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羅斯在核裁軍、導彈防御、制裁伊朗的問題上,步步退卻,現在更提出加強同美歐的關系,把外人搞蒙了。
最近俄羅斯政府公開的一份秘密報告說,俄羅斯外交將轉向,重新面向西方,加強同歐美的密切關系。這份方案一出來反響相當驚人,因為大家不知道俄羅斯葫蘆里賣的什么藥。
俄羅斯要來個猛回頭
這份秘密報告今年2月份由俄羅斯外交部起草,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還專門為報告撰寫了序言。據媒體披露,總統梅德韋杰夫原則上已批準了這份報告,由總理普京領導的政府目前正對這份報告進行審閱。
這份秘密外交報告的中心思想是,俄羅斯要實現現代化變革,離不開西方資本投資和科技,為此俄羅斯需要面向西方,應更加密切同美國以及歐洲的關系。外長拉夫羅夫在報告的序言中特別強調,在經濟和文化相互滲透的基礎上,俄羅斯鞏固同世界強國之間的彼此依賴關系,符合俄羅斯的利益。
莫斯科卡內基研究中心主任特列寧說,這份報告反映了當今俄國領導層的主流傾向。俄羅斯最近同歐盟和北約成員波蘭緩和關系,不久前俄羅斯同美國在削減核武器領域順利達成協議,以及5月第一次邀請前北約軍隊參加莫斯科紅場勝利日閱兵,這些跡象都顯示俄羅斯同西方的關系逐漸升溫。
歐洲對于俄羅斯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目前歐盟已成為俄羅斯最大的貿易伙伴,而且經貿關系發展之快,令人印象深刻。俄新社2008年的一篇報道說,僅俄法兩國的貿易額去年就達到了164億美元,而近年來雙邊貿易額的年增長率則在30%至40%之間。歐洲是俄羅斯能源出口的重要市場,而俄經濟發展所需要的資金和技術,相當一部分也來自法、德、英、意等歐洲主要國家。因此,雖然在北約東擴等安全問題上俄歐雙方常有齟齬,但由于存在著重要的利益關系,彼此都不會徹底鬧翻。更何況,俄羅斯一直視自己是一個歐洲國家,是一個在精神文化方面屬于歐洲的國家,而“融入歐洲”一直是冷戰后俄羅斯精英不懈的向往。
俄羅斯政治行情研究中心的外交事務專家博伊科分析了俄羅斯外交轉向的背景和原因。她說:“最近一段時間,俄羅斯在外交上針對西方的腔調確實緩和了許多,俄羅斯對西方變得更加友好。但我認為,俄羅斯這樣做不是偶然的沖動,而是迫于政治和經濟上的需要。”
中國被甩了
俄羅斯秘密報告也提到了如何處理同中國的關系。報告說,應特別跟蹤關注中國在國際事務中角色的提升,應注意北京在國際舞臺上日益活躍對俄羅斯全球利益和地區利益造成的后果。對俄羅斯非常重要的是,應鞏固中國同俄羅斯在聯合國安理會、金磚四國、上海合作組織中互動合作的立場。
但報告中提到中國并不是要強調中俄關系,而是有點裝裝樣子,別讓中國感到受到了冷落。實際上,報告還提到,俄羅斯應加強同印度和越南的關系,應鞏固俄羅斯在緬甸、非洲、印度等地軍火市場的地位。
冷戰以來,中俄關系基本上可以算作是最親密的伙伴關系了。放眼全世界,只有兩個國家與我們保持著比較密切的新軍事合作關系。一個是俄羅斯,一個是以色列。不管怎么說,我們目前第三代戰機得到了這兩個國家很大的幫助。沒有他們,我們冷戰后的這20年不會有這么和平的建設環境。
俄羅斯對華關系也是經歷了三代領導人的不同時期。在葉利欽時期,中俄兩國共同受到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如虎狼一般的圍堵,中國引進中斷了10多年的俄式裝備,軍事實力開始飛速發展;俄羅斯也得到了中國的硬通貨和政治支持。只是這一時期,我國經濟、技術實力還不是很強,而俄羅斯又對于西方國家采取妥協政策,所以中俄聯盟并不被世界所看重。在1999年,隨著南聯盟的轟然倒下,中俄聯盟似乎被西方國家的強大實力壓倒了。
但是歷史往往在不經意間留下驚喜,在新千年中俄兩國都呈現出一股勢不可擋的發展勁頭。中國在國力增長、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的同時,20世紀90年代積攢的技術實力也不斷轉化為戰斗力。中國的多項實力在短短幾年內躍居世界前三,中國真正具備了與任何強國競爭的實力。俄羅斯也在普京的帶領下,興利除弊、利用有利的時勢一改葉利欽時代的衰弱、貧窮之風,重拾了大國尊嚴。在這一時期,中國面臨著巨大的防務危機,在臺海隨時可能爆發戰爭的情況下與俄羅斯進行了更緊密的聯合。中俄演習成為定制,中俄軍事合作跳出個別武器的范圍向技術、指揮全要素發展。中國的軍力在合作中得到了跨越式發展。中俄兩國的聯手,頂住了美國在全世界東西并進的壓力,最終兩國贏得了對峙戰的初步勝利。
但仗打贏了,兄弟關系卻疏遠了,中俄戰略協作伙伴關系開始出現了新考驗。俄方在第四代戰機、高速巡航導彈等項目上拒絕與中國合作,已有的常規武器交易也逐漸停止。但在與印度、越南的合作,尤其是軍事合作上,俄羅斯卻像重燃戀情的女人一樣,心花怒放,這一切都對中俄密切的伙伴關系產生了不利影響。
以退為進,還是投懷送抱?
莫斯科卡內基中心主任稱,“圍繞中國做出這樣的官方表態是非常不尋常的。不過,從總體來看,把我們與發達國家的關系放在優先位置是有道理的,因為投資和革新技術來自發達國家。”“全球經濟危機使俄遭到重創,并且大大削弱了它在能源價格高昂時期表現出來的狂妄自大情緒。危機讓領導層認識到這樣一個嚴酷的事實:俄因為工業‘技術和科技實力方面的落后,正痛苦地失去21世紀一個全球經濟和政治強國必備的條件。克里姆林宮被迫正視這樣一個事實,即俄不可能憑借自身的力量進行現代化,它需要西方投資并同西方結成強大的商業伙伴關系。”
盡管“金磚四國”、上海合作組織、獨聯體都是俄羅斯重要的聯盟,但顯然這些組織不可能為俄建立全球金融和技術中心提供幫助。俄羅斯為了在世界格局中重新找到高地,不得不得出結論:疏遠中國等發展中國家,倒向美國與西方、日本等發達國家。
5月,俄羅斯邀請了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赴俄出席慶祝衛國戰爭勝利65周年紀念日,但媒體也許沒留意,俄羅斯并沒有邀請中國軍隊參加閱兵式,而邀請了美國、法國、英國、波蘭等北約國家參加。從這碼事上,也可以看出中俄關系的復雜性和多變性。
其實,從今年以來,俄羅斯在核裁軍、導彈防御、包括在伊朗制裁問題上,和北約的關系一直在進步,由過去的對抗變成妥協。現在俄羅斯又提出加強同美歐的關系,把外人徹底弄糊涂了。俄羅斯到底是以退為進,還是徹底倒向了美歐,無論何種原因,對中國來說,不是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