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到造“小車”,菲亞特是做到了極致,準確地說是造到了可愛的極致。無論是早期的菲亞特500,還是后來被國人熟悉的菲亞特126,—直到2007年重生的菲亞特500,都可以說是小型車的典范……菲亞特這個品牌,可以說不瘟不火、不大不小。說他不夠大牌吧,它旗下還有法拉利這樣的著名品牌,但菲亞特自身的產品,卻又在全球車市場占不到太大的份額。可就是這樣一個品牌,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卻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中國最早的私家車
說到中國最早的私家車,你不要以為是奧拓。嚴格意義上講,中國最早一批開始購入私家車的人,買的是進口車,而且就是菲亞特126Pn以至于在上世紀80年代,126P和“萬元戶”一詞產生了緊密的聯系,126P在當年也被戲稱為“小金龜”。的確,在那個年代,購入私家車簡直就是天書奇談,能買車的人基本都是“個體戶”之類的特殊人群——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先富起來的人們。
其實,這些人能買上私家車,還是托了中國當年“易貨”的福——這批126P是從波蘭易貨來的。其實這個車型本來叫菲亞特126,轉到波蘭生產后,才在126的后面加上了一個字母P,代表波蘭生產。它是菲亞特的經典小型車,生產年限為1973-2000年,是早期菲亞特500的換代車型。
那時的126P價格僅有幾千塊錢,用現在眼光看實在是太小兒科了。但是,對于當時平均工資只有幾十元的工薪階層而言,實在是個天文數字。那時能夠擁有126P的人,已經提前過上了小康生活。
雖然簡陋但功能齊全
雖然126P車身短小,幾乎所有的一切全需要手動——包括雨刷噴水,都需要用手將水擠到風擋玻璃上。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大燈、轉向燈、雨刷、喇叭、前后排座椅等等,能夠滿足車輛正常載人行駛的功能一樣不少。雖然只是一臺雙缸兩沖程風冷發動機,排量也僅有。652L,車重不不過600Kg,最高車速才105km/h,但在那個年代,中國人都能夠擁有自己的私家汽車了,怎么還會有什么更多的奢望呢?
小車之最菲亞特500
之所以說菲亞特500是小車之最,是因為它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小型車——生產于1936年,比名噪一時的雪鐵龍2CV要早上12年。最早的菲亞特500就推出了2門Coupe、2門敞篷和3門Wagon三種車型,采用0.569L 4缸水冷發動機。第二代菲亞特500,從1957年開始生產,無論是從造型,還是發動機,都有別于前一代產品,隨后在上世紀70年代,被菲亞特126所取代。
銷聲匿跡數十年之后,在2007年,為了延續經典,菲亞特500重生了。第三代菲亞特500在熊貓車型上進行研發,與福特Ka共享底盤,在波蘭工廠進行生產。新款車仍舊沿用了經典的兩門造型,并有三款發動機可供選擇——1.2L和1.4L汽油機和1.3L柴油機,并使用6擋手動變速器。
根據動力不同,新一代菲亞特500還推出了Pop、Sport和Lounge三種型號。隨后在2008年,菲亞特500又與改裝品牌Abarth合作,生產了高性能版本。該車使用1.4L渦輪增壓發動機,最大功率可達135hp,運動性能達到了極致。
通過菲亞特的小型車,我們可以發現一點,就是車輛不在平尺寸的大小,只要是精致就可以稱其為經典的好車,同樣可以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加快我們的生活節奏。所以,經典是永匣的,并不因歷史的變遷而發生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