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保持山東省肉兔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本文分析山東省肉兔產業的特點和存在問題,展望了2010年山東肉兔產業發展趨勢,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山東肉兔產業;發展趨勢;建議
中圖分類號:S829.1(252) 文獻標識號:A 文章編號:1001-4942(2010)07-0120-03
山東自然環境適宜,交通便利,家兔品種、飼草、飼料、勞力資源豐富,群眾素有養兔習慣,發展養兔具有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山東省肉兔養殖源遠流長,大規模商品生產始于20世紀50年代中后期,經過1979、1986、1998年3個階段的發展高潮,基本存養量在波動中得到逐步提高。2002年以來,為應對歐盟的“綠色壁壘”,保持兔肉出口優勢,山東省逐步推行了肉兔的規模化、標準化生產,加快了肉兔產業化進程。為了保持山東肉兔產業可持續發展,本文綜述了山東省肉兔產業特點,分析了山東肉兔產業發展趨勢,并提出了建議。
1 山東肉兔產業特點
1.1 肉兔生產穩步發展。市場穩定
2007年以來,山東省的肉兔生產一直保持穩定的發展,產品價格高位運行,產銷兩旺。據不完全統計,2009年山東省的肉兔存欄量大約為5 000×104只,出欄肉兔近1.1×104只,生產兔肉23.66×104t。全年活兔價格穩定在12~15元/kg,出欄一只商品肉兔利潤可達10~15元,農民飼養1只繁殖母兔年可獲利300~400元。
1.2 肉兔生產呈現明顯的區域優勢
山東省有多家較大規模的肉兔加工出口龍頭企業,分布在德州、菏澤、濟寧、棗莊、臨沂、日照、青島、濰坊、淄博、濱州等地,這些企業資金雄厚,技術力量強,輻射作用大,對自身及周邊地區的肉兔產業發展產生了較大的推動作用,極大地促進了山東省肉兔產業化的發展。
1.3 兔產品市場呈現多元化
2009年山東省肉兔市場呈現內外銷兩旺的局勢。山東省有11家獲歐盟注冊的兔肉出口企業,2009年有8家企業保持較旺盛的出口態勢,預計全年出口總量可達到2×104t,占全省兔肉產量的近10%,除了向歐盟出口外,還出口到俄羅斯及部分亞洲國家和地區;約有40%的肉兔銷往國內市場,主要是四川、廣東、福建等地。肉兔皮銷售形勢看好,帶動了一批小型屠宰加工企業,從事兔肉、兔皮的加工銷售;試驗動物市場需求旺盛,特別是新西蘭肉兔和青紫藍肉兔,不僅是常用的醫學實驗動物,更是生物制品行業的優質原材料,估計全年的實驗兔需求量近1000×104只。
1.4 兔肉深加工力度加大
肉兔屠宰量的增加,促進了兔肉深加工的發展,目前全省有10多家常年從事兔肉深加工的企業,兔肉深加工的品種增多,有烤兔、熏兔、五香兔肉、兔肉火腿、兔肉烤腸、兔肉香脆腸、兔肉大紅腸、兔肉水晶腸、兔肉三鮮腸、臺灣兔肉香腸、板栗兔肉、麻辣兔肉、孜然兔腿、休閑兔肉丁、大眾兔肉丁等系列兔肉產品20余種,提高了兔肉的附加值,拉長了肉兔飼養的產業鏈條。
1.5 肉兔生產模式出現多樣化格局。養殖方式向規模化轉變
隨著產業化的發展,單純的家庭式小規模的生產經營方式已越來越不能適應生產和市場發展的需要。在生產模式上,既有龍頭企業的工廠化生產模式,也有“龍頭企業+規模兔場+標準化養殖小區”模式和以家庭規模飼養、以養殖小區為經營單位的“公司+基地+農戶”、“協會+農戶”的模式。
1.6 飼養品種以新西蘭、青紫藍及配套系為主
養殖規模、飼養方式及市場需求導致山東的肉兔飼養逐漸向幾個品種集中。工廠化規模生產以伊普呂配套系、伊拉配套系及新西蘭肉兔為主,普通養殖場(戶)則以新西蘭、比利時、青紫藍肉兔為主。
1.7 飼料生產供應向專業化方向發展
