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已于2009年6月經國務院審議并原則通過,并正式批準實施,這標志著江蘇沿海開發開放上升為國家戰略。河南作為一個內陸省份,連云港是河南重要的出海口,河南與該地區經濟聯系比較密切。隨著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的實施,必將對河南經濟發展特別是對外開放產生重要影響。如何順應區域經濟發展規律,加快河南發展,是當前需要認真研究的重要課題。
一、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的主要內容及其意義
江蘇沿海地區包括連云港、鹽城和南通三市所轄全部行政區域,地區生產總值4863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24760元,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江蘇沿海地區區位優勢獨特,土地后備資源豐富,在提升長三角地區整體實力、促進全國區域協調發展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
《規劃》的主要內容為:在發展目標方面,到2020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或高于東部地區平均水平,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服務業比重大幅上升,人民生活更加富足,享有相對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務,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成,城鎮化率達到65%左右,到規劃末期或更長一些時間初步實現現代化。在戰略定位方面,立足沿海,依托長三角,服務中西部,面向東北亞,建設我國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沿海新型工業基地,重要的土地后備資源開發區,生態環境優美、人民生活富足的宜居區,成為我國東部地區重要的經濟增長極和輻射帶動能力強的新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在重點任務方面,進一步調整優化空間布局,形成“三極、一帶、多節點”的空間布局框架。
國家推動這一區域發展,有利于長三角地區產業優化升級和整體實力提升,進一步完善全國沿海生產力布局;有利于實施國家區域發展總體戰略,服務帶動中西部地區加快發展;有利于強化我國與新亞歐大陸橋沿線及東北亞地區的合作,提升江蘇乃至全國整體對外開放水平。
二、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實施對河南的主要影響
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的實施,對河南的開放和發展既有積極的作用,也會帶來一定的挑戰。
(一)積極方面
一是通過增強隴海蘭新沿線地區的出海大通道功能,可以進一步加強河南與東中西的經濟交流和良性互動。近年來,新亞歐大陸橋沿線合作不斷加強,連云港相繼與包括河南在內的隴海蘭新沿線地區簽訂了跨區域合作協議,推動與中西部地區開展多層次、多渠道、多領域的合作。隨著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步伐的加快,以及東部沿海地區深化合作內在需求的進一步增強,隨著我國積極參與和推動國際區域經濟合作,新亞歐大陸橋沿線國家以及東北亞各國的經濟聯系將更加緊密。《規劃》提出加快江蘇沿海地區發展,進一步搞好服務中西部地區和長江中上游地區的經濟發展,為隴海蘭新沿線地區提供最便捷的出海通道。這有利于加強我國與歐洲、中亞、東北亞國家之間的溝通和聯系,為中西部地區包括河南充分利用提升對外開放水平、承接國際資本轉移、參與國際分工合作創造了更加有利的條件。
二是通過加強以連云港港為核心的江蘇沿海港口群建設,可以為河南提高進出口能力提供便利。連云港港是距離河南最近的港口,多年來,河南進出口商品主要是通過連云港港口進行的。隨著以連云港港為核心的沿海港口群建設的加快和吞吐能力的提高,不僅有利于河南降低進出口運輸成本,而且有利于加快河南企業“走出去”,為河南進一步擴大開放創造有利條件。
三是為河南區域發展規劃上升為國家戰略提供了良好氛圍。中原崛起是河南實現強省富民的唯一選擇。圍繞這一重大命題,歷屆河南省委、省政府都進行了不斷探索,提出了河南發展的戰略思路和舉措。這些發展思路和舉措都是根據不同時期的發展要求提出來的,但在新時期新階段,還需要進行系統的梳理整合,不斷完善提升,以此來統領中原崛起。近年來特別是去年以來,國家區域規劃進入到深化階段,先后有包括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在內的20多個區域發展規劃出臺并上升為國家戰略。這樣的宏觀背景和發展趨勢,對河南盡快提出并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與中部崛起規劃相銜接、與中原崛起相適應的總體發展規劃,并上升為國家戰略十分有利。
(二)面臨的挑戰
一是諸多區域經濟發展規劃上升為國家戰略,對河南產生“坍陷效應”。目前在河南周邊,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等區域規劃上升為國家戰略。中部地區的安徽皖江經濟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江西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湖北武漢市兩型社會試驗區和湖南長株潭兩型社會試驗區都已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而位于中間地帶的河南省卻還處于空白狀態。河南成為全國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的“飛地”和盲區,這必然對中原崛起、中部崛起產生不利影響。
二是政策效應有可能減弱資本向河南的轉移。江蘇沿海開發各項優惠政策的落實,投資環境的改善,必將吸引更多的資本向這些地區集聚。上海、浙江瀕臨海港的資本,江蘇沿江產業,韓國、日本、臺灣、魯南等距江蘇沿海比較近的企業必將搶占先機,甚至珠三角企業也可利用廉價的海運揮師北上。如果河南不能進一步優化投資環境,將會對吸引國內外資本產生暫時的不利影響。
三是對河南吸引和留住人才將產生一定的影響。江蘇沿海開發需要大量的技術和人才等生產要素的投入和集聚,河南作為內陸省份,如果在人才引進和利用方面沒有更加積極優惠的政策,一些人才有可能向東飛。
三、加快河南開放和發展的對策建議
為了促進河南經濟社會持續發展,加強與江蘇沿海地區的合作,不斷提高河南區域競爭力,筆者建議:
(一)加快制定河南區域發展規劃并盡快上升為國家戰略
經過多年的發展,河南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好的趨勢、好的態勢、好的氣勢。當前,正值國家和我省制定“十二五”規劃的關鍵時期,在國家加大統籌區域經濟發展力度、深化全國區域發展布局的新形勢下,河南省委、省政府正在積極謀劃加快中原崛起的新思路。河南應認真研究當前區域發展布局的新形勢,密切結合省情,加快制定河南區域發展規劃,并努力將其上升為國家層面的發展戰略,以促進中原崛起、支撐中部崛起、呼應國家區域發展戰略。
(二)加強與國內經濟區的交流合作
當前區域經濟發展,既存在競爭,又相互支持。河南要在競合中贏得主動,就必須加強與包括江蘇沿海地區在內的其他經濟區的雙邊和多邊聯系,建立多邊合作體系,通過不斷密切地區間的交往與合作,促進產業對接、市場對接,暢通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共同發展。并發揮行業協會、地方商會的聯絡作用,為加強區際經濟文化合作搞好溝通交流服務。
(三)努力建立承接產業轉移的新機制
為積極承接境內外產業轉移,河南要把招商引資作為今后一個時期全局性和戰略性的工作來抓。堅持政府引導和市場調控相結合,發揮比較優勢與促進互利共贏相協調,結合河南產業振興規劃,以國家級開發區、省級開發區和各類產業集聚區為主要載體,找準承接產業轉移的結合點和突破口,提高招商引資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培育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努力打造一批承接產業轉移的重要基地,為河南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四)進一步優化開放和發展環境
河南能否引進來省外的產業或企業,能否真正促進優勢產業的發展,主要取決于河南的投資環境以及引進的產業(企業)能否與河南優勢產業融合共生,和諧發展。要想達到這一目標,有關部門要研究好、落實好引進企業與河南本地企業合作的相關事宜,促進引進企業與本地企業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合作關系。同時,建立長效溝通機制,促進引進企業與本地企業的溝通和協調,實現優勢互補。要建立有效的服務機制,支持引進企業在河南做強做大,優先提供基本生產要素和優惠的政策支持,全力做好服務保障,營造最佳的生產和經營環境,實現共同發展。
(作者單位:河南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