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心理素質,就是一個人認識和把握自我的能力,它包括人的認識、情結、情感、意志、氣質和性格等個性心理特征。在經濟社會發展中,領導干部承擔著比普通人更重要的職責,但如果不能正確把握自我,就不能客觀地對待他人和事物,也就無法真正地領導他人。因此,增強領導干部心理素質顯得尤為重要。這既是領導干部自我完善的重要體現,是充分履行領導職能的重要基礎,也是提高領導水平的重要保證。
努力進行自我心理調節,是增強領導干部心理素質的核心內容
遺傳因素、社會環境、文化傳統、生活方式等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塑造了人的個性和心理的獨特性,其中也包括個性和心理的缺陷。人所具有的主觀能動性,使人可以通過自我改造,不斷自我完善。所以,要增強心理素質,領導干部必須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努力進行自我管理和自我調節,而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要不斷增強和提高判斷力、耐受力、平衡力、抵制力和發展力。
一是糾正心理偏見,提高對人和事的判斷力。領導干部對人和事持非客觀或片面的態度時,就會產生偏見,而一旦產生偏見,就不能公正、正確地判斷事物的全貌,就會阻礙事業的進步與發展。比如,性格偏激的領導喜歡與性格偏激的人交往,結果越來越偏激;個性保守的領導不喜歡張揚的人,結果越來越保守。這是對人的偏見。在對事的偏見上,比如在航空運輸企業中,安全、服務、經營、效益等都是航空公司的重要工作,如果一味地強調安全,公司的服務、經營、效益就必然受到影響;如果不分輕重緩急,將安全、服務、經營、效益都同等對待,則飛行安全工作就有可能出問題。一個領導干部如果不注意糾正自己的心理偏見,就很難克服認識上的片面性,難以將自己培養成真正有才干的現代管理者。而要糾正心理偏見,就必須破除思維定式,通過全面思考、換位思考、逆向思考等訓練,逐步達到對己、對人、對事的全面理解和正確把握;必須跳出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小環境,以開放的心態對待他人和事物,通過虛心接受他人批評,認真汲取他人智慧,從而不斷深化認識、開闊視野。
二是沉著應對挫折和困難,增強領導干部心理耐受力。在工作和生活中,失敗與成功并存,成功固然令人高興,但失敗也并非完全沒有益處。如果領導干部能在挫折中磨煉意志,從失敗中汲取教訓,就能增強克服困難、應付挫折的能力。挫折程度越深,對領導干部的考驗也越大,其心理耐受力強弱反映得就越明顯。如果不能容忍挫折,就很容易產生嚴重的挫折感,消極情緒就會影響個人的思維,甚至出現過激行為。只要能正視挫折、承認挫折,努力減少逃避、推諉責任甚至遷怒于人等消極的行為,冷靜客觀地分析主觀和客觀上的各種因素,積極克服和消除導致挫折的關鍵因素,逐漸積累有利因素。
三是克服嫉妒心理,保持良好的心理平衡力。嫉妒的心理特征是對他人優于自己的一種恐懼、憤怒,是將別人的優越之處視為對自己的威脅,因而借助于貶低甚至誹謗等手段,來擺脫恐懼、憤怒的困擾,以求得心理的快慰。嫉妒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傾向和消極的情緒,如果領導干部經常出現這種情緒,就會轉化為固有的性格特征,導致心理經常失衡,精神高度戒備,從而給自己的身心健康帶來很大的損害。