產業化的發展促進了社會分工,山東現有10多家專門的兔飼料加工企業,40多家飼料企業涉足兔飼料的生產供應,為廣大養殖戶提供全價顆粒飼料。另外,安全環保的新型微生態制劑也得到普遍應用。
1.8 科技推動力度大。生產水平提高
國家兔產業技術體系的建設運行,促進了山東肉兔產業化的發展。廣大科研一線的專業技術人員深入生產一線,不定期地舉辦培訓班,利用現代化的傳媒技術,使得廣大養殖場戶快捷、及時地獲取科學養兔知識。養兔生產先進技術得以推廣應用,產業科技水平迅速提高。
2 山東肉兔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2.1 飼料質量不穩定。困擾產業發展
肉兔飼料尤其是粗飼料質量不穩定、發霉變質等因素造成肉兔大批量死亡的現象時有發生,成為肉兔產業發展的瓶頸。濫用獸藥和添加劑的現象還不少,造成個別兔肉產品的藥殘和重金屬殘留超標。
2.2 內銷市場開發力度不夠。影響產業發展
受多重因素的影響,山東省的肉兔生產對外貿依賴度較高,省內消費不暢,市場不旺,一旦出口受阻,對本省的肉兔生產必將產生重創。2009年的經濟危機和人民幣的升值壓力,使我國的兔肉產品出口價格下滑,出口加工企業效益降低。
2.3 沒有建立起社會化的經濟雜交配套系
山東省是我國引進肉兔配套系最多的省份,但是還沒有建立起社會化的經濟雜交配套體系,致使一些養殖場戶即使引進配套系種兔,卻沒有按照配套系進行生產,而是雜交濫配,導致生產性能下降。缺乏專門的育種場,對現有的家兔品種研究、開發、利用遠遠不夠。
2.4 科技投入不足
由于家兔的產業規模相對較小,近年來山東省財政對家兔科研的投入很少,這與山東省養兔大省、強省的地位很不相符。
3 山東肉兔產業發展趨勢分析
隨著公眾對食品安全的重視和消費觀念的改變及兔肉加工技術的提升,必將極大地促進兔肉消費,推動肉兔生產的發展。
3.1 兔業合作社將得到快速發展
2007年以來,特別是《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實施以來,各級黨委、政府對發展合作社進一步重視,全省畜牧系統抓合作社有了新的進展和實質性轉變。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服務把原本分散的農戶組織起來,把生產同類產品的產前、產中、產后的相關環節鏈接起來,把千家萬戶的生產與千變萬化的市場對接起來。隨著兔業的健康有序發展,兔業合作社等組織形式會不斷涌現出來,這對山東省兔業的發展必將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3.2 出現中小型養殖場與大型規模化養殖場共存的局面
中小型規模的肉兔生產,投入資金和周轉金少,相對容易投入生產。相比之下,大企業掌握雄厚的資金,舍得對生產、技術進行高投入,利于進行標準化生產,產品統一,合格率高,利于出口創匯。
3.3 配套系生產將進一步得到完善
國內外實踐證明三系或四系配套進行肉兔生產,將會大大提高生產效率。肉兔的選育工作將會越來越得到重視,尤其是有實力的現代化大型企業將會多渠道投入大量的資金進行種兔的選育工作,對肉兔產業的發展必將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3.4 深加工將進一步擴大
兔肉的營養價值高,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低熱量”的特點,并且安全性高,非常符合現代人對肉食的需求,以及對兔肉的營養價值和安全性的認可,必將促使兔肉的消費量大大增加,而深加工食品以其方便快捷的優勢,必定受到消費者的青睞。
3.5 將出現更多專門化的飼料生產供應企業
飼料是養兔生產的重中之重,隨著肉兔養殖的規模化發展及食品安全監管力度的加大,廣大養殖場戶對優質高效的飼料需求量飆升,必將催生一批專門化的家兔飼料生產企業。
3.6 科技生產水平將得到進一步提高
