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7年5月28日,星期四19時30分,一位19歲的聯(lián)邦德國青年駕駛“塞斯納”輕型單引擎運動飛機,穿過當時被認為是無懈可擊的蘇聯(lián)防空系統(tǒng)的重重警戒,降落在莫斯科紅場上。當他十分興奮地向圍觀的人們散發(fā)著名片,并聲稱自己是從赫爾辛基飛來的時候,蘇聯(lián)乃至全世界都為之瞠目結(jié)舌。蘇聯(lián)國防部因此顏面盡失,一大批軍方高官為此丟官。隨著時間的推移,有關的許多不為人知的相關細節(jié)浮出水面。
2月18日,俄《論壇報》給出的另一種解釋,更為新穎。該報稱,當時的蘇共總書記戈爾巴喬夫正在謀求對軍隊進行裁軍,但這一決定卻因為遭到軍方反對而無法推行。該報認為,當時與戈爾巴喬夫有著較好關系的聯(lián)邦德國,故意用這種方式幫了戈爾巴喬夫一把,成功地幫他將反對改革的一批將領拿掉了。
事件的開端:德國青年駕機“穿過鐵幕闖紅場”
駕機在紅場降落的19歲青年,叫做馬蒂亞斯?魯斯特,生長在聯(lián)邦德國漢堡附近的一個中產(chǎn)階級家庭,父親是工程師,母親是一個家庭婦女。他從小就想當一名飛行員,12歲就成了航空模型的制造迷,參加了學校航模隊。他17歲時參加了航空俱樂部,學習輕型飛機的駕駛技術,只是因為視力不佳而沒成為職業(yè)駕駛員。但他經(jīng)過一年多刻苦訓練,卻取得了私人駕駛執(zhí)照,并成了漢堡航空俱樂部正式成員。
據(jù)說某天,他在俱樂部里翻閱到一條資料:1981年10月18日,一個名叫阿蘭?馬錢德的飛行愛好者,駕駛一架輕型飛機,以每小時160公里的速度,從巴黎的凱旋門洞一穿而過,從而完成了轟動世界的飛行壯舉。對這個法國人的冒險行動,他佩服得五體投地。聯(lián)想到同伴們在晚會相互告別的祝愿語,他不禁突發(fā)奇想:我為什么不能駕機在莫斯科紅場降落,干一番一鳴驚人的大“事業(yè)”呢?于是,他開始醞釀飛往紅場,在紅場著陸的計劃。
魯斯特的準備工作十分細致。1987年3月,他便給法蘭克福的一家公司去信,索要蘇聯(lián)航空圖。這家公司很快就給他寄去一份從赫爾辛基到蘇聯(lián)的航圖,但卻缺少去莫斯科的資料。因此,魯斯特再次與該公司聯(lián)系,花了25馬克買了一份包括莫斯科在內(nèi)的歐洲航空地圖。從此,他經(jīng)常背著家人,在房間里研究飛行路線上的風向和地貌,以及各種飛行細節(jié)。
要闖過蘇聯(lián)國境,關鍵在于避開雷達跟蹤。魯斯特就這個問題特地請教了航空俱樂部的一位經(jīng)驗豐富的老飛行員。他告訴魯斯特,躲避雷達系統(tǒng)監(jiān)視的唯一辦法,是駕駛輕型飛機,在離地面僅數(shù)十米高度作超低空飛行。但他最后還是警告魯斯特,最好放棄這次冒險,因為蘇聯(lián)的防空系統(tǒng)是第一流的,要想不被發(fā)現(xiàn)是不可能的。
這并沒使魯斯特知難而退,反而激發(fā)了他勇于冒險的決心。5 月初,他告訴父母,想去北歐作一次長途飛行。因為按規(guī)定,要取得商業(yè)飛行的駕駛執(zhí)照,至少得飛滿150 個小時,眼下他累計飛行達60小時,所差90小時必須靠長途飛行才能補上。父母同意他的北歐之行,并出錢幫助兒子從漢堡航空俱樂部租了一架“塞斯納”-172Ⅱ型輕型飛機。這種飛機時速只有200 多公里,為減輕負荷,加大航程。魯斯特將飛機上的4個座位拆掉了3個,加裝了油箱。
