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是一個思考的過程,是一個心理體驗的過程。“閱讀療法”亦稱“圖書療法”,是指利用閱讀圖書達到治療心理或軀體不適的一種方法。讀者在書的引導、啟悟下,不斷提高對人生、社會、生命、疾病的認識,心胸豁然開朗,加上書中美好、歡樂情緒的感染,心態變得樂觀開朗,從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治療效果。作為高校三大支柱之一的高校圖書館,應充分利用豐富的圖書資源,積極開展“閱讀療法”,擔當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擔。筆者認為,如何利用圖書館的有效資源,拓展高校圖書館服務內容,開展有特色的個性化服務,引導學生通過閱讀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治療心理疾病,是目前高校圖書館應該重視的一種新型服務方式。
一、高校圖書館開辟“閱讀療法”的必要性
(一)圖書館自身發展的需要
開展“閱讀療法”有利于高校圖書館拓展服務領域,深化服務內容,提高服務水平。高校圖書館不僅肩負著信息服務的職能,也肩負著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文化、心理素質、信息素質等多種教育的職能,大學是青年成長的關鍵時期,大學生在此階段形成成熟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因此,高校圖書館應依托其優雅的建筑環境、豐富的文獻資料,積極在大學生中開展“閱讀療法”活動,不但能為大學生調適和化解心理障礙,而且為培養其良好的心理素質提供充足的“養分”。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工作”需要圖書館的參與
根據近年來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顯示,大學生是心理問題的高發人群,由于種種原因,他們很少能夠主動接受專業心理治療。高校圖書館應充分利用自身優勢開展“閱讀療法”,通過指導引導閱讀豐富他們的文化知識,陶冶他們的情操,提升他們的審美觀,從而使他們獲得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奮發向上的創造精神,增強抵抗挫折的信心。大學生心理健康工作不能沒有圖書館的參與。通過“閱讀療法”在大學生心理健康疏導和預防中起到積極作用,推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同時也可以提高圖書館館藏資源的利用率。
(三)閱讀是大學生讀者自我心理調適的良藥
英格蘭布里斯托爾大學的醫生經過多年研究認為:“閱讀詩歌比吞服藥丸能更有效地治療焦慮癥和抑郁情緒”,閱讀是自我調適的良藥,也是解決大學生心理困擾的方法之一。“閱讀療法”是通過閱讀書刊,潛移默化地被“患者”所接受的心理疾病治療方法,其療效是無可置疑的。大量研究表明,圖書具有安撫、鎮痛的作用,可以松弛神經、愉悅身心。圖書亦可勵志,成為激勵人的意志的工具,是緩解大學生心理問題的有效方式。
二、圖書館開展“閱讀療法”的優勢
(一)資源優勢
圖書館擁有豐富的館藏資料,“閱讀療法”的實施具有無可比擬的資源優勢。大學圖書館內藏書豐富,學科門類齊全。不僅如此,圖書館能夠提供書籍、期刊、報紙、多媒體影像資料和電子圖書等多種閱讀方式,在幫助學生學習知識的同時,也豐富了學生的日常生活,拓寬了他們的眼界。每個學生都能夠在這浩瀚的書海中找到屬于自己的心靈慰藉,真正做到“對癥下書”,解決心理困惑。
(二)環境優勢
寬敞明亮的閱覽室為“閱讀療法”的開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閱覽環境。大學圖書館體現的是一種更深的文化氛圍,不但環境優雅舒適,而且充滿了濃厚的人文氣息,這樣的環境不僅能夠使讀者更好地汲取書籍中的知識,而且可以使身處其中的讀者平和心境,是大學生心靈自我調適和修復的好場所。
(三)大學生讀者自身的優勢
“閱讀療法”只適用于那些有良好讀書習慣的人。大學生相對于同齡的社會青年閱讀水平相對較高,具有較好的讀書習慣和興趣。他們更善于思考和領悟,容易與閱讀材料的某些環節產生共鳴,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大學生是一個文化層次較高的群體,他們善于思考,自我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強,“閱讀療法”更適宜在高校中開展。