嫉妒心理的本質是個人主義,受個人利益至上的觀念主導。然而,嫉妒者忽視了這一基本原理:個人與他人乃是對立中的統一,個人的成功離不開他人的合作。領導干部都是具有較強自我意識的人,因此,完全可以通過發揮自我意識的積極作用,不斷進行心理調節和控制,來防止和克服這種不健康的心理傾向。只有通過深刻的人格自省,認識到嫉妒是自私的表現,才會抑制它、根除它。
四是養成廉潔心理,增強對利益誘惑的抵制力。在現代市場經濟活動中,如果失去組織和群眾監督,加上不注意提高個人修養,領導干部就很容易在各種利益誘惑下失去自我,形成腐化的心理傾向。究其根源,在于領導干部認識上的偏差,將個人利益置于國家、人民、集體利益之上,從而導致權力變質。要養成廉潔心理,從根本上來講,需要正確認識個人的社會角色和歷史作用。對于領導干部而言,一定要認識到手中的權力都是人民賦予的,手中的每一分資產都是廣大人民辛勤勞動創造的血汗,任何腐化行為都是對公共權力的侵蝕。只有端正了這一認識,領導干部才能保持心理平衡,杜絕非分之想,做到行為規范,從而增強對利益誘惑的抵制力。
五是破除因循守舊心理,提升自我激勵的發展力。馬克思主義理論認為,事物發展是由肯定到否定,然后再由否定到否定之否定的過程,因而在形態上表現為曲折式上升、波浪式前進。領導干部的境遇不外乎三種情況:佳境——事物快速發展,有利因素遠勝于不利因素,個人條件優越、備受推崇;順境——事物正常發展,有利因素大于不利因素,個人事業平穩、無甚煩惱;逆境——發展停滯甚至倒退,不利因素大于有利因素,個人遭遇失敗、面對挫折。因而,逆境、順境、佳境實際上是事物自我發展過程中的環節,只有順利通過各個環節,事物才能朝著更高階段持續發展。處在這三種境遇下的領導干部,如果看不到這一點,就容易迷失自我,缺乏前進的動力:在佳境中,很容易志得意滿、得意忘形而走向錯誤;在順境中很容易自以為是、混天度日而遭遇失敗;在逆境中很容易悲觀失望、消極頹廢而難轉危局。因此,不斷增強心理素質,需要領導干部無論在什么環境下,都要不斷進行自我激勵,提升自我發展力,從而克服不利的心理傾向。
善于和勤于實踐,是領導干部增強心理素質的根本途徑
增強領導干部心理素質,不僅是一個心理和認識的問題,更重要的是一個實踐的問題。沒有不斷的實踐,心理調節只能在主觀范圍內起作用;領導干部只有在實踐中不斷矯正個人對自我以及他人和環境的認識,良好的心理素質才能得以鞏固和發展,并為今后的認識和實踐提供有力的保證。
一是堅持學習與實踐的統一。從人類總體來看,知識來源于實踐,是先有實踐后有知識;但從人類個體來看,則必須先有知識才能實踐。現代社會中,如果不經過規范的訓練獲得的知識,一個人很難進入實踐,更不用說進行領導了。另一方面,現代管理的復雜性對領導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知識不足就會對變化的環境無所適從。因此,增強領導干部素質,既需要靠不斷的學習,又要靠不斷的實踐。
二是堅持自律與他律的統一。增強心理素質,既要靠領導干部自律、自省、自勵,通過“吾日三省吾身”,不斷克服性格、心理上的缺陷,又要靠組織和群眾的監督,根據組織和群眾的要求不斷進行調整、改進和提高。實踐證明,自律是領導干部自我完善的根本,而他律則是自我完善的條件。
三是堅持全局與局部的統一。對領導干部而言,一方面必須敢抓、善抓全局性、方向性的問題;另一方面必須兼顧局部,做到以局部見全局、以全局促局部,大事不含糊、小事不馬虎。在事關改革發展全局和職工切身利益的大事上堅持原則,敢作敢為;同時,要從小處著眼,從一點一滴出發,從一言一行做起,腳踏實地將改革推向深入。
四是堅持外在與內在的統一。完整的人格是外在形象與內在素質的統一,只有內外兼修,領導干部穩定健康的心理狀態才能不斷鞏固。因此,在注重形象塑造的同時,領導干部更要注重人格塑造,不斷改造個人的主觀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