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是最古老的文學形式,是文學寶庫中一顆璀璨耀眼的明珠。著名浪漫主義詩人華茲華斯認為詩歌是強烈的個人情感的自然流露。(All good poetry is the spontaneous overflow of powerful feelings.)詩歌是英國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常常用最少量的文字表現(xiàn)最大數(shù)量的含義,它的表現(xiàn)手段比其他文體更集中,更凝練。通過學習英語詩歌,讀者可以了解異域風情,解讀不同文化,豐富思想,提高英語水平和英語專業(yè)修養(yǎng)。通過欣賞詩歌,讀者可以和詩人一道謳歌自然,贊頌祖國,感嘆人生。學好英語詩歌對于英美文學學習者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然而,在英美文學教學特別是英國文學課堂上,學生普遍感到詩歌難學。如何學好英語詩歌,是目前困擾學生的主要問題。針對目前英語專業(yè)學生的現(xiàn)狀,做到以下幾點,可以幫助學生達到學好英語詩歌的目的。
首先,要掌握詩歌的基礎(chǔ)知識。像我們的中國詩歌一樣,英語詩歌也有自己的一套體系,從央格魯·薩克遜時代的民族史詩《貝爾武夫》到當代的英語詩歌,英詩已具有1000多年的歷程,涌現(xiàn)出了許多杰出詩人和浩如煙海的作品。要想學好這些詩歌,了解它們的基礎(chǔ)知識是十分重要的。要熟悉抒情詩、敘事詩、戲劇詩、田園詩、牧歌、民謠、挽詩、頌詩史詩等詩歌品類,以及十四行詩、無韻詩、民謠、英雄雙韻體、自由詩等詩歌形式。以十四行詩為例,讀者應該掌握:十四行詩是歐洲最普遍流行的詩歌形式,顧名思義,它的詩歌由十四行組成,在文藝復興時期由懷亞特引進到英國,薩里爵士賦予其英語詩歌形式,莎士比亞和斯賓塞對其進行了發(fā)揚。一般由五音部抑揚格構(gòu)成,具有固定的格律。讀者應該進一步掌握什么是五音部抑揚格,怎樣去劃分韻律。莎士比亞體,斯賓塞體和意大利體的三大類十四行詩的韻律有什么不同。掌握這些基礎(chǔ)知識,能讓學習者了解和更好地欣賞詩歌。
其次,要了解詩歌的寫作背景。詩歌的創(chuàng)作都是在一定的社會背景和詩人個人的經(jīng)歷下產(chǎn)生的,了解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對于學好詩歌具有重要意義。以雪萊的《西風頌》為例,大家都很熟悉它的最后那句點睛之筆:“如果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If Winter comes,can Spring be far behind?)”但全詩究竟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呢?這就要求讀者從其詩歌創(chuàng)作背景入手。雪萊是偉大的革命浪漫主義詩人,他的無神論和激進思想受到當時英國社會的譴責,1819年秋,他被父親逐出家門之后,被迫流亡到意大利。8月,英國爆發(fā)了鎮(zhèn)壓勞動人民的曼徹斯特大屠殺,使他周身血液沸騰。10月下旬的一天下午,他在佛羅倫薩附近的阿諾畔森林處,忽遇狂風大作,烏云翻騰,他觸景生情,在電閃雷鳴,暴雨冰雹狂風中完成了這首傳世佳作。在詩中,他將西風喚作“不羈的精靈,破壞者兼保護者”,這西風既是大自然中的勁風,也指人類社會的變革之風。通過頌西風,雪萊表達了其革命主義情懷。通過了解詩歌創(chuàng)作背景,讀者能更深刻地把握詩人的創(chuàng)作原由,更好地了解詩歌主題,理解詩歌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再次,要了解圣經(jīng)文化和古希臘羅馬神話。《圣經(jīng)》是一部了解西方文學的百科全書,古希臘羅馬神話是了解西方文化的窗口,了解圣經(jīng)文化和古希臘羅馬神話,對于學好英國文學,特別是詩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以彌爾頓的代表作《失樂園》為例:《失樂園》是一部以無韻體寫成的長篇史詩,它取材于圣經(jīng)的《舊約》。要了解《失樂園》的主題思想,就需要先了解什么是樂園,創(chuàng)世紀的故事,上帝和撒旦在西方文化中是什么樣的形象。通過對比和了解,讀者可以獲知《失樂園》中的上帝和撒旦和《圣經(jīng)》當中的形象是截然相反的。基督教是以上帝為核心、耶酥為救世主、信仰為前提、《圣經(jīng)》為依據(jù)的神學。