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錦濤總書記指出:“黨的基層組織是黨執政的組織基礎,抓基層、打基礎的工作始終不能放松。越是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繁重,越是社會矛盾復雜,越要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越要注重發揮基層黨組織的作用。”作為煤炭企業黨的基層組織,在追求經濟指標增長的同時,還要始終高度重視廣大干部廉潔自律的提高,注重對廣大干部行使權力的制約和監督,規范干部權力運行,為構筑立體化預防腐敗體系打造“防火墻”。在新的形勢下,要建立一支廉潔清正的干部隊伍,當務之急要圍繞 “三個重在”,做好“三個防止”,加強“三個健全” 。
一、重在評估,防止苗頭性問題傾向,健全預警機制
當前,我們大多數企業廉政信息主要是依靠信訪舉報和個人重大事項報告制度來獲取。由于受文化程度及整個環境影響,舉報人對于國家政策和法律的認知和了解程度不同,以及個人對于重大事項報告的表述方式存在主觀隨意性,導致被動接收廉政信息的比例過大,往往錯過發現那些傾向性、苗頭性問題的最佳時機。一是做好新任干部的廉政教育工作。新任干部的入職教育是預防腐敗行為的關鍵步驟。很多領導干部的腐敗行為,都是由于最初沒有受到廉政教育,或者廉政教育影響力度不大、深度不夠等造成的。基于干部廉政教育的現狀,在理論上可以引導新任干部認真學習貫徹《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的決定》和《中國共產黨黨員領導干部廉潔從政若干準則(試行)》;在教育效果上,可以運用重大典型個案,及時開展警示教育,深刻剖析違紀違法案件發生的思想根源,做到警鐘長鳴。二是做到廉政述職與監督并舉。定期廉政述職活動有利于干部自我反省、自我剖析、自我總結。讓領導干部在群眾面前公開亮相,可以及時發現領導干部和領導班子中存在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從而對領導干部和領導班子的腐敗行為產生預警效果。三是暢通搜集腐敗行為信息渠道。腐敗行為信息的搜集是預防腐敗行為的重要舉措。確保腐敗行為信息搜集暢通無阻,是預防干部腐敗行為的重要機制。要根據需要,對重點行業和相關領域的問題組織專題調查和個案訪談。及早搜集到腐敗行為苗頭性信息,并進行信息的篩選,對于預防腐敗行為的發生或進一步惡化至關重要。
二、重在監督,防止亂作為現象,健全責任追究制度
不可否認,在一些企業內部,某些單位個別干部無利不作為、有利亂作為,失職不作為、越權亂作為,缺位不作為、越位亂作為的現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對于這些問題,我們要深入剖析根源,加強制度建設,落實治本措施,從體制、機制上解決好清前堵后的問題。一是建立查糾機制。建立投訴受理、調查核實制度,建立座談、跟蹤、回訪制度,建立內部督察檢查制度等,大力構建立體化、多層次的查糾網絡,在系統范圍內形成發現和查糾不作為亂作為行為的工作合力。二是建立懲戒機制。對行政不作為亂作為,損害集體利益和職工利益的行為,除按規定給予黨紀、政紀處分外,還要視情給予責令書面檢查、通報批評、誠勉談話、停職檢查、調整工作崗位、待崗培訓、免去領導職務、責令辭職、辭退等組織處理。三是完善責任追究機制。嚴格執行干部責任追究制度,對查處的行政不作為亂作為,損害企業發展環境的行為,除追究直接責任人的責任外,還應當追究該單位(科室)主要負責人的領導責任。四是完善監督機制。在加強內部互相監督、專職監督的基礎上,注重綜合發揮民主監督、群眾監督和輿論監督的作用,通過內外、上下立體監督機制的構建,切實解決監督軟化、弱化、虛化的問題。
三、重在創新,防止新的腐敗現象產生,完善制度體系建設
隨著煤炭企業改革和發展的逐步深入,腐敗手段也花樣翻新,某些干部采用邊緣的、間接的、隱蔽的方式進行,有的利用制度缺陷打擦邊球、鉆制度空子,有的則是集體作案、相互掩護、設置迷障,給辦案人員帶來很大的困難。對于這些新情況、新問題,必須與時俱進、完善制度、創新制度,不給腐敗分子可乘之機。一是要及時進行管理制度創新。要根據形勢及市場的變化,及時修改或完善已經落后或者存在缺陷的規章制度,特別是在一些工程招投標、物資采購、項目資金管理等腐敗高發環節,制定出臺一批適應新形勢變化的新制度,以彌補原來制度的不足。二是要進行監督制度創新。要充分發揮企業紀檢監察機構的組織協調優勢,突出監督重點,整合監督資源,拓展監督渠道,增強監督實效,形成步調協調、手段互補、信息資源共享的監督合力,更好地為企業中心工作服務。三是要進行預防職務犯罪制度的創新。要把班子建設放在首位,突出抓好班子成員之間的團結協作,保證“三重一大”集體決策制度貫徹落實;要把好選人用人關,不斷完善民主推薦、民主測評、組織考察、任前公示、公開選拔和競爭上崗等制度,并把廉潔作為干部提拔的重要標準,確保干部隊伍廉潔。
(作者單位:中平能化集團機械制造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