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團購,即團體購物,21世紀因互聯網而興起的全新購物方式。它指的是認識或者不認識的消費者聯合起來,加大與商家的談判能力,以求得最優價格的全新購物方式。根據薄利多銷、量大價優的原理,商家可以給出低于零售價格的團購折扣和單獨購買得不到的優質服務,有點像公園的“團體價格”和市場的“批發價格”。
說到團購,大家往往想到的都是網上的那些“團”——糯米團、飯統飯團、美團,“團”的也無非是美食、時裝和電子產品。由于這類商品的利潤較高,所以團購時總能獲得極低的折扣。當然,團購成功有一定條件——必須達到_定數量的參團人數。
9月初,國內電子商務領袖淘寶網也組織了一次團購,團購的竟然是汽車,而且居然成功了——僅僅3小時28分鐘,一共賣出205輛原價17.6萬元的smart!團購當天,“開團”僅僅24秒,便售出第一輛smart,37分鐘售出百輛,3小時28分售罄全部團購車輛。原定持續21天的活動,提前到3個半小時結束!
實際上,盡管最終團購價為13.5萬元,較市場優惠4.1萬元,但在經銷商處的實際成交價也不過13.6萬元,僅千元之差。但淘寶仍然僅用不到四小時,就賣出了去年smart全國銷量的1/20。這只能說明,團購太有魅力了!
但是,這是不是就說明汽車也進入了團購時代呢?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這次淘寶網的團購只需預付999元的定金便可擁有團購資格,且有3天內可退還定金的反悔期限。而999元對于常年網上購物的人們來說,也就是“電子錢包”內的正常余額,何況還能退。手頭沒有最終的購車人數,但僅預付999元便可參團的極低門檻,肯定吸引了不少湊熱鬧的“好事者”。不知除了淘寶,還有多少組織者能承受得了“跳單”呢?
其次,這次團購的是進口車,而對利潤有限、價格透明的國產車來說,能夠達到什么水平的折扣是個問題。現在國內車廠都執行統—指導價的銷售策略,盡管允許經銷商根據實際情況小范圍調整,但要求也都十分嚴格,而且還不允許跨區域(省市)售車。這直接導致在4S店少的地區要加價,而在大城市早已經萬元讓利了。在如此的不平衡之下,精明的廠家不會輕易組織團購,除非要清庫存。
此外,汽車與美食、時裝不同,它不僅貴重,而且還不是剛性需求。對白領來說,幾十元的美食、時裝算不得什么,就當花錢買個高興,團購也因此火熱起來。但團購汽車,即便是一輛QQ,都要花去他們半年甚至一年的工資時,誰不會好好掂量掂量呢?
面對組織者、賣家和買家的謹慎,汽車團購只能是一種宣傳策略,而非長久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