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軍是俄羅斯軍隊的肥缺,機場所耗費的煤油需要以千噸為單位來計量,是俄民用機場耗損的10~100 倍,而這些油都被軍官盜走賣掉。
在梅德韋杰夫任俄總統滿兩周年之時,俄羅斯迎來了衛國戰爭勝利65周年紀念日,紅場上,俄羅斯軍隊通過武器展示,再次亮出了自己的肌肉,人們依稀看到了昔日蘇聯紅軍的威風。但在這幅令人畏懼的骨架下,許多蛆蟲正在肆意地吞噬俄羅斯這看似強壯的肌肉,而這成了俄軍揮之不去的三座大山。
軍隊內部油耗子膽大包天
2009年2月25日,俄軍總檢察長菲利金斯基對外透露稱:包括俄海軍副司令在內的官員涉嫌倒賣武器,涉案總金額高達1800萬美元。消息一出,老生常談的俄軍腐敗問題又一次成為了焦點話題。
相較于俄政府,俄羅斯軍隊的貪腐程度更甚。與俄羅斯社會已踐行18年的民主機制不同,俄羅斯軍隊依然保留著蘇聯社會主義時期的管理模式和審計制度。軍隊作為封閉而且關系到國家安全的強力機構,被嚴格的保密制度如同鐵幕一樣遮蔽起來,而輿論監督和社會監管制衡力量的缺位又使得俄羅斯軍隊內部“碩鼠”橫行,不但掏空了軍隊的基礎,更撼動了國家安全的基石。
《俄羅斯報》曾經刊文指出:據俄軍檢察機關統計,2008年查處的軍隊內部種類貪腐案件涉案總金額高達20億盧布,共計抓捕了包括10名將軍在內的300名中上層軍官,涉及俄羅斯三軍76個部門。這些數字還僅僅是俄檢察機關立案查明的,俄《獨立報》甚至預測說,俄軍真實的貪腐情況是目前所公布數據的10倍。
俄軍內部的腐敗問題主要發生在落實國防采購、軍隊科研,以及住房計劃的環節上。像俄國防部某設計機構領導人沒有向200多名下屬支付工資,但他的兒女卻瀟灑地往返于莫斯科和勘察加半島,原因在于這位領導人竊取了200萬盧布(約合6萬美元)的公款,供其子女消費。
比貪污公款更甚的是油料私吞。俄羅斯陸海空三軍的能源基石是石油,伴隨巨大石油需求量的則是半公開化的巨額“石油貪腐”。據俄羅斯媒體報道,作為俄軍中“最不省油的燈”——俄羅斯空軍,其所駐機場對于航空煤油的日常“人為損失”,需要以千噸為單位來計量,是俄民用機場耗損的10到100 倍。這些被人為盜走的航空煤油,一部分被銷售給軍隊駐地附近的廠礦企業或廉價出售給平民,但絕大部分都被送到了加油站,在那里被用來對柴油進行稀釋,之后所得到的混合燃料索性被當作汽油直接賣給汽車車主。
嚴重的貪腐行為讓俄羅斯蒙受了巨大的損失。俄軍總檢察長菲利金斯基對媒體說,去年俄羅斯因軍隊腐敗而遭受的損失超過30億盧布(約合1億美元),比上一年增長了1倍。去年,俄軍腐敗案件數量達1500件,其中,70%以上是軍官犯罪。
一把燒紅的烙鐵對準了士兵胸口
與腐敗同樣阻礙俄軍振興的因素,還有士兵或低級軍官遭虐待這個老大難問題。
全俄社會輿論研究中心今年2月公布的一項民調結果顯示,大約一半的俄羅斯人不希望自己的兒子、兄弟、丈夫和其他親屬到軍隊服役。其中,在選擇拒絕親屬參軍的理由時,竟有75%的人稱擔心入伍后會遭到老兵欺負。
俄新社援引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國防部高層人士的話說,“2008年有1082名軍人受到軍官犯罪行動的侵害,共有280名軍官因虐兵而被起訴”。
俄新社披露的一些虐兵案細節令人發指:2008年春天,遠東軍區一名軍官用燒紅的烙鐵折磨7名軍人。在車臣,一位團級指揮官為了對上級隱瞞一名準尉中毒的事實,在有診斷記錄的情況下,竟然禁止這位準尉住院,并命令下屬讓其復員離開車臣。結果,這名準尉在途中死亡。得知此事后,這位指揮官要求下屬找到準尉的尸體并處理掉。
此外,俄《報紙報》網站去年7月還報道了阿爾泰地區的駐軍發生集體毆打達吉斯坦族士兵的事件。被毒打的士兵忍無可忍,宣布集體絕食,要求調到其他部隊服役。
重大事故野火燎原
重大事故及其引發的人員傷亡和社會影響,也令俄軍形象遜色不少。俄新社評選的2009年俄羅斯軍隊十大新聞事件中,涉及重大事故的新聞竟有3件。其中包括,“俄羅斯勇士”飛行表演隊隊長伊戈爾·特卡琴科墜機身亡,俄海軍太平洋艦隊一架“圖-142”遠程反潛機在韃靼海峽水域上空失事,以及位于烏里揚諾夫斯克的俄海軍第31軍火庫起火并爆炸。
如果說特卡琴科之死主要是個意外,那么涉及“圖-142”遠程反潛機和第31軍火庫發生的悲劇,則更多與技術原因和疏于管理等人為因素有關。
俄羅斯有句諺語:“炮彈不可能兩次落入同一個彈坑”。但此語在烏里揚諾夫斯克市附近海軍第31號軍火庫的爆炸聲中被徹底顛覆。2009年11月13日下午15時40分,該軍火庫已發生過一起爆炸事件,造成兩人死亡、44人受傷。當時正在新加坡出席APEC會議的梅德韋杰夫總統立刻通過隨身攜帶的特殊視頻連線系統,要求俄緊急情況部和國防部在兩周內查明爆炸事件原因,并對全國所有類似軍火庫進行安全大檢查。
不料,23日,第31號軍火庫再次發生爆炸,導致8名軍人喪生、兩人受傷。總統大發雷霆,立即趕到現場,當場把一批將軍的軍職撤掉。
為何會發生爆炸?很簡單,因為士兵需要拿廢舊軍火的金屬去換取吃飯的錢。俄《消息報》援引長期在該軍火庫工作的安娜·馬利諾夫斯卡婭的話說,在軍火庫里,時常要對那些過期的彈藥進行拆卸,把彈藥中的金屬部分拿去當廢鐵賣掉。
安娜說:“我們總要換點什么東西來養活自己的孩子。為了讓金屬部分快點脫離下來,我們甚至直接拿著彈藥往地下摔!所以,出事是遲早的事兒!”
近幾年來,俄軍軍火庫曾發生多起爆炸和火災事故。發生這些事故的原因雖然有雷擊等天災因素,但更不乏工作人員抽煙、燃放煙花爆竹等人禍因素。例如,2008年5月23日,防空兵第六軍位于列寧格勒州一軍用機場的軍火庫發生火災,導致倉庫內多枚導彈爆炸,儲藏的450枚空對空導彈全部報廢,直接經濟損失8億盧布。該事故就是因為一個隨意丟棄的煙蒂引燃干草后所致。
2008年,俄羅斯開始了新一輪軍事改革,由于部隊結構調整計劃涉及裁軍20萬,很多將軍都可能失業,結果引發了官兵不穩定情緒直線上升,大多數人感到“精神壓抑”,這恐怕是俄軍歷史上“最大的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