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企業經營風險因素分析
企業的經營風險包括自然風險、社會經濟環境風險和企業內的經營管理風險等,對企業經營風險因素的分析是風險辨識的前提,也是企業制定規避風險管理策略的依據。
自然環境的各種變化作用于企業的是水災、火災、地震、臺風等引起非常性的破壞,既定的經營目標、財務目標無法實現等。
企業的社會經濟環境包括經濟體制、經濟政策、經濟周期、同行業競爭、通貨膨脹、市場季節性變化以及國家法律法規的調整和變動等等。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獨立的經濟組織,為了在競爭中求得生存和發展,企業就必須面向市場,獨立決策,這樣就會增加企業在經營管理中的風險。當國家經濟政策發生變化時,往往會對企業的籌資、投資及其他經營管理活動產生極大影響;當市場經濟繁榮和衰退交替出現周期性變化,會使企業的現金流入量和現金流出量不斷地變化,給企業籌資、投資管理帶來諸多困難,增大企業的經營風險;通貨的萎縮必然出現社會商品物價全面上漲,造成生產成本的大幅上升,或商品銷售的困難。同時通貨膨脹往往也會引起企業會計信息失真,造成企業經營者的決策失誤,給企業帶來巨大的經營風險。
法律環境的變化也是誘發企業經營風險的一個重要方面,改革開放使我國的法律法規建設取得了巨大進步,依法治國的思想深入人心,但要建成一套完善的法規制度,仍需要有一個逐漸完善的過程,因此現階段已有的法律法規,就有可能需要在一定時期內進行必要的調整和修訂,這種調整、修訂的不確定性將對經營者的理財活動產生重大影響。同時,由于法律不完善、執法觀念差,也會使企業承受亂攤派、亂收費等不應有的社會負擔,增加了企業經營成本,降低了盈利水平。
企業內部的管理體制不健全、經營機制的不完善同樣會產生企業的經營風險,如企業經營者由于專業知識差、業務水平低,缺乏應有的管理能力,或者調查研究不夠、掌握信息不充分等,同樣會造成決策失誤、管理混亂,使企業遭受巨大的經濟損失。此外,企業對經營風險的認識程度不足、防范手段不力等,也會使經營風險發生或加大。經營者在哪些情況下需要規避風險,是企業必須做出的重要決策,否則承受或規避不當又會引起新的更大風險。
二、 加強風險管理,防范企業經營風險
企業經營風險管理,是指對經營主體產生經營和財務活動中存在的各種風險進行識別、測定和分析評價,并適時采取有效的防范和控制措施,以保證生產經營活動安全正常開展,使企業的經濟利益免受損失的管理過程。
(一)企業風險管理的目標
企業風險管理的目標是培養企業及其所有成員的風險意識,建立健全風險機制,提高抵抗風險的綜合能力;保證企業的負債水平、生產規模、存貨周轉等處于安全區域,并建立危險臨界警報系統,使經營者具有良好的財務穩定性和經營安全性;消除經營中的風險隱患,提供良好的有安全保障的經營環境;在自覺遵守各項國家法律法規,履行各項應盡義務的基礎上,保證企業有良好的適應經營環境變化的能力;使經營者能準確地預測市場變化,及時化解經營中的誤判風險、合同風險、貸款風險、匯率風險、財務風險、運輸風險等;具有對各項生產經營進行風險決策和管理的能力,保持企業重大經營進行風險決策和管理的能力,保證企業重大經營業務和投資活動正常有效地進行,保證項目具有較高的成功率和收益率。
(二)企業風險管理的職能
1.風險警戒職能。即對經營風險保持高度的警惕和嚴密的戒備,對可能出現的風險因素保持高度重視,對生產經營活動持謹慎原則。經常對經營環境相關方面進行風險信息采集,及時發現生產經營中的風險隱患,并及時發出風險預警信息。
2.風險定位職能。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經營風險的定性。即根據企業生產經營的內、外環境和抗風險實力,對存在于企業內部和外部的各種經營風險進行分類、過濾、剖析,弄清楚哪些是企業經營風險,哪些不是經營風險;哪些屬于現實風險,哪些是潛在性風險;經營風險來自何處,具有什么特性等。二是經營風險的定量。即對經營風險進行數量界定,針對某一種具體的經營風險的形成、發展、作用對象及其發生概率、強度及可能造成的損失等進行預測計算,分析該項經營風險對企業的影響程度及企業的承受力。各種測定是建立在經營風險定性的基礎上,根據已有的信息資料,通過報表分析法和指標分析法來識別確認的。運用報表分析法,可根據設定的標準,通過企業各類報表資料,對企業的經營風險進行探索、尋找、辨別分析,從而省去資料收集工作,使管理人員直接進行風險辨別,進而提高風險管理的工作效率。運用指標分析法,可根據企業財務核算、統計核算、業務核算資料和其他方面提供的數據,對企業經營的相關指標數據進行計算、對比、分析,從分析的結果中尋找、辨認和發現可能出現的生產經營風險。報表分析法與指標分析法可以同時使用,也可以單獨使用。使用指標分析法前,必須對有關指標設定一個臨界值,或擬定一條風險警戒線,即某一項指標達到什么水平時才會對企業生產經營和財務管理形成威脅,才能判定為風險因素。分析指標的內容,在不同部門、不同行業、不同的企業和事業單位應有所不同。
