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傳說中“金九銀十”,各廠家新品投放力度加大,促銷活動也惹得人心里癢癢的,似乎不出手就錯過了天大的好機會。有道是“沖動是魔鬼”,在我們頭腦興奮、情緒激揚的時候,真是需要冷靜冷靜,想一想自己到底為什么買車,買什么樣的車合適。
在幫助親友選車的同時,我總提醒他們,好好想想,是否真的有必要買車。買車前想的多是有車的“好”,以為自此就可以擺脫擠車的苦、騎車的累和打車的焦急等待。而實際不是這樣,像我就在考慮,要不要把車賣掉?因為每天早上一睜眼,總要做個選擇,是否開車上班?
早晚交通高峰時段,北京的路上越來越不好走了。我曾經跟一位的土司機聊過堵車的事兒,他們的經驗:早高峰時間,二環路6點前不堵;三環路7點前不堵;四環路7點半前不堵。如今這個時間點也不準了,四環、五環上的堵車時段多了,時間提前了,感覺路上的突發狀況也增多了。
就說上一周,我僅在四環和五環之間移動就頻繁被“堵”。周一,單位開會,我提前了90分鐘出門,不足10公里的路,竟然用了1個多小時,平均時速6km/h,跟走路的速度差不多。
周二,早上起來聽了交通廣播,四環路沒限行,趕緊出門奔四環而去??缮狭怂沫h,不幸的事情發生了,臨時交通管制!寬闊的路面立馬成了“停車場”,就這樣原地等了半個多小時。此程平均時速10km/h。
周三限行,早上不用考慮,做公交車和打車估計跟自己開車一樣會堵車。就用我那“新能源、零污染”的電動自行車,通過N個紅綠燈,盡管兩個擁堵的路口是推車過來的,也提前半小時到達單位,平均時速14km/h。
周四,試車小組到五環外的金港賽車場試車,下午3點返回單位,一輛車6點半到達,另一輛車7點半到,通常情況下1小時的車程,平均4小時才到。堵車堵到大家無語。周五,我依舊騎車上班,因為周五每周必堵。總結一周的工作日,開了三天車,均遭遇堵車。
車越來越多,道路資源有限,可不是越來越堵嗎?今年8個月,北京日增汽車1900輛。發展公共交通、整治交通秩序、限制交通流量、錯峰上下班等等,從各方面的反應來看,短期內還很難解決“交通擁堵”問題。
不管怎樣“堵車”,現階段大家買車換車的熱情還是特別高。真別忙著出手,多看多聽多體驗,看雜志是個了解的好途徑。在新一期雜志中,我們策劃了經典小車專輯,它們有品位、有歷史、有個性,也有更合理的售價。新老換代車型的實測對比,它們濃縮了精華。經歷很多年車市和時間的“淘洗”,事實證明了它們適合在城市中使用。如果買車是為了給自己樹形象,商務使用居多,那北京奔馳E 300L和華展寶馬535 Li都是最新推出的車型,本期作了詳細的報道。
買車還是賣車,因人而異。當開車的速度低于人們的心理底線,大家就會自動調節,是買車還是賣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