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締CDS弊大于利。CDS是對于放款人監管義務能力的一種保險,CDS使得公司或證券的負面信息更容易被傳遞出來
[查看英文版]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發起對于高盛公司涉嫌欺詐的起訴,指控高盛在一項債券抵押證券(CDO)交易中有歪曲其構成的行為,這使得公眾對于信用違約互換(CDS)更加反感(CDS是用于對沖CDO的金融工具)。
迎合著民粹主義的浪潮,數位政治家開始呼吁取締CDS。最近的希臘危機進一步鞏固了反CDS的陣營。
但是,簡而言之,取締CDS是不正確的。
CDS遠不是引發危機的罪魁禍首,反而是一種很有效的金融工具,不僅能提升金融體系的穩定性,也是公司和政府參與金融市場運行的方式。
任何朝著取締CDS方向的努力都會帶來負面效應,因為這將分散市場的注意力,原本市場關注的焦點是如何更加有效地監管CDS市場,使得其更加透明、穩定并且有效。
資本主義制度相比于集中計劃經濟的一項關鍵優勢在于通過市場價格傳遞信息。價格的上升會激勵供給方增加產品生產,價格下降則是供應過剩的信號。
在股票價格上也是這樣。
鋼鐵企業股價的上升預示著鋼鐵需求量將會上升,這將指導企業提高鋼產量,同時投資者也會向鋼廠提供更多的資金。
不幸的是,有時股價并不能正確實現信號傳遞機制,就像近年來的網絡泡沫和房地產泡沫顯示的那樣。股價顯示互聯網公司的股票需求遠不能得到滿足。在房地產泡沫時,房價顯示房屋的供應量嚴重不足,因此數十億美元被投到了那些遙遠的沒有人愿意住的地方大興土木。
在這些例子中,大量的資源被錯誤地分配,因此,理解為什么價格信號沒能準確向投資者反映價值至關重要。
為什么美國和世界上其他大多數發達的金融市場在10年內經歷了兩次大的泡沫?擴張的貨幣政策會被歸咎于一部分原因,但是真正的問題在于人們由來已久的習慣,更加偏好樂觀的消息。
養老基金、共同基金和投資銀行都在參與股票市場。做空一只股票很難,而且伴有很大的風險。之所以難,是因為很難向他人借入股票,而風險大是因為收益總是有限的,可能的損失卻是無限的。換一句話說,現有的交易性證券使得投資者更容易青睞一只股票,而不是看空它,這也使得股票總是被更多非理性的樂觀情緒左右,而不是理性的警惕。
從這個角度來說,CDS是獨特的。因為CDS是對于放款人監管義務能力的一種保險,CDS使得公司或證券的負面信息更容易被傳遞出來。
通過CDS市場傳遞出來的負面觀點,將使得投資者不必借入證券(做空行為的先決條件),他們只需要付出一點有限的期權費用,卻有機會獲得數倍于期權費的收益。
正是CDS市場允許那些負面的——而且是正確的——關于房地產市場的信息被約翰·保爾森和其他人所掌握,并最終反映到市場價格中去。他們戳破了泡沫。雖然這會讓其他經濟部門陣痛,對于整個社會來說卻是健康的。一個泡沫持續的時間越長,那最終造成的損失也越大。
同樣的原理也適用于希臘危機。希臘CDS市場上的信號顯示了這個國家缺乏風險抵抗力的金融境況。也要感謝CDS市場中的穩定劑,那就是希臘政府縮緊預算并降低財政赤字。藥物測試也是這樣的,經常帶來壞消息,但禁止藥物測試不會解決問題,只會將問題隱藏得更深也更加糟糕。
政客和公司管理層之所以討厭CDS,主要是因為CDS比率非常敏感有效,而且有助于暴露他們的錯誤。而沒有人愿意被挑錯。正因如此,政客和有影響力的企業家經常誘哄媒體、評級機構甚至分析師,讓他們把自己的證券評級為正面。由于作為負面信息的主要來源,而且對于那些權威并不感冒,CDS市場才被人們懼怕,政客都想除之以絕后患。
當然,CDS市場并不完善。事實上,這并非一個真正有組織性的市場,而只是一種不正式的虛擬交易。現行的交易制度在設計之初并非為了這個市場更加透明有效,而是在于使得控制這個市場的大機構獲利。
因此需要外部介入使得CDS市場更加規范化,合理發展,從而避免政府再介入市場救援。但是監管CDS市場并不意味著取締它。這樣做只會為下一輪泡沫埋下種子。
作者為芝加哥大學商學院企業與金融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