規模化生產對養兔技術的要求進一步提高,如何有效進行健康、高效養兔生產,提高生產效率,將被引起足夠的重視。2008年啟動的國家兔產業技術體系,山東省承擔了2個崗位專家和4個綜合實驗站任務,帶動了山東家兔科研、推廣團隊的建設,目前已有山東省農業科學院和山東農業大學兩大科研團隊,聯合青島農業大學、濰坊畜牧獸醫職業學院、棗莊學院、臨沂學院、菏澤學院及各級畜牧獸醫推廣部門形成了強有力的養兔科研、示范、推廣服務體系,發揮產、學、研各自的優勢,為農民提供飼養、加工、銷售一條龍服務。
3.7 “三兔”行情發展不均衡
肉兔產業仍將保持較好的發展勢頭,價格穩中有升。獺兔業相對穩定,價格漲落的可能性不大。毛兔業發展不容樂觀,廣大養殖戶應慎重。
4 山東肉兔產業發展建議
4.1 加強肉兔育種示范基地建設。規范推廣經濟雜交體系
目前山東省內的肉兔品種很多,如新西蘭白兔、加利福尼亞兔、比利時兔、青紫藍兔等,前幾年一些大的公司又引進伊普呂、伊拉配套系,更加豐富了肉兔的種質資源,應加以合理充分的利用。
首先,應加強品種選育。從提高早期生長速度、抗病力、繁殖力等不同的生產方向進行選育,建立起各具特色的優質高產核心群,并投入資金,進行長期的保種、選種工作,這是肉兔生產的基礎,只有做好這一工作,才能進一步地開展雜交利用,提高生產效率。
其次,建立經濟雜交配套系。勿容置疑,利用三系或四系配套生產商品肉兔,是提高生產效率的有效途徑。山東省已從國外引進多個祖代或曾祖式配套系,為確保有效生產,對于引進的曾祖代兔應加強適應性選育,選育出適應本省自然經濟條件的幾個純系種兔,然后進行雜交配合力測定,形成高效率的肉兔生產配套系;對于引進的祖代兔,無法進行連續生產,應從祖代兔群中挖掘優良基因,選育出新的純種核心群體,然后再進一步進行雜交利用。介于種兔的利用年限較短,這一項工作顯得非常緊迫。
最后,規范推廣經濟雜交配套系。在產業調研工作中發現,廣大養殖場戶對配套系的知識異常匱乏,有的甚至片面地認為,祖代兔比父母代的好,曾祖代的就更好,導致盲目花高價購進種兔后,雜交濫配,后代生產性能嚴重下降。一方面。廣大科技工作者應加強這方面的知識宣傳,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應盡快建立起社會化的經濟雜交配套系生產網絡。由一些龍頭企業承擔起種兔的育種、曾祖代種兔的飼養和向社會祖代場提供祖代兔的任務,一些較大型的飼養企業應該建立祖代兔場向社會上父母代兔場提供父母代種兔,并提供優質的技術服務等,這樣才能像肉食雞生產一樣,實現高效的配套系生產。
4.2 加強對纖維源飼料的開發和研究,建設優質飼料加工供應體系
隨著規模化養兔生產的發展,纖維源飼料的重要性日漸凸顯,包括足夠的飼料來源和優良的品質保證。因此,迫切需要開發優質飼料基地,研究飼料防霉技術。可建立規范的苜蓿干草等優質牧草生產基地,加強對農副產品作為兔飼料的營養來源的研究和開發,減少對苜蓿等優質牧草的用量和依賴性。
4.3 加大養兔新技術的研究推廣
科學技術的研究要隨著養兔生產的不斷發展而發展,并推而廣之。如研究適宜現代肉兔產業的兔舍建筑方式,篩選適宜的飼養品種,制定科學合理的飼料配方,挖掘微生態制劑在養兔生產中的應用等。
4.4 大力發展養兔業合作組織
應多形式、多層次培育發展農民專業養兔合作社,并以此為橋梁把企業和農戶緊密聯系起來。增強抗御市場風險的能力,保護農民的利益。可以規模化養兔企業為龍頭,形成企業、基地、農戶的產業紐帶,龍頭企業以訂單、合同、契約等手段,與農戶建立平等穩定的產銷協作關系和利益聯結方式,與專業合作組織建立互惠互利、相輔相成的合作關系。在此基礎上,堅持邊發展邊規范,不斷加強行業自律,規范內部運作,使養兔業從一家一戶的高風險分散經營向集約化、規范化、產業化方向發展。
4.5 加強畜牧法執法力度
規范種兔市場和飼料、獸藥、疫苗的生產供應,避免炒種行為的發生,確保飼料和生物制品的安全性,保證動物安全、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