,主動體驗生活中的不同樂趣,既能在激蕩人心的活動中體驗激情的熱烈奔放,又能在平淡如水的日常生活中享受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只有這樣,才能在碰到不順心的事或發生較大轉換時,避免產生心理上的反差而誘發情緒短路或心理斜坡。
其三,適當地“糊涂”是醫治情緒病的良方。對人對事,只要不是原則問題,就大可“糊涂”待之。“糊涂”者指不事事計較誰是誰非,不去時時考慮個人得失,不去每每分析誰占了我的便宜,不去常常思量,自己有沒有吃虧。
尤其是老年人,由于有“長者尊嚴關”、“老年面子關”和不自覺而產生的“老子總是正確關”等等想法,這時,“海納百川”的氣量,就更顯得難能可貴了。必須具有大氣量,才可能輕松地生活。寬容,該是老年人心理基礎最重要的一條。
其四,要加強理智對情緒的調控作用。古語云:“物極必反”,這就提醒我們,“樂極”與“氣極”、“怒極”都不好,應該時刻注意保持適度的冷靜和清醒,在歡樂順心時,主動降溫,避免激情過大,遇苦悶或情緒轉入低谷時要換個積極的想法,事物都有多重性,受許多因素制約,要從好的方面去想,自能理清并脫離情緒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