5月13日,他告別父母,駕機從漢堡起飛。向北飛越設得蘭群島和法羅群島,抵達冰島首都雷克雅未克。在那里逗留數(shù)日后,他駕飛機飛往挪威的卑爾根。過了幾天,他又飛到芬蘭首都赫爾辛基。正是在那里,他下定了飛往莫斯科的最后決心。5月27日晚上,魯斯特獨自一人徘徊在赫爾辛基街頭,對這次冒險行動作了周密的思考,決心冒死闖紅場。他在電話亭里,跟父母通了電話,告訴他們明天他將飛往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然后再飛回家。
5月28日上午,魯斯特給他的小飛機加足了燃料,270公升汽油足以保證6小時的飛行,在最佳情況下,飛機可以續(xù)航800 公里。中午12點21分,魯斯特從赫爾辛基馬爾米機場駕機起飛。在向機場遞交的飛行表格上,他填的目的地是西南方的斯德哥爾摩。誰知他向西僅飛了幾分鐘,就向東南方急轉(zhuǎn)。機場控制塔雷達熒光屏上,顯示這架飛機的亮點迅速消失了。航空管制人員以為飛機遭到不測,便急忙與他聯(lián)系,卻沒有回音,也沒有收到任何遇難呼救信號。管制人員判斷飛機可能墜落大海,便立即派出3 架直升飛機、4 艘軍艦和17名潛水員,到漂有油跡的海面搜尋營救,結(jié)果卻一無所獲。
人們以為這個小伙子“葬身魚腹”了,殊不知他正在飛往莫斯科的途中。原來,魯斯特在向左猛打舵盤的同時,就關閉了除無線電羅盤以外的一切無線通訊設備,把飛機駛向芬蘭灣的水域。為躲開蘇聯(lián)的雷達,他盡可能降低飛行高度,進行超低空飛行。他最終以80米的高度、225公里的最快時速,順利地從蘇聯(lián)愛沙尼亞加盟共和國的海邊城市科赫特拉—亞爾維進入蘇聯(lián)領空。
28日當?shù)貢r間14:29分,愛沙尼亞的科赫特拉亞爾韋市,塔林防空系統(tǒng)的雷達捕捉到一個不起眼的飛行目標。蘇軍3個導彈師隨即處于一級戰(zhàn)備狀態(tài),只待一聲令下,就可以隨時消滅目標,但命令卻遲遲未下達。
“魯斯特事件”發(fā)生的4年前,蘇聯(lián)薩哈林群島上空,在情況尚未明了的情況下,一架韓國民航波音747客機被蘇軍擊落,造成機上269名乘客死亡。世界各地對此反應強烈,許多國家連續(xù)數(shù)周禁止蘇聯(lián)飛機進入本國領空。慘劇發(fā)生后,蘇聯(lián)軍方下達了秘密命令:在無法判明飛機有軍事目的的情況下,禁止向一切民航飛機和體育運動飛機開火。魯斯特似乎對蘇聯(lián)軍方的心理了如指掌,他大大方方地飛著。
蘇軍兩架米格-23截擊機從“塔巴”軍用機場升空進行攔截。但不久后,“塞斯納”做了向下俯沖的動作。這樣,它不僅從截擊機飛行員的視野里消失了,也從地面雷達的屏幕上消失了。5分鐘后,該地區(qū)的雷達屏幕再次捕捉到一個飛行目標,與先前的“塞斯納”相比,其飛行路線和高度均有不同。但地面塔臺人員簡單地將它誤認為就是原先那架“流氓飛機”。新目標發(fā)出“我是自己人”的應答。警報解除,兩架截擊機返航。
