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我瀏覽了中國洞庭書畫院副院長陳忠良新創作的一些國畫作品,在賞析品鑒的同時,觸摸到畫家在花鳥畫創作中的藝術情懷。
《新生》,畫面上用簡略工筆畫法繪出三棵枯萎香蕉樹上新發的嫩芽,表現出經受寒冬的香蕉樹,在大地逢春時展現的勃勃生機。同時,以寫意的筆法表現出一群嘰喳雛雞,在香蕉樹叢下覓食的情景。作品以兼工帶寫的表現方式,彰顯出畫家對中國畫多方面筆墨情趣修養的表現能力。
畫家傾情創作的《碩果》是他新時期的代表作之一。畫面上運用淡雅的瓦灰色和撒鹽法特殊技法,畫出一枝虬龍盤曲的老干;再以稍濃的墨色補畫老干的皺紋肌理,使濃淡墨色融合為飽經風霜的枝干主體。在老主干旁生發出來的一椏小枝干,形成老樹新枝的生機變化。接著用稍深的墨色畫出琵琶的樹葉,以橘黃色與橘紅色表現成熟的琵琶碩果。站在老樹干上的兩只小鳥,一只直視前方,另一只昂首端望,顯得神態各異。背景用淺淡的青綠,中鋒與側鋒并用,以輕重靈動的筆力,繪出富于變化的鮮活翠竹枝葉。
這幅《碩果》作品張弛有序,筆法、墨法與色澤豐富耐看,令人在觀看之余,欣賞到中國畫特有的清逸流芳的美感雅韻。
(責任編輯:郝幸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