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察機關后勤是集行政事務管理、計劃財務供給、后勤服務保障于一體的綜合性工作,是檢察機關履行法律監督職能的保障平臺。近年來,淅川縣檢察院積極探索,大膽實踐,創新機制,科學管理,創造性地開展檢務保障工作,使后勤保障工作有聲有色,推動了各項檢察工作。該院先后被河南省委、省政府授予“河南省文明單位”,被河南省檢察院授予“全省先進基層院”等榮譽稱號,后勤工作連續3年走在南陽市檢察系統的前列。具體做法如下:
實施人本機制,提升后勤保障隊伍素質。淅川縣檢察院把以人為本的要求落實到后勤服務工作中,在日常管理中充分考慮機關各部門以及干警的合理需求,營造良好的學習、工作環境。針對后勤工作承上啟下、左右互動的工作性質,要求每一位后勤人員做到辦事到位不越位,做事重實不重功,干事吃苦不叫苦,認真、耐心地做好每件事情,無論是接聽一個電話、協調一項工作、答復一個問題還是進行一次公務接待、承辦一次會議,都力求做到熱情接待、周到服務,確保萬無一失。在人員任用上,不唯學歷,注重能力;不唯職稱,注重知識;不唯資歷,注重業績;不唯身份,注重品德。不拘一格地選拔和使用人才,努力培養一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后勤保障人才。同時,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等多種手段,加大培訓力度,全面提高后勤保障隊伍的綜合素質,努力打造“懂經濟、會管理、能協調、肯吃苦、潔自身”的復合型后勤保障隊伍。目前,計財裝備科6名同志全部達到本科學歷,一人正在攻讀法律碩士研究生。
實施科學規劃,實現檢務保障可持續發展。淅川縣檢察院堅持用科學發展觀統領后勤保障工作,從戰略的高度謀劃好后勤保障的未來發展,橫向做到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向集約型發展;縱向做到有計劃、有組織,實現可持續發展。一是處理好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關系;二是處理好部門利益與機關利益的關系;三是處理好個人利益與國家、集體利益的關系。結合上級院的戰略性構想,制定了后勤保障工作的長遠規劃,并以文件形式下發了《行政裝備、計劃財務工作十年規劃》,為充分發揮后勤保障工作奠定了基礎。
加強制度建設,實現檢務保障工作規范化。檢察后勤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制度是路線、方針、政策的體現,是提升后勤管理能力的前提。近年來,淅川縣檢察院立足當地實際,先后制定了《經費保障管理規定》《贓款贓物管理規定》《行政裝備物資管理規定》等8大項13個規章制度,對車輛、安全、防火防盜、衛生要求、水電管理等方面都作了詳細規定,使管理有據可依,依規而行。今年,淅川縣檢察院還下發了《關于機關履行節約工作的通知》,開展資源消耗統計評價制度,將資源節約情況作為評選先進部門、先進個人的條件之一。號召全院干警節約每一度電,節約每一滴水,節約每一個電話,節約每一張紙,節約每一升油。開展經常性的檢查活動,及時制止浪費行為,建立嚴格的自查自糾制度,使節約成為自覺的行為規范,努力把建設節約型機關的要求體現到工作的各個環節之中。有了健全的規章制度和及時檢查監督,后勤服務的規范化有了較大提高,機關辦公能耗指數明顯下降。全院的環境衛生、安全保衛、院容院貌等均有了較大改善,綠樹成陰,衛生整潔,車輛擺放整齊,樹立了檢察機關的良好形象。
轉變服務觀念,激發后勤保障活力。近年來,淅川縣檢察院后勤保障工作實現了“四個轉變”,即在管理方法上,由單純的行政管理向科學的經濟管理轉變;在服務方式上,由行政型后勤向經營型后勤轉變;在服務范圍上,由封閉式向開放式服務轉變;在經費來源上,由供給型向經營型轉變。同時,積極更新服務理念,增強“一切為了干警,為了干警一切”的服務意識,兩年來辦案挽回的經濟損失800余萬元,全部用于彌補檢察機關的經費不足。更新30臺辦案車輛,改善了辦案條件。同時將上級撥付的政法轉移支付裝備經費,用于購置40余臺高配置的臺式電腦和37臺筆記本電腦;對局域網改造和辦公辦案硬軟件技術設備全部進行了更新換代;安裝光纖寬帶、檢務公開電子顯示屏和電子閱覽室等多媒體示證系統和“兩室”監控系統。建立了檢察三級專線網絡、局域網和遠程視頻提審網,開通了淅川縣檢察院心連心網站。目前,全院93名干警人手一臺電腦,配置打印機、掃描儀、攝像機、照相機等器材,全部實行網上辦公、辦案,節約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辦公室安裝了空調,同時,辦公樓和辦案區全部安裝了監控設施,保障了辦公、辦案安全,達到領導放心、干警滿意。如今,淅川縣檢察院已經建立了與檢察工作適應的檢務保障體系,樹立了檢務保障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檢察工作發展、科技進步同步發展的良好局面。
(作者單位:淅川縣人民檢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