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名是傳達故事情節最直觀的媒介,是傳播思想文化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旨在以簡潔名了的語言表達影片深刻的內涵,以特色獨具的感召力激發觀眾觀賞的興趣和欲望。透過字面,我們既可領略這一獨特的藝術魅力,又可窺見譯者的翻譯策略和翻譯方法。片名翻譯中譯者對特定策略的選用既透射出譯者對特定目標的追求,也折射出譯者的心理趨向和價值取向。
一、片名翻譯的策略
策略是實現目標的保障,片名的成功翻譯取決于翻譯中正確策略的應用。基于對隨機選取的343部較為流行的電影樣片的分析,我們把片名翻譯中的通用策略歸納為異化和歸化兩種。
異化指“在翻譯過程中,譯者接受語言文化間的差異,向源語文本作者靠攏,選用與源語表達方式對應的譯文,力求保留源語語言和文化特色,使讀者領略異域的風情和歷史文化”。如Time is money 異化翻譯應為“時間就是金錢”而非“光陰似金”。歸化是指“譯者以目的語語言文化為歸宿,向目的語讀者靠攏,選用符合目的語語言文化規范的譯文傳達源語文本的內容,消解源語文化因素,彰顯目的語文化價值觀,使譯文讀者閱讀作品時感覺是在閱讀目的語原創文本”。如“to seek a hare in hen’s nest”歸化翻譯為“緣木求魚”,而不是“到雞窩里尋兔”。
異化和歸化策略的應用旨在最大限度地保證片名形式與影片內容的統一,順利地實現片名翻譯的預期目的。分析發現,異化和歸化策略具體體現為直譯、意譯、音譯和混譯四種方法。
直譯是在不違背電影情節和內容、不引起錯誤聯想的前提下,根據源語和目的語的特點,最大限度地保留原片名的形式和意義,使源語與目的語在功能上達到重合。通常,通過直譯的片名在源語和目的語上重合程度較高,有時幾乎字字對應。如America’s Sweethearts (美國甜心),Scent of Women(女人香)等。一般情況下,由名著改編的電影片名因翻譯時力求與原著接近,所以采用直譯法較多。但就文化內涵豐富的電影而言,直譯難以體現影片思想精髓,需要采用意譯法以真實再現原片的文化和審美特色。如The Best Years of Our Lives(黃金時代)等。
進口片中大約有9%的片名借用了國外的人名或地名。為了保留原片名的新奇感和吸引力,一般采用音譯法譯出,如Rocky(洛基)等。不過,由于國內觀眾大多對國外的人名或地名比較陌生,所以為了取得令人滿意的翻譯效果,增強譯名的表現力,通常采用音譯與意譯混用或音譯與混譯相結合的方法。
二、片名翻譯的價值取向
片名翻譯中策略和方法的應用既是翻譯目的的體現,又是譯者心理趨向的反映。譯者在力圖滿足翻譯活動發起者或委托人的心理需求、實現其預期的同時,也試圖借助自己的創造性行為實現自己的預期。雙方相同的預期體現為價值取向上的一致性。而共同預期是否能圓滿實現取決于翻譯中娛樂價值、信息價值、文化價值、審美價值和商業價值是否能夠完美地體現。
(一)娛樂價值
片名翻譯作為一種藝術,其成功的標志在于導視作用的完美體現。而要充分體現出這一作用,翻譯必須最大限度地保持原片中的幽默、滑稽、輕松、愉悅的成分,不失原有的娛樂性、刺激效應,使觀眾一眼便被片名征服,產生一睹為快的強烈愿望。影片Mrs.Doubtfire講述了一個離婚男人為了能和自己的孩子在一起而巧扮女傭混進女主人家的故事。片名被譯為《窈窕奶爸》,既生動形象地表現了人物的性別矛盾,又保留了原片名“Mrs.”的喜劇色彩和娛樂價值,巧妙滑稽,奪人眼球。
(二)信息價值
翻譯是語際交流過程中溝通不同語言的橋梁,其任務是用譯語把原文信息的思想內容及表現手法原原本本地重新表現出來,使譯文讀者的感受與原文讀者大致相同。電影欣賞是借助視聽媒介而進行的信息交流,除了娛樂目的外獲取影片信息同等重要。觀眾是否有觀看某個電影的欲望,片名的啟迪作用十分關鍵。為此,片名翻譯要實現的另一重要價值是忠實傳遞片內信息,實現信息價值的等值。在這方面,影片The Third Man的譯名很具說服力。該片一度被譯為《第三者》。但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第三者”往往讓人聯想到生活中的三角戀。看到這個名字,觀眾人不免會認為這部影片是描寫愛情糾葛的。然而原片中的“第三者”并不是插足他人愛情的第三者,而是目睹一場兇殺案的第三個目擊者。所以,譯名沒有真實反映影片的實際內容和信息,反而造成了曲解。由于片名翻譯客觀上要求短小精悍,所以譯者必須發揮高超的翻譯技巧和遣詞能力,力爭用簡明、精煉的語言把豐富的影片信息真實地呈現給觀眾。影片Meet the Parents(拜見岳父大人)等可謂成功的范例,譯名簡明扼要,字里行間傳遞著強烈的信息。
(三)文化價值
片名翻譯既是語言轉換的過程,又是兩種文化的交流過程。由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影響,概念相同的詞語有時被賦予完全不同的聯想意義,所以具有文化特色的翻譯是片名翻譯中的一大難題,而用短小精悍、言簡意賅的片名反映蘊含豐富異域文化的影片內容可謂難上加難。如果翻譯中過分強求文化對等,“譯出語詞匯可能表達一個完全不為譯入語文化所知的概念”,甚至會歪曲原意。如American Beauty比較流行的譯名是《美國麗人》或《美國美人》。但這些譯名沒有把深層的文化內涵和情感信息真實地再現出來,因為在美國American beauty指的是四季開花的紅薔薇。美麗、圣潔的薔薇花象征崇高神圣的愛情,電影以花喻人,以花表情,傳遞著深邃的文化內涵。該片名后被改譯為《美國薔薇》,薔薇所蘊含的情感和文化被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