三、高校圖書館開展“閱讀療法”的具體方法和措施
(一)選擇恰當的書籍
一是閱讀書目的選擇要慎重。因為書籍選擇不當可能會帶來負面影響。例如:歌德的小說《少年維特之煩惱》問世后在青年中產生很大的影響,在當時的德國社會興起一股“維特熱”,但不幸的是很多青年模仿了維特的自殺行為。因此,作為一種治療方法,“閱讀療法”的風險確實存在,“閱讀療法”在推行中選擇什么樣的書籍是閱讀治療工作的最重要的環節。具有專業知識的工作人員要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推薦書目指導閱讀。
二是閱讀書目推薦要有針對性。高校圖書館給大學生讀者推薦閱讀治療的書目,主要以解決大學生心理問題或開發心理潛能的書刊為主。要把不同的書刊推薦給有不同心理需求的讀者,如憂郁的人應讀歡快幽默和積極向上的書刊,如神話、幽默作品、科幻、寓言故事等;性情暴躁易沖動的人,應讀一些修身養性的書刊,讓他們了解別人是怎樣待人處世的,使他們逐步掌握交際技巧,從而解決他們在這方面的困惑,提高交際的信心。
(二) 圖書館應該和學校職能部門互相配合
一是爭取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咨詢中心的配合。高校圖書館“閱讀療法”的推廣離不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咨詢中心的配合,圖書館可以把“閱讀療法”推薦書目提供給心理健康教育咨詢中心,讓他們在做一般健康咨詢工作的同時推薦這些書籍,讓心理健康出現問題的學生閱讀。
二是和學校學生處和各學院學生工作部協同工作。圖書館可以與校學生處和各學院共同對學生做好“閱讀療法”的宣傳推廣工作。他們與學生的接觸最廣泛,對學生的了解最深入,在“閱讀療法”的宣傳上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學生處應該向學生詳細介紹并推薦這種治療方法,并在學校范圍內進行全面的宣傳和推廣,使學生能夠對這種心理健康治療方法有一個全新和全面的認識。各學院學生工作部應在掌握學生心理狀況后積極推薦學生接受這種療法,從而改變學生盲目的閱讀行為。同時配合圖書館工作人員給以具體指導,使學生的閱讀行為更科學更具療效。
(三)安排心理學專家定期開設“閱讀療法”講座
可以邀請心理學專家就學生心理問題進行心理輔導,專家運用幽默詼諧的語言,借助生動形象的案例,將枯燥的心理學知識融入到真實生活里。講座不僅針對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疏導,而且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學生之間就“閱讀療法”的具體情況進行探討,交流讀書心得體會。同時專家對圖書館“閱讀療法”工作進行指導,圖書館能夠及時了解本部門“閱讀療法”工作的不足之處,隨時改進從而制訂更加科學有理的有針對性的指導方案。
(四)利用圖書館主頁,建立網上心理咨詢課堂
在圖書館網站設立專門的心理咨詢閱讀平臺,設立有關交際、戀愛、就業、性教育等心理健康的“專題書目”,介紹有關“專題文章”,將精選的心理健康期刊、圖書和報紙等目錄存檔在網絡上,使大學生能盡快找到那些對自己有幫助的心理健康書籍和文章。設立心理健康專家講座,并通過導航進入全國權威心理網站。以聊天室、電子郵件的方式向來訪者介紹心理學知識,并協助學校心理咨詢部門、解答來訪者的各種心理困惑。通過網絡心理咨詢平臺向更多的讀者普及心理學知識,使更多的大學生讀者受益。
美國醫學家高爾特說過:“圖書館是一座心智的‘藥房’,存儲著各類情緒失常病人治療的‘藥物’。”因此,高校圖書館應當以書籍作為醫治大學生心理疾病的良藥,充分發揮自己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積極探索和開展“閱讀療法”,在預防、緩解、排除大學生心理疾病、心理問題,完善人格,健全心理素質等方面發揮應有作用。高校圖書館開展“閱讀療法”服務,不僅有利于圖書館服務內容、方式的創新,也有利于提高圖書館服務水平和能力。
(作者單位:河南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