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田間調查結果表明,日照煙區侵染性病害主要是煙草炭疽病、煙草病毒病(CMV、TMV、PVY)、煙草黑脛病、煙草赤星病、煙草野火病,非侵染性病害主要為煙草氣候斑點病。本試驗結合當地生態和有關試驗及調查結果,提出了綜合防治技術,該技術在日照煙區對煙草主要病害的防治取得良好效果。
關鍵詞:烤煙;病害;調查;防治
中圖分類號:S435.72 文獻標識號:B 文章編號:1001-4942(2010)07-0081-03
煙草在幼苗期、大田生長期、煙葉調制和貯存過程中,隨時都可能受到病菌的侵染與危害,致使煙葉及其制品產量、品質下降,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
全國煙草侵染性病害調查發現,我國煙草上侵染性病害達68種,煙草病害的種類及其優勢種群仍處于不斷變化之中,區域性病害發生范圍的擴大,常導致某些病害爆發,若防治方法不當,一旦大發生往往損失慘重。
日照市地處山東東南部,東部靠海,是山東煙葉的主產區之一,煙草病害的發生是制約日照優質煙葉生產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有效防治煙草病害是優質煙葉生產的重要保障。
1 主要病害種類
田間調查結果表明,本區烤煙主要侵染性病害是煙草炭疽病、煙草病毒病(TMV、CMV、PVY)、煙草黑脛病、煙草赤星病、煙草野火病,非侵染性病害主要是氣候斑點病和缺素癥等,其中危害較普遍的主要是煙草病毒病、煙草赤星病、煙草野火病、煙草氣候斑點病。煙草黑脛病在低海拔黏土地或濕地發生較為普遍。
2 主要病害發生、流行規律
對煙草炭疽病、煙草赤星病、煙草黑脛病、煙草青枯病、煙草病毒病等進行了系統調查(見表1),結果表明,各種病害的發生和流行主要集中在6月份,這個時期煙葉生長較快,陸地和海洋溫差較大,空氣濕度較高,煙株處于易感病階段,極利于病害的發生流行。因此,要做好病害的防治工作,應把4~5月份作為各種病害防治的關鍵時期。

3 主要栽培措施對病害的影響
3.1 輪作
為明確輪作對病害的影響,在三莊鎮開展了輪作對病害的防效試驗(見表2),結果表明,輪作年限越長,煙草病毒病、赤星病、黑脛病和野火病的發病率越低,而且3年以上的輪作效果最好。

輪作是病蟲害防治最經濟有效的防治措施之一。許多病菌與害蟲在土壤內生存,通過輪作,可以減少病菌在土壤內積累的數量,降低初侵染源,減輕發病率。
3.2 間作與輪作
在莒縣洛河調查了間作(烤煙-甘薯)與輪作(烤煙-小麥-烤煙)田主要病害的發生情況(見表3),結果表明,輪作田煙草病毒病、赤星病和黑脛病的發病率和病情指數明顯比間作田低。

3.3 苗床土消毒
在莒縣中樓鎮,對施用斯美地熏蒸消毒育苗煙田和常規煙田煙草炭疽病和猝倒病發生情況進行了調查(見表4),結果表明,施用斯美地消毒的煙田煙草炭疽病和猝倒病發生危害明顯減輕。

4 綜合防治技術
4.1 建立病害預測預報體系
我國自1995年開始煙草主要病蟲預測預報研究以來,已掌握了較為系統的病蟲害預測預報技術,建立了全國煙草病蟲害測報網絡。近年來,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在全國煙區得到廣泛的應用,日照在各個植煙區設立多個測報點,已建立全地區病蟲害測報及綜合防治網絡,開展了6病2蟲(煙草病毒病、煙草赤星病、煙草黑脛病、煙草根結線蟲病、煙草野火病、煙草角斑病和煙蚜、煙青蟲)的系統監測和普查,及時發布病蟲情報,并請煙農學校、煙葉收購站進行層層技術培訓。
4.2 綜合農藝措施
提倡3年以上輪作,種煙規格一致,使田間小氣候較為均勻,減少病害的共同寄主(如茄科作物),以利于控制病害。采用斯美地消毒大棚育苗,有效降低主要病害的發生。合理密植,單壟栽培,確保田間通風透光,增加邊行效應,提高煙株抗性,減輕病害。煙葉采收結束后,提倡煙稈離田,集中處理,以降低田間病菌殘留量,控制病害的擴展。嚴格控制施氮總量,針對不同品種和土壤,合理配施氮、磷、鉀肥,根據土壤條件補充微量元素(鐵、鋅、硼等),防止缺素現象出現,大力推廣使用煙草專用肥。
4.3 藥劑防治
在綜合防治中,仍把化學藥劑防治作為煙草病蟲害防治的重要措施之一。嚴格遵照國家有關農藥管理規定和中國煙葉生產購銷公司對農藥推薦意見,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制定煙草農藥合理使用技術(規范),并加以推廣。注意農藥的合理混配施用、交替施用,減少農藥施用量,提高煙葉安全性。炭疽病可用80%代森錳鋅500倍液,病毒病可用病毒必克500倍液,赤星病、野火病用40%菌核凈500倍液防治。在有根莖病害史的煙區,移栽時可用58%甲霜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進行灌根或噴霧,每隔10天施藥1次,共施藥2~3次,預防黑脛病效果較好。
4.4 示范區建立
集成現有綜防技術,建立示范區,以示范區帶動整體綜合防治技術水平,在切實做好預測預報的基礎上,綜合運用各項防治措施,做到以最低的投入,達到最好的防治效果,取得最高的效益。
5 綜合防治效果
5.1 病害防效
2007~2009年主要病害的綜合防治效果見表5。盡管大面積調查表明,烤煙病毒病的發生危害逐年增加,產值損失率逐年上升,但綜合防治仍取得較好的效果,3年來對病毒病的防效逐年提高。赤星病大田發生面積逐年大幅度減少,病害發生程度減輕,與近年大田成熟期干旱少雨、大面積合理施用烤煙專用復合肥(施純氮為90~97.5kg/hm2,氮、磷、鉀比例1:1~1.5:2~3)等因素有關。

5.2 煙葉產質
從表6來看,2009年較2007、2008年發病重的情況下,綜防區平均產量、上等煙率、均價、產值都高于常規防治區,說明綜合防治的經濟效益是顯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