可見,譯名文化價值的體現并不是把源語文化強加到目標語文化上,而是要在盡量避免文化沖突和誤解的基礎上,將源語文化巧妙地移植到目標語文化中,最大程度地再現源語文化。這一移植的過程實際是在兩語文化間達成某種程度上的文化等值,因為接受者總是以自己的文化觀去理解譯文。同時,片名翻譯在一定程度上又受譯入語文化的制約,因為譯入語文化要對譯出語文化進行合理的選擇和轉化,然后附加自身的文化色彩,以實現文化價值。
(四)審美價值
“美”包括“音美”、“形美”、“意美”。片名翻譯中審美價值的實現取決于以上三美在翻譯中的完美體現。
音美講究片名節奏分明,有抑揚頓挫的韻律感,給人以聽覺上美的享受。其實現的手段是根據譯出語和譯入語各自的音韻構成特點,通過運用譯入語中相應的修辭手法把譯出語的音美特征恰如其分地表現出來。如Outland《天外天》(抑揚、押韻),Courage Under Fire《生死豪情》(抑揚),Singing in the Rain《雨中曲》(押韻)等譯名,都完美體現了現代漢語音韻之美;而the Green Green Grass of Home《芳草碧連天》等,則充分體現了英語的旋律美。
形美注重詞語巧妙搭配、結構均衡美觀,實現的手段有三個。一是巧妙用詞。如the Strange Tale《奇談》,Mission: Impossible《碟中諜》,The Sting《騙中騙》等,譯名言簡意賅,簡潔明快,具有很強的語言藝術表達效果。二是巧用“四字格”。“四字格”整齊均衡,表現力強,在片名漢譯中使用能產生栩栩如生、引人入勝的效果。如Dances with Wolves《與狼共舞》,the Fugitive《亡命天涯》等。三是在翻譯中復制或創造性使用修辭方法。如Gaslight《郎心如鐵》(明喻),A Few Good Man《好人寥寥》(反復),True Lies《真實的謊言》(矛盾法)等,均給人一種新穎別致和耳目一新之感。
意美提倡巧用詞匯的聯想意義或詞匯內涵創造一定的意境,給觀眾以美的享受和無限的遐思。比如,A Walk in the Clouds《云中漫步》是一部充滿拉丁風情的愛情片,片中薄霧籠罩的葡萄園宛如仙境般使人陶醉,美麗如畫的景色使觀眾深深地沉浸在浪漫的氣氛中。片名寓無限于有限,給觀眾留下了情景交融、生機盎然的藝術形象,意象間蘊含著無限的象外之象和言外之意,與影片浪漫的劇情完美契合,意深境遠。
(五)商業價值
電影是藝術的商品,更是商業的藝術。電影藝術的存在和發展有賴于電影的商業性。因此,商業價值是片名翻譯最重要的價值取向。電影發行商不僅要借助電影這一藝術形式達到豐富文化生活、促進文化交流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要借助這一翻譯活動獲取社會效益、實現商業效應。社會效益和商業價值的體現在于賦予譯名以新穎別致的藝術魅力,以制造懸念、渲染氣氛、增強感召效應,喚起觀眾心理認同,激發其觀賞欲望。驚險片The Rock在大陸被譯為《勇闖奪命島》,香港譯名為《石破天驚》,臺灣則翻譯為《絕地任務》,翻譯均自然貼切、懸念十足,成功地體現了藝術性和商業性的有機結合。
總之,電影是一門藝術,片名翻譯也是一門藝術。翻譯藝術的體現是借助異化和歸化策略應用得以實現的,而異化和歸化則是通過直譯、意譯、音譯和混譯四種具體手段實現的。策略和手段的選用旨在保留源語文化特點的基礎上,通過貼切的詞語把影片所負載的文化和情感信息恰如其分地傳遞給目的語國家的觀眾,以此實現譯者和翻譯組織者共同的預期和價值取向。從很大程度上講,片名翻譯是否到位,是否能吸引觀眾的眼球,直接關系到電影的上座率和票房收入,而影片是否能獲取預期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則取決于娛樂價值、信息價值、文化價值、審美價值和商業價值能否在片名翻譯中完美地予以體現。
[本研究獲河南省教育廳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資助(項目編號:2010C630026)]
參考文獻
[1]范仲英.實用翻譯教程[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4.
[2]郭建中.文化與翻譯[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3.
[3]金堤. 等效翻譯探索(增訂版)[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98.
[4]李勤.從歸化和異化的角度看小說中人名的翻譯[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06, 99(5) :45-46.
[5]劉宓慶.當代翻譯理論[M]. 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99.
[6]許金杞.意美、音美、形美——英文商標的漢譯[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2,(11):47-51.
[7]許淵沖.翻譯的藝術[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84.
[8]王建平. 語言交際中的藝術——語境的邏輯功能[M]. 北京:求實出版社,1989.
[9]趙芝英.論翻譯中的功能對等[J].江南學院學報,1999,(1):86-90.
[10]朱光潛. 詩論[M].上海:三聯書店,1984.
(作者單位:河南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