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年前還烏云密布的中美關系,因為美中戰略與經濟對話而重入艷陽天。雙方在能源、海關、衛生、電動汽車、反恐、核裁軍等議題上達成26項具體成果。美方承諾將在貿易救濟調查中,認真考慮給予提出“市場導向行業”申請的中國企業公正、合理的待遇,并以一種合作的方式迅速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對話開始時就承諾,中國政府將開展貨幣改革,但是必須以中國的速度來進行。
“雖然中美關系走出僵局要拜兩國根深蒂固的現實主義所賜,但是兩國在地區安全戰略格局上的相互需要推動它們在經濟平臺上找到更多共同語言,”美國世界安全研究所中國項目主任孔哲文對《看世界》雜志說。
“我們認識到中國對美國采取的戰略是對美國多加提防,但是決不惹是生非,以求一戰。這一戰略基本上是成功的。相對而言,中國正在越來越富裕,也越來越強大,與過去比,不可同日而語。大多數的中國人并不想放棄同美國開放型的關系。至少現在,我認為北京會非常當心不讓雙邊關系繼續惡化,即使美國反過來對中國的很多核心訴求置之不理。而美國目前(因為經濟和朝鮮問題)也處于一個特別的階段,因此會同中國不謀而合,對處理兩國問題采取類似的寬松立場。”美國前助理國防部長傅立民對《看世界》記者說。
中美共治G2模式未生即死
中美共治的G2模式最早是由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主任博格斯坦提出的,目的是建立一種讓中美對國際經濟問題形成一種共識建立和磨合的機制。這一設想受到美國老牌戰略學家基辛格和布熱津斯基的擁護,并將此概念擴展到戰略問題上,甚至在美國政府高層也得到一定程度上的認同。希拉里國務卿在2009年2月的一次講話中指出,“我們(中美)一起合作的機會在世界任何國家都無法相比。”
然而,中美關系并沒有因這種模式的高調而更上一層樓,反而在北京同奧巴馬的磨合階段風雨交加、雷電轟鳴,以至于美國副國務卿斯坦伯格在5月11日公開承認中美所建立的關系模式“并非G2”。這一評論無疑表達了美國政府對于G2模式的最終評價:美中會攜手解決世界問題的設想是空想。
美國得“真蘋果”?誰得“假蘋果”?
其實在10個月前的首輪戰略與經濟對話上,美方對于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加快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政府采購協議,以及接受中資企業投資等方面已經作出過積極承諾。這讓人懷疑這次轟轟烈烈的對話哪些成果是真蘋果,哪些只是為櫥窗擺設的蘋果造型?
孔哲文認為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重在象征意義,這一象征意義尤其對中國重要,因為中國人喜歡先理清楚大方向,再去討論細節問題,美國人則更注重具體可行動的方案或者實惠是什么,而這次對話雙方各自得到自己更看重的東西。
“如果你細致地看雙方達成的成果,美國其實得到不少‘真蘋果’,中國得到不少不能吃但是好看的蘋果裝飾。”孔哲文說,“對于中國來講,‘真蘋果’包括推動美國設立某種磋商機制或者修改現有的投資審查機制,使中國公司來美投資的審查過程更具有透明度;另外,放松或者取消美國對華軍民兩用高科技產品的苛刻的出口管制制度;還有,更重要的是令美國反對歐盟對華武器禁運。”
中國在匯率問題上不會作重大調整
“中國讓人民幣升值符合自己的利益。中國在過去一年里不得不買入400億美元的外匯來使得人民幣維持既定的幣值。目前中國內部已經有爭論,如果給中國一些時間,理性的觀點相信會在中國內部的辯論中勝出。”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專門研究中國經濟問題的拉迪博士說。
美國傳統基金會高級研究員、亞洲貿易政策專家史劍道并不這樣認為。“中國不會在匯率問題上作出重大調整。中國以前就沒打算這么做,現在由于歐元的不穩定,中國更不會這么做。我預期中國可能會在下次20國集團峰會之前作出很小的調整,但這并不會對兩國貿易產生影響。”史劍道說。
史劍道認為,與一味要求人民幣升值相比,美國應該更多強調擴大人民幣匯率的雙向浮動區間。史劍道說,歐元危機為中國提供了一個擺脫緊盯美元的機會,但過分強調穩定的中國貨幣當局不會采取任何動作。
史劍道認為,人民幣小幅升值對于美中貿易失衡不會有根本影響,美國行政當局提及匯率問題主要是受到來自國會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