隨著《圣經(jīng)》在中國的傳播,“上帝”一詞漸為國人認知、熟悉,但大多數(shù)中國人對該詞的認識只是籠統(tǒng)地認為該詞是耶和華的音譯,而并不清楚其歷史淵源及西方各基督教分支派對“圣父、圣子、圣靈”關(guān)系的解釋,“上帝”一詞是基督教對神(God)的稱謂,神是宗教幻想出來的主宰物質(zhì)世界的,超自然的,具有人格和意識的存在。對神的信仰和崇拜是一切宗教的核心。基督教使用中國原有的詞匯把“神”譯為“上帝”,是出自《書經(jīng)·立政》:“呼俊尊上帝”。而作為革命詩人的彌爾頓,真正要頌揚的是像撒旦這樣的敢于斗爭的不畏強暴的真英雄。《圣經(jīng)》作為基督教的教義總集,對西方乃至全世界都有巨大的影響,從中獲得的有關(guān)歷史、文學、哲學思維的知識很多,對于它的研究可使得我們對西方了解得更加充分,它已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宗教問題,而是西方文化或世界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是了解西方文化的一個途徑,已對我國的外語教學、文學、哲學的中外交流產(chǎn)生重要影響,且此類影響定會越來越大。眾所周知,《圣經(jīng)》是西方乃至世界上有史以來出現(xiàn)的最偉大的典籍之一,它是基督教和猶太教的基礎(chǔ)和教義的總成,它雖然出現(xiàn)于幾千年以前,但至今仍以其影響力規(guī)范著世界上大量人的生活。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圣經(jīng)》一直是無數(shù)人心中一股強大的支配力量,沒有《圣經(jīng)》的常識,很難了解詩歌的真正主旨。古希臘羅馬神話也是一樣,如:濟慈的詩中就援引大量的神話意象,如,夜鶯,酒神,繆斯等。正如要了解中國文化必須了解諸子百家和四大名著一樣,要學好英語詩歌就必須了解圣經(jīng)文化和古希臘羅馬神話。
最后,要具有不怕困難的學習精神。英國文學是英語專業(yè)的重頭課,特別是詩歌,學生普遍感到比較困難。為什么我們的英語詩歌學不好?他們投入的時間不可謂不多,買的書不可謂少,卻往往是以雄心開始,灰心結(jié)束。古語講金誠石開,水滴石穿,學生們學英語都十多年了,為什么就打不開英語詩歌這個洋姑娘心房的門呢?因為他們沒有抓住英語詩歌的心和靈魂!那么英語詩歌的心和靈魂在哪里呢?就是詩歌的寫作背景和詩人通過詩歌所傳達的感情色彩。因此,只有深刻領(lǐng)會了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詩人當時的創(chuàng)作心情,才能抓住詩歌的靈魂。詩歌的學習,并不是五分鐘的熱度能解決的,需要不怕困難、勇攀知識高峰的大無畏精神。俗話說:書讀千遍,其意自現(xiàn)。通過持之以恒的學習,反復誦讀,廣泛查閱相關(guān)資料,不斷尋師問友,讀者一定會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一遍不行,就兩遍,三遍,直到弄懂為止。此外,經(jīng)常不斷地復習和背誦也是很必要的,能很好地達到掌握英語詩歌的目的,享受收獲的快樂和喜悅
綜上所述,要想學好英語詩歌,讀者需要很好地了解詩歌的基礎(chǔ)知識和詩歌創(chuàng)作背景、圣經(jīng)文化和古希臘羅馬神話,具有不怕困難的學習精神。通過讀者的努力,他們一定會學好英語詩歌,站在英語詩歌的高峰上,“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參考文獻】
[1]吳偉仁.英國文學史及選讀[M].北京: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88.
[2]郭群英.英國文學教程[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
[3]王佐良,李賦寧.英國文學名篇選注[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3.
[4]胡家?guī)n.英國名詩詳注[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3.
[5]李正栓.英美詩歌教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作者簡介:石穎,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講師;孫秋月,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