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豪華品牌車型的降價信息不斷——捷豹XJL暴降20萬元,寶馬750Li驟跌14n元,奔馳C300割肉9n元,沃爾沃580L 2.5T優惠超6萬元,就連銷售業績極為出色的奧迪,其A8L拴系贈送購置稅,相當于5萬~25萬元的巨額讓利!
這些豪華車們動不動就便宜出一輛小車,甚至是中級轎車的價錢,人們不禁要問:“這到底怎么了?”
毫無疑問,買的沒有賣的精。無論是廠商還是經銷商,都不會賠本賺吆喝。即便優惠個幾萬、十幾萬甚至幾十萬元,仍舊有利可圖。當然,賣方的高利潤并不簡單的等于“奸商”。對于豪華車來說,你看不見的東西遠遠多于看得見的,比如品牌,比如科技,比如面子。它們的高價,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符合當時的市場規律。
那么,豪華車的“暴利”時代又緣何在現如今被終結了呢?
首先,中國的汽車市場不僅是最龐大的,而目也是最暴利的,因此具有足夠的降價空間,特別是豪華品牌。之所以美國通用“起死回生”,依靠的不還是上海通用這根救命稻草?豐田“剎車門”曝光之后,豐田章男不也剛從美國回來就到中國來“解釋”?至于奔馳、寶馬、奧迪,包括大眾、保時捷,能有什么理由讓它們跨越重洋來大力布局中國市場?沒錯,中美、中日、中德是有友誼的,但更現實的是,這里的錢好掙。
其次,當“暴利”把所有豪華品牌都吸引到中國之后,勢必會形成極為激烈的競爭。對豪華品牌而言,國產車賣得越多,市場占有率越大,進口車賣得越好,掙的錢就越多。最先嘗到國產甜頭的奧迪繼續高速增長,Q5甚至還在加價銷售,最低配的A4L依然能夠堅挺在30萬元上下,而奔馳和寶馬卻望眼欲穿,只能以暴降來應戰:寶馬3181最低只要23萬多元,325i也不過30萬元出頭,奔馳C180K更是觸底至23n余元。而在進口車方面,奧迪A3、A5、55、A8L、Q7、R8和IT上半年的總銷量不過14607輛,月均2400多輛。再看奔馳,半年居然賣出46016輛,其中僅S級就賣了9170輛,7月單車銷量更是達2440輛,同比增長218%,而寶馬的7系半年時間更是賣了10835輛。
在德系三巨頭中,盡管總銷量排名為奧迪、寶馬、奔馳,奔馳的位置不樂觀,但進口車排名卻是奔馳、寶馬、奧迪。一旦國產奔馳增加產能,優勢本就不大的寶馬必有后顧之憂:而后者上半年銷量也已翻番,如奧迪稍有放松,就有被追上的可能。正是這種互相的壓制與反壓制,加劇了豪華品牌的激烈競爭。
最后,是價值的回歸。就拿奔馳5600來說,在德國的售價為15.70萬歐元,合人民幣137.66萬元,而在中國,指導價高達25980萬元。兩個都是能賺錢的價格,拋去配置和稅費等因素之后,差距仍然可觀。而相對低端奔馳C180K,德國價格合人民幣2826萬元(C180COI最低配),國內為30.8萬元,而實際售價曾低至23萬余元,回歸得很到位!
奔馳、寶馬都這么便宜了,雅閻和凱美瑞之類的車還怎么活呢?由于豪華車暴利時代的終結,整個汽車市場的價格堡壘也將自上而下地逐一被打破。這對消費者來說是個不錯的消息。唉,啥時候房價也能這么嘩嘩地降,那就再好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