“塞斯納”繼續(xù)向東南方飛行,在將近15點的時間抵達普斯科夫市上空。當時,普斯科夫市郊正在進行某航空團的教練飛行,空中有數(shù)十架飛機盤桓。因此,當魯斯特駕駛的“塞斯納”出現(xiàn)在雷達屏幕上時,沒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魯斯特駕駛的“塞斯納”繼續(xù)悠然地在蘇聯(lián)領空又繼續(xù)飛行了200公里。在飛抵舊魯薩城地區(qū)時,它又一次從雷達屏幕上消失了。于是,魯斯特駕駛著他的“塞斯納”繼續(xù)前行,到達了托爾若克市。在這里,又一次巧合幫了他大忙。剛好在前一天,在托爾若克市郊40公里處發(fā)生了一場空難,一架米格—25與一架圖-22 M戰(zhàn)略轟炸機相撞。所以,這一天在該地區(qū)上空到處是執(zhí)行搜尋任務的直升機。魯斯特的“塞斯納”不早不晚,恰好于這天飛臨該區(qū)。由于“塞斯納”的飛行速度和高度與蘇方的直升機完全吻合,塔臺人員理所當然地將它識別為眾多救援直升機中的一架,沒有引起任何懷疑。
對魯斯特來說,這一天奇跡般地充滿了幸運的巧合,當魯斯特飛近莫斯科時,某個大人物(具體是何人至今未解密)下了一道命令:暫時關閉防空網(wǎng)的自動控制系統(tǒng),以進行一次計劃外的停機檢修。正是這20分鐘的空隙,魯斯特于19時38分飛進了莫斯科。
至此,魯斯特的歷險結(jié)束了,鬧劇開演了。魯斯特自己承認,最初他打算降落在克里姆林宮內(nèi),但由于缺少適合飛機降落的平臺,遂決定降落在瓦西里大教堂前面。教堂前滿是人群,魯斯特打開了降落指示燈,揮動著飛機翅膀上的襟翼,好幾次從人群的頭頂上掠過。正在廣場上散步的游人向他揮手致意并報以友好的微笑。
這天恰好有一架直升機在紅場進行航拍。因此,當紅場保衛(wèi)處的值勤少校托卡列夫接到電話詢問的時候,他平靜地回答:“是在航拍呢。”而當巡邏哨兵科索盧科夫向他報告有一架飛機在紅場上空飛行時,他只是懶洋洋地回答:“你只要當心別讓母牛闖到紅場就行了,至于飛機,不用你操心啦!”魯斯特在第三次嘗試著陸時,成功降落在莫斯科河橋的南端,并向瓦西里波滑行。過了20分鐘,來了一群穿灰色制服的人,把他帶到了盧比揚卡廣場(KGB總部所在地)。
5月29日早上,世界各大報紙都以頭版頭條刊登這則消息,19歲的魯斯特也一下子成為轟動全球的新聞人物。
事件的發(fā)展:魯斯特的“惡作劇”,演變成蘇聯(lián)國內(nèi)的一起重大政治事件
正當魯斯特隨心所欲地在紅場上空盤旋時,戈爾巴喬夫等蘇聯(lián)黨政軍主要領導人在柏林出席華沙條約政治協(xié)商會議。5月29日晚,戈爾巴喬夫才返回莫斯科。聞知此事大為震驚的戈爾巴喬夫,一方面讓中央電視臺和塔斯社播出一條3 行字的簡訊,公開予以證實;另一方面決定第二天召開中央政治局緊急會議,專門討論這一非常事件。
5月30日,在克林姆里宮召開的緊急會議上,戈爾巴喬夫嚴厲地指出:“國土防空軍總司令部在這次事件中,表現(xiàn)出不可容忍的漫不經(jīng)心的態(tài)度和猶豫不決,沒有采取戰(zhàn)斗手段來制止入侵飛機的飛行。因此,我要求解除防空軍總司令科爾杜諾夫同志的職務。很顯然,科爾杜諾夫的錯誤是無法原諒的,他使世界上最強大的防空部隊蒙受了巨大的恥辱。”