3.防范企業經營風險的對策。企業經營風險的防范對策主要有規避、控制、承受、轉移、對抗等。規避,即對風險采取躲閃、回避、放棄等辦法,以降低或消除風險的侵害,減少或避免損失。控制是有針對性地采取防范、保全和應急措施,對企業風險進行控制。這是一種主動積極的風險管理辦法,可用于風險發生之前或發生之時。承受風險是從管理全局考慮所做出的局部犧牲,它往往屬于對某項經營風險的無法回避或為了國家或企業的其他目的,自愿承擔的風險損失。轉移是采取各種方法將經營風險全部或部分轉嫁、推卸出去,使風險的承受者由一家企業變成多家企業,從而相對消除和減少本企業的風險損失。最常用的風險轉移方法是保險,當風險實際發生時,由保險人全部或部分承擔賠償責任。對抗是對經營風險主動出擊,破壞風險源或改變風險的作用方法,釋放風險因素蘊含的能量,以減少風險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影響和損失。抵御生產經營風險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不論選擇哪種方法,都需認真權衡,做出正確的決策,否則可能適得其反。
4.風險處置。對已發生的風險要適時進行應急處理,能夠補救的,要采取措施進行補救,同時認真總結經驗教訓,制定相應的防范措施。對生產經營管理中的薄弱環節、風險隱患要經常進行檢查,及時消除。協調好企業風險管理各方面的關系,使風險對策在實際中發揮應有作用,起到防范風險的目的。要對防范風險方案實施的成本費用進行計算,使風險成本最優、最低。在具體實施風險管理中要體現預防在先、補救在后,控制為主、對抗為輔的原則,力求在風險管理中取得主動。要進行早期預報、全面控制、全過程監督,充分發揮各種風險調控方法和處置方法的作用,使之形成風險管理的網絡系統,保證風險管理取得預期效果。
在提高企業經營風險管理的防御性、平衡性職能的同時,企業經營者還應當增強風險管理的建設性職能。經營者要通過經營風險管理提高自身察覺風險、判斷風險、估計風險的綜合能力,把經營管理業務活動中可能出現的失誤減少到最小程度。
(作者單位:河南省科學技術干部學校)
臨潁縣134個行政村步入新農村電氣化村行列
10月16日,臨潁縣4個鄉鎮85個行政村順利通過漯河市發改委新農村電氣化村的驗收。至此,該縣已有12個鄉鎮134個行政村步入新農村電氣化村行列,達到新農村電氣化縣B類標準。
在新農村電氣化工程建設中,臨潁縣電業局按照“因地制宜、有序推進、適度超前”的原則,明確試點單位,制訂施工方案,加強對試點村電氣化建設的指導和協調,扎實推進新農村電氣化建設。今年,臨潁縣在2008至2009年建成8個電氣化鄉鎮49個電氣化村的基礎上,先后投資1786 萬元,對該縣瓦店鎮等4個鄉鎮的85個行政村進行改造。截至目前,全縣共投資3608 萬元,建設改造配電臺區316個,400伏及以上線路318千米,低壓接戶線168千米,整改用戶4.17萬戶,建成電氣化村總數占全縣行政村總數的36.8%。
(夏占民翟曉陸)
法官牽線,萬元圓了大學夢
2010年10月8日,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4樓小會議室掌聲如雷,由該院駐村法官吳金鵬牽線河南合眾置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勾長舟資助貧困大學生捐贈儀式在這里舉行。
出生于南召縣喬端鎮土門村的王沖今年考上了鄭州大學西亞斯學院,每年上萬元的學費對于這個貧寒的家庭來說是個天文數字,面對這種情況,懂事的王沖默默地收拾著衣服準備輟學遠出打工。正在全家無奈時,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幫扶駐村法官吳金鵬知道了這件事,他一邊說服王沖的父母不管有多困難也不能讓孩子失了前程,讓父子兩輩遺憾終生,一邊聯系合眾置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勾長舟,向勾長舟說明了王沖的困難。出身貧苦家庭的勾長舟聽說后,無償資助1萬元學費,還安排王沖假期到自己旗下的一個農場打零工,當即通知農場當日結算工資。
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政治部副主任董德生主持了捐贈儀式,政治部人事處處長李辰明、宣傳處處長袁荷剛、刑一庭審判員吳金鵬參加了捐贈儀式。
(本刊記者王保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