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班級管理;班干部;管理
能力;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 G635.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0)
04(A)—0017—01
班集體是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的主陣地,因此,在管理過程中,應重點培養(yǎng)班干部的管理能力,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積極性,這樣既可以形成全體學生人人參與管理、人人得到發(fā)展的良好氛圍,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管控能力,使德、智、體、美得到全面發(fā)展。
抓基礎,在真心“選人”上下工夫
班干部是一個班集體的核心,因此,“選人”就顯得尤為重要,班主任首先要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主要了解每個學生曾經擔任職務的情況,以及同學、老師評價如何等,這樣選拔時方向就比較準確。那么如何掌握第一手資料呢?筆者認為,可以通過課間交流、周記、填寫個人簡歷等形式讓學生將情況進行反饋。以此作為班主任選拔班干部的基本參考和依據。同時,班主任要充分發(fā)揚民主,讓學生通過無記名投票等方式進行初選,再由教師權衡,先民主后集中。為了使學生的選舉結果更具代表性,可以利用班會課時間讓全班同學投票推薦,然后按所得票數的多少進行排列,前5位的同學當選,最后再根據所選班干部的氣質、性格類型以及能力的差異進行分工,優(yōu)化組合。這樣的班干部容易得到學生們的信任和擁護,在同學中具備一定的群眾基礎,容易掌握工作中的主動權,從而更好地配合班主任做好班級管理工作。
抓培養(yǎng),在精心“育苗”上動心思
班干部的管理能力,主要在于平時的教育和培養(yǎng)。首先要樹立班干部的威信,就是說要求別人做到的,班干部首先要做到。要達到這個標準,班主任就應組織班干部學習各類行為規(guī)范和班級公約,讓他們能夠自覺用日常行為規(guī)范和班級公約來約束自己的行為,只有這樣,才能樹立長久的威信。其次,要提高班干部的工作能力。對低年級的學生,要使其盡快成長為一個有能力的班干部 ,讓他們在實際工作中得到鍛煉和提高,在平時開展班級活動和日常管理時交任務、壓擔子、傳方法,培養(yǎng)他們主動參與管理的意識,主動為全班服務,為班主任當好助手。再次,要引入競爭機制。創(chuàng)建一個優(yōu)化的競爭制度,摒棄“終身制”帶來的被動局面,讓每個同學都感覺到有希望成為班干部,同時,讓每一個班干部都有危機感,使他們明白,如果不努力就可能被其他同學頂替,充分調動所有學生的積極性,使全班有一個積極向上的氛圍。
抓核心,在形成“拳頭”上使實勁
班主任要對班級管理辦法作出明確規(guī)定,充分發(fā)揮班委的主導作用。一是要形成各司其職的習慣。要在召開班委會時進一步明確每一個人的職責,使每個班干部在搞好個人學習的同時,明確自身職責,如班長主管全班工作,學習委員主管全班學習情況及與教師溝通,生活委員主管衛(wèi)生,文藝委員主管文藝活動、板報,體育委員主管兩操、運動會等,通過具體的管理,發(fā)揮每個人的作用,增強班干部管理的信心。二是要形成齊抓共管的局面。初始年級的學生往往自控能力差,尤其在上自習課的時候,容易說笑、打鬧,影響他人學習。這些事如果都由班長管,就會使違反紀律的同學覺得班長是他們共同的“敵人”,矛頭就會指向班長一個人,班長開展工作就會有阻力,時間一長就容易失去威信。此時,其他班干部在看到這種不良現(xiàn)象后,應該主動和班長站在一起,配合班長糾正違反紀律同學的行為,形成一種人人有責、相互牽制、相互促進的良好機制。逐步形成管理合力。三是加強對班干部的指導,當好“參謀”。班主任要聽取多方意見,提出合理化建議,盡量發(fā)揮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在開展各項工作時,班主任的個別指導非常重要。當他們工作中出現(xiàn)了問題或差錯時,班主任要主動了解情況,及時疏導,而不能埋怨、指責學生。如果班干部犯錯時,也應該一視同仁,公平公正地對待每個學生。再比如,一些班干部不論遇到什么問題,不是想辦法自己解決而是經常給班主任匯報,這時,班主任一方面要給予正確指導,另一方面要及時告訴他們,如果總在老師的引導下開展工作不會有大的長進,也當不了好的助手,要讓他們先自己想辦法解決,再與其他班干部協(xié)商,如果仍然解決不了,再告訴班主任共同解決。同時,班主任要善于同班干部談心、交流,和學生交朋友,樂意為學生解疑釋惑,使他們徹底放下思想包袱,只有這樣,他們才能放心大膽工作,把工作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