但是在接下來的會議上,有人開始為科爾杜諾夫說情,國防部長索科洛夫還對戈爾巴喬夫提出了批評,指責他沒有服過兵役,沒有資格對軍隊的事情評頭論足。這使戈爾巴喬夫更為惱火,他再次發(fā)言:“我認為,國防部對部隊領導嚴重失職,對出現(xiàn)的重大疏忽缺乏應有的警惕和紀律,而導致國家和軍隊的尊嚴受到極大的損害。國防部長索科洛夫?qū)Υ素撚胁豢赏菩兜呢熑危乙笸瑯右步獬骺坡宸蛲镜穆殑铡!迸c會者都大吃一驚,因為索科洛夫是屈指可數(shù)的元帥之一。
第二天,公布了蘇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國土防空軍總司令亞·科爾杜諾夫被宣布撤職,國防部長索科洛夫元帥則因“退休”被解除職務,新任國防部長由亞佐夫大將擔任。
這一突如其來的決定使全世界都為之一震,各國輿論一片嘩然。誰能料到,官階顯赫的兩位蘇聯(lián)高級將領,竟會因為一位19歲的聯(lián)邦德國青年而丟掉了“烏紗帽”。不久,莫斯科防空軍區(qū)司令部一批空軍將領被撤職,還有一些將校級軍官也受到了開除黨籍的處分,因此事件受累的官員達250多名。
至此,魯斯特的“惡作劇”,已演變成蘇聯(lián)國內(nèi)的一起重大的政治事件。
是“英雄”還是“罪犯”
在聯(lián)邦德國,魯斯特一夜之間就成了家喻戶曉的“英雄”。報紙上連篇累牘地刊登了有關他的報道,稱之為“航空史上的一次壯舉”。在西柏林,印有魯斯特機降紅場圖案、標有“紅場國際機場1987年5月28日開放”字樣的T-恤衫十分暢銷,每件售價達8 美元。但漢堡航空俱樂部并不為擁有這樣的“英雄”會員而高興,俱樂部副主任蓋斯反而宣布開除魯斯特的會員資格,并要他承擔將那架飛機運回聯(lián)邦德國所需的25000馬克的費用。
聯(lián)邦德國外交部發(fā)言人也表示魯斯特駕機在紅場著陸的行動,是一種會帶來不幸后果的“輕率行動”,并提醒人們千萬不要仿效這種做法。同時,這位發(fā)言人還懇請?zhí)K聯(lián)方面,能寬恕這位無知的年輕人。
8 月4 日,蘇聯(lián)方面宣布,對魯斯特案件的調(diào)查工作已告結(jié)束,蘇聯(lián)最高法院將對他進行審判。當警察把魯斯特正式逮捕時,這位“英雄”才意識到闖了大禍了,他必須在蘇聯(lián)的法律面前付出代價。
9 月2 日上午10點整,莫斯科蘇聯(lián)最高法院,審判開始。在監(jiān)獄里度過了97天的魯斯特被帶入三樓審判廳的被告席,他瘦高的身材,白皙的面龐,戴一副金邊近視眼鏡,身著一套藏青色的西服,還系著一條藍底白點領帶。他舉止文雅,動作從容不迫。公眾席坐著25名外國記者和15名蘇聯(lián)記者,還有100多名蘇聯(lián)各界的代表;離他不遠處,還有他的父母和弟弟。他們是兩天前從漢堡千里迢迢趕來旁聽的。
蘇聯(lián)檢察官宣讀起訴書,指控魯斯特犯有非法蓄意侵犯蘇聯(lián)國境、違反國際飛行規(guī)則以及惡性流氓行為等3項罪行。魯斯特顯得很平靜,他不用講稿,口齒伶俐地回答檢察官向他提出的一個又一個問題,并在一開始就不假思索地承認公訴人列舉的3 項罪名,只是在與辯護律師商量后,才否認自己犯有“流氓罪”。
