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模式再討論等三則
焦點
中國模式再討論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 周其仁
“中國模式的成功與前景”
CCER論壇2010年3月18日
討論中國模式的第一個問題是共識和觀念之間的關系。改革開放到現在一直存有不同意見。我們看到人類社會很少需要意見一致才行動。無論是西方社會的民主制,還是中國社會的民主集中制,都有決策機制,也就是不同意見轉換成共同意見的過程,而共識在其中起到了多大作用,值得討論。
共識有兩個方向:一是共識要說服更多的人;二是共識的看法本身要正確。今天討論更多的是中國道路、中國模式的獨特性中有沒有一般性。對此我認為是有的,而我比較關心的是共識中的“識”是不是可靠。
亞當·斯密講過,國家有一個和平的環境、激勵的制度、最低工資保障和司法體系,經濟就能增長。馬克思相信生產力,生產力發展了,社會就進步了,這也是一般性的。諾斯相信有效的經濟組織決定經濟的長期增長。科斯強調交易費用的降低會使更多的資源投入到生產中去。中國的經驗中有什么一般性的東西,我相信還是值得我們共同探討。
第二個問題是實質性地解釋中性政府。確實有很多發展中國家的政府長期跟固定的利益集團綁在一起。但這里有一個問題——到底有沒有中性政府?如果沒有,為什么經濟會增長?為什么會有這么多問題?
中國的出發點非常獨特,國家是一個超級大公司,改革就是打破這個超級大公司,分成無數小公司。若真有中性政府,從中央到地方,“中性”的程度可能是不同的。中性政府的一個硬性指標是,除了稅收應該沒有別的經濟收入,但我們看到的并非如此。這條路能不能走到理想狀態,既取決于經濟改革的繼續進行,還取決于政治改革的進行。
制度
工人補償金不影響殘疾人保險金支出
威廉瑪麗學院Melissa P. McInerney
康奈爾大學Kosali I. Simon
“工人補償金對殘疾人保險金的影響”
NBER工作論文第15895號
美國傳統醫保有公私兩類,另外還有兩個大型項目——工人補償金和殘疾人社保聯合負擔成本。
上世紀90年代,真實殘疾人社保金支出增長了近70%,而同期工人補償金的支出則下降了12%。這兩個大型保險項目之間的關系,可能是因為各州工人補償金政策收緊,而導致公眾趨向于殘疾人社保金。
文章用不同的殘疾人社保金和工人補償金參數對上面的假設進行了驗證。結果發現:首先,這種全國級的負相關關系在州一級并不成立,也就是說,在州一級殘疾人社保金與同期工人補償金之間的漲跌關系不明確。而上述工人補償金收緊導致殘疾人社保支出增加之間的因果關系要成立需要在州一級也成立。
其次,文章測試了州一級工人補償金參數有規則的變動,對工人補償金支出和殘疾人社保金支出的影響。結果并沒有令人信服的證據表明,收緊工人補償金會導致殘疾人社保金支出增加,這意味著工人補償金政策的變化并不是引起殘疾人社保金支出增加的重要因素。
觀點
經濟分析有局限
上海財經大學 艾春榮
“經濟科學的局限性”
《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3月18日
科學地應用經濟學分析中國的經濟問題至關重要,但每一個經濟理論都受限于其前提假設。這些假設在中國是否滿足?如果不滿足,其理論又如何修正?對中國經濟系統實際運行情況沒有深入了解的人,是無法回答這些問題的。
新的經濟理論不一定是在老的理論基礎之上發展出來的,更多是新理論異于老理論,這在于前提假設不同。因此,會出現在不同時期適用不同理論的情況,甚至舊理論在新時期流行的情況。
除前提假設限制經濟學理論的實用性外,經濟學理論還依賴于數學模型的嚴密邏輯推導,但數學只能提供細小的變化分析。因此,許多經濟理論的結論都應看做是局部分析的結果,對于像經濟刺激方案這樣的大幅度離散型的變化,其結果有可能不適用。
總之,經濟學作為一個學科,有其局限性,我們從事經濟學研究的人,不要誤導大眾,更不要誤導政策制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