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農村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 G448〔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0)
04(A)—0016—01
一、農村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1. 思想認識誤區。在素質教育全面推行的今天,許多農村學校從領導到老師仍然沒有擺脫應試教育的思想束縛。忽視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導致學生出現厭學、缺乏興趣、情感脆弱、意志不堅、不能克服困難、自控能力差、個性得不到健康發展等問題。
2. 德育化傾向。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和德育既有聯系也有區別。它們的共同之處就是要促進人的發展,塑造健全的人格,不同之處是心理健康教育側重個體心理素質的培養,德育側重個體的道德品質和道德行為的培養,二者不能相互替代。然而,由于許多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員大多來自政教人員,缺乏基本的心理學知識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操作能力。一些學校教師傾向于用德育的方法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從而使心理健康教育走向了德育化的道路。
3. 缺乏適合農村學校的教學模式。目前,不少農村學校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然而,由于教育體制、心理健康教育師資、教學方式與模式等方面存在問題,農村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發展仍較緩慢。在很多農村學校,教師用傳統教學模式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學過程中只注重心理學知識的講解,強調教師的主體性,忽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能從發展學生心理品質的角度去組織課堂教學。因此,學生對心理健康課既不重視也不感興趣。
4. 師資力量匱乏。師資匱乏是當前農村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所面臨的最大難題。在農村學校里,心理健康教育專業教師明顯不足。資料表明,當前農村學校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只有相當少的一部分為心理學專業畢業的本科生。盡管他們有較強的理論功底,但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方面經驗明顯不足,缺少學生工作的經驗,導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實效性不強。而絕大多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為班主任、思想品德課教師等。他們雖然能夠隨時了解學生的發展動態,具有豐富的學生工作經驗,但是由于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知識和相關技能,制約了農村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
5. 工作過于形式化。有的農村學校盡管開設了心理健康課,也有專職的教師,但是工作無成效,存在搞形式、走過場的現象。表現在以下幾方面:學校開設了心理咨詢室但常常無人問津;運用了心理測驗表,但在實施過程中表現出了較大的隨意性和盲目性;面對大量的心理測驗問卷,缺乏正確的處理手段和科學的分析方法,因而不能有效地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致使心理健康咨詢室成為華而不實、趕時髦的空架子。
二、解決農村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問題的對策
1. 爭取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領導的支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管理。學校領導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高度重視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展的關鍵。學校領導一方面要不斷提高自身修養,從思想上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另一方面要建設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開展的軟環境。
2. 積極引進專業教師,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培訓工作。學校領導要注重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師資隊伍建設,不斷提高教師素質。一方面從高校的心理學系直接招聘能夠勝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畢業生,另一方面要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對教師進行培訓。比如組織教師考取心理健康輔導員證,鼓勵教師參加心理咨詢師的考證等。通過培訓,教師不僅能夠系統地學習和掌握心理學知識、心理訓練方法,而且能有效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這樣就解決了學校缺乏心理健康教育專業人員的難題。
3. 改革學校評價體系。學校領導者必須對教師工作績效的評價體系進行改革,建立多維度、多層次的評價體系,不僅以教師的學科教學成果作為評價指標,也要以教學中師生相互間的情感體驗和學生進一步學習相關知識技能的興趣、學生的參與程度等知、情、意、行的發展作為參考指標,全方位衡量教師的工作。只有這樣,教師才能科學地教育學生,促進學生健康發展。
4. 重視家庭因素對心理健康教育的影響。家庭是學生活動的另一主要場所,家長的觀念、教育方式、生活態度等直接影響孩子心理的健康發展和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開展的效果。為此,學校一方面應組織家長學習有關學生心理學知識,幫助家長建立起科學的教育觀,另一方面要定期召開家長會,使家長全面了解孩子,就有關培養學生心理健康的活動、方法與家長進行討論,提出家長能夠支持的可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