當檢察官追問他此行的目的與動機時,他乖巧地爭辯說,他駕機到莫斯科確實有政治目的,那就是他冒險飛到莫斯科是為了會見蘇聯(lián)領導人戈爾巴喬夫,同他討論世界和平問題,以促進東西方的相互了解與和平。為取悅于蘇聯(lián)人,他還說了一些蘇聯(lián)人最中聽的話。他強調(diào),他此次和平使命之所以選中莫斯科,是因為和平的策源地不在華盛頓或波恩,而是在莫斯科。他承認這次機降紅場,只是希望達到目的,而沒顧及后果。現(xiàn)在他認識到這是他有生以來犯的最大錯誤,并表示今后決不重犯,最后懇請法官從輕處理。
9月4日,法庭判處魯斯特8年徒刑。公眾席上頓時一片愕然,大多數(shù)人認為量刑過重。當天下午4點半,最高法院宣布,判處聯(lián)邦德國公民魯斯特在普通勞改營服刑4 年。魯斯特和他的母親對判決沒有異議,事后他們對記者說,對此他們早已有思想準備。
魯斯特被判刑后,名義上要在勞改營服刑,但他卻一直呆在牢房里,每天除學習俄語外,還要到監(jiān)獄圖書館裝訂和修復圖書4 小時。他在獄中待遇很好,他的父母多次被準許探望他。1988年,當魯斯特20歲生日時,他的父母特地飛抵莫斯科,帶著生日禮物,與他在獄中團聚了3個小時。
當魯斯特身陷囹圄時,他駕駛的那架“塞斯納”-172型飛機卻身價百倍。法國作家保爾和法國企業(yè)家諾伊曼合伙以12 萬美元向漢堡航空俱樂部買下了這架飛機,然后以200 萬美元的高價賣給一日本收藏家。接著,這架輕型飛機成了真正的“和平使者”,在世界各地巡回展覽。
魯斯特入獄后,聯(lián)邦德國總統(tǒng)、政府總理、外交部官員先后利用不同的場合,為魯斯特說情。聯(lián)邦德國駐蘇使館官員更是數(shù)次去獄中探望。蘇聯(lián)當局則順水推舟聲稱,鑒于魯斯特能“自覺接受改造,遵守監(jiān)獄紀律”,故在魯斯特服刑僅14個月后,即宣布提前釋放。
1988年8月3日魯斯特出獄。他坦言,在監(jiān)獄飽受孤獨與失望之苦,并不無感嘆地說:“我在被關進監(jiān)獄時還是個孩子,出來時卻已是個成年人了。”
聯(lián)邦德國暗助戈爾巴喬夫?
截至目前,對此事的解讀版本十分之多。如俄羅斯報紙《獨立軍事評論》2007年的一篇文章,就將魯斯特的行為解讀為一次和平之旅,在作者看來,如果他能夠安然通過蘇聯(lián)領空,至少可以為在美、歐人們心目中留下的“蘇聯(lián)威脅”印象降溫。魯斯特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說:“飛往莫斯科可以在兩個陣營之間建立一座橋梁。如果我能飛越‘鐵幕’而不遭受任何攔截,這就表明戈爾巴喬夫非常有誠意想和西方建立一種全新關系。如果像我這樣一個西方業(yè)余飛行員都可安全飛往莫斯科,美國總統(tǒng)里根還有什么理由指責那里是‘邪惡帝國’的核心?”
而今年2月18日俄《論壇報》給出的另一種解釋,更為新穎。該報稱,當時的蘇共總書記戈爾巴喬夫正在謀求對軍隊進行裁軍,但這一決定卻因為遭到軍方反對而無法推行。該報認為,當時與戈爾巴喬夫有著較好關系的聯(lián)邦德國,故意用這種方式幫了戈爾巴喬夫一把,成功地幫他將反對改革的一批將領拿掉了。
如今,42歲的魯斯特在柏林一家小雜貨店內(nèi)做店員,上班干活,下班喝酒,過著再普通不過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