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教育改革;教育觀念;
教育公平;隊伍建設
〔中圖分類號〕 G46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0)
04(A)—0007—01
教育發展是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重要標志之一,特別是在生態環境脆弱、地理位置特殊的民勤縣,推進教育科學發展對于促進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具有更加重要的戰略意義。
立足生態縣情
在轉變教育觀念上求突破
民勤縣生態惡劣,生態環境治理是全縣的重中之重,教育工作必須放在全縣經濟社會大局中去思考,去謀劃。一要轉變學校的辦學思想,著眼于為“三農”提供優質服務,加大人才培養力度,讓更多的青少年通過教育實現升學就業,不斷減少農業人口數量,減輕人口對環境資源的沉重壓力。二要轉變教師的教學思想,積極推行素質教育,克服重智育、輕德育,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的傾向,改變以學習成績作為評價教育效果唯一標準的機制,真正樹立以提高學生素質為目的的教育觀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質量觀。三要轉變學生的求學思想,正確認識義務教育與高中教育、職業教育的關系,正確處理學習與成才的關系,根據社會需求的多元化,不斷轉變人才培養模式,拓寬人才培養渠道,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各類人才。
統籌各類教育
在推進均衡發展上求突破
我們要緊密結合民勤實際,主動適應教育形勢。一要堅持把義務教育作為教育的重中之重,全面落實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工作,進一步加大對義務教育的各項資金投入,切實強化教學管理,不斷鞏固和深化“兩基”成果,提高義務教育的質量和水平。二要堅持高中教育“內涵”發展,在目前基本普及高中教育的基礎上,著力在提升高中教育質量上做文章,發揮省市級示范高中的引領帶動作用,集中優質教育資源,加大教研、教改力度,在高考綜合錄取、重點錄取人數上實現新的突破。三要堅持把職業教育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渠道,切實把初中后教育的重點逐步轉移到職業教育上來,積極探索職教模式,努力優化課程設置,不斷加大支持力度,持續擴大職教規模,逐步改變普通高考“一統天下”的人才培養局面,實現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協調均衡發展。四要堅持把成人教育作為提升國民素質的有效途徑,積極整合各類教育培訓資源,建立覆蓋鄉村的成人教育網絡,廣泛開展就業再就業、實用技術技能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為經濟建設培養大批實用人才。
優化資源配置
在促進教育公平上求突破
均衡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是促進教育公平的有力抓手和重要舉措。一是調整學校布局,實現辦學條件的相對優化。根據群眾的教育需求和人口發展趨勢,按照“高中向城區集中、初中向中心鄉鎮集中、小學向鄉鎮集中”的要求,逐步撤并農村規模小、效益低的中小學,積極推進農村寄宿制初小辦學模式,整合項目、資金、師資等各類教育資源,辦好一批城鄉示范性學校,促進教育資源的優化組合,發揮資源最大效益。二是強化城鄉交流,實現師資力量的相對均衡。積極建立城鄉一體化的教師交流管理機制,繼續推進城區教師“送教下鄉”、“對口幫教”、“定期支教”等工作,深入開展教學研討、課堂評優、教學支持等活動,組織農村教師參加遠程教育項目、中英項目等培訓活動,不斷提高農村教師整體素質。三是加強幫扶救助,實現教育機會的相對公平。全面落實國家各項救助政策,積極拓寬貧困學生救助渠道,做好流動人口子女、農村留守兒童和殘疾兒童的入學工作,建立健全覆蓋全縣所有學生的貧困救助體系,確保不讓一名學生因家庭貧困而輟學,努力實現“人人上得起學、上好學”的目標。
深化人事改革
在強化隊伍建設上求突破
結合教師績效考核辦法的實施,繼續深化教師人事制度改革,積極推進全員聘任制、崗位責任制、績效工資制和師德“一票否決”制等教師管理制度,逐步探索低職高聘、高職低聘、評聘分開的教師聘任制度,建立激勵競爭機制和科學完善的教師評價體系,實行以崗定薪、崗動薪變,真正體現“多勞多得、優勞優酬”的分配原則,最大限度地激勵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在政治上充分信任教師,積極推進依法治校,民主管理,廣泛吸引廣大教師參與到學校管理和決策工作中來,充分發揮教師的集體智慧;在工作上大力支持教師,構建良好、和諧的工作環境,通過業務指導、繼續教育、在崗學習等途徑,幫助其成長成名,增強工作信心,最大限度地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在生活上關心教師,努力提高教師的福利待遇,切實解決教師在工作、生活上的困難和問題,真正形成“尊重知識、尊重教師、尊重教學、尊重創造”的良好氛圍,創造干事創業的良好環境,建設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充滿生機的教師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