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埃及尼羅河的三角洲地帶,有一座小鎮叫作Rosetta。200多年前,拿破侖的部下攻城略地到達這里,挖出了一塊大石頭,上面用三種語言記載著一位古老的埃及國王的功績。這塊大石頭,以它出土的村莊命名,被叫作Rosetta Stone,中文里通常將它音譯為“羅塞塔石碑”。但麻省理工大學經濟學博士謝國忠將它意譯為一個更動聽的名字——玫瑰石。
“我非常喜歡這個故事,我覺得它代表著一種跨時代、跨文化、跨語言的對知識的追求,”謝國忠說,所以他以這塊石碑為自己的公司命名——玫瑰石顧問公司。
最著名的“唱衰派代表”
據說在其職業生涯的早期,謝國忠就以三大預言的逐一應驗而揚名立萬:亞洲金融危機、香港回歸后房地產泡沫的破滅、以及中國在20世紀末的通貨緊縮。
2007年8月,華爾街兩只對沖基金破產,引起美國金融市場一陣恐慌,當時本報為此做了一個小專題《華爾街的盛夏寒流》。在做這個專題的過程中,我采訪了北京、紐約、倫敦的多位經濟學家與分析師,詢問他們對市場的判斷。其中大多數人都沒有太拿當時的狀況當回事,尤其是北京與倫敦的經濟學家,都表示對美國金融業、對華爾街非常有信心。
只有謝國忠一人,在當時發出了無比尖銳而刺耳的聲音:“全球信貸泡沫正在破裂……目前的全球流動性泡沫很可能在2008年終結,并以華爾街衍生品市場的崩潰為開始。”當時謝國忠讓我印象深刻的,不只是他駭人的預言,還有他激烈的表達方式,他寫到:“是時候了,讓華爾街的騙子們破產去吧!”
2008年9月,雷曼兄弟轟然倒塌,全球經濟隨之跌入泥潭——當我想起謝國忠一年前的預言時,我覺得他簡直是個巫師!他是怎么做到的?那時甚至還沒有幾個人能說明白,“次級債”到底是個什么玩意兒。
朋友們稱呼他為Andy(他的英文名)。其實,記者叫他“Mr. Bubble”——泡沫先生。翻看他在21世紀第一個十年里的文章結集《再危機——泡沫破滅時,我會通知你》,叫他“泡沫先生”并不算偏頗。近十年來貫穿他言說的主題,就是對經濟泡沫的剖析和警示:
“中國房地產市場是一個巨大的泡沫。……泡沫總是要破的,沒有例外。……最終的殺手就是通貨膨脹。……泡沫的發展和破滅,有自己的時間表。當它即將破滅時,我會讓你知道。……很有可能,中國的房地產泡沫將在2012年破裂。”
著名地產商潘石屹說,他不喜歡謝先生那種“上帝般的說話方式”。
誰會喜歡呢?——當上帝說的是“離開伊甸園吧”,而不是“上去諾亞方舟吧”。激怒人們的,并不是謝國忠說話時那種“上帝般的口吻”,而是他總在叫囂喪鐘已經敲響,悲劇即將上演。在一片狂歡景象中,這樣的聲音聽起來不像是預言,而像是詛咒。
但是,當你耐心傾聽完他的話,你會發現,這位“泡沫先生”——Mr. Bubble謝國忠,其實比任何人都憎恨泡沫。既是出于“說出心中真相”的本能驅使,也是出于對泡沫破滅后巨大的經濟與精神損失的擔心,才讓謝國忠如此執著地言說泡沫。
謝國忠說,作為經濟學家,他只希望中國人辛辛苦苦賺的錢,不要被平白無故地騙走。
人們會記得,當年有位吳敬璉先生,是多么熱愛“市場”;還有一位謝國忠先生,是多么痛恨“泡沫”。
謝國忠主要觀點:
1.房地產的錢都進了政府的口袋
內地和香港不一樣的地方在于,內地房地產業的錢都跑到政府口袋里去了,香港可不是這樣的,錢主要是給開發商拿走了。
一個泡沫最終會產生兩個結果:一個就是財富的重新分配。就像股市從100點漲到200點再回到100點,這中間什么都沒變,起點和終點是一樣的,但是從起點走到終點這個過程中,有人買入、有人賣出,所以有的人錢變多了,有的人錢變少了,財富總量沒有變,但是重新分配過了。第二,它也是一個資源重新分配的過程,這中間有人投資進去想要獲利,結果造成了損失。
而內地房地產泡沫的情形就是,這個過程中,財富和資源最后都流向政府了。所以你看政府這幾年突然變得非常有錢,財政富余很多。那么問題就是,政府要怎么花這么多錢?效率能有多高?會不會浪費?這是最大的問題。
2.去年政府從地產中的收入占財政收入的一半
可以去分析房地產公司的凈資產。比如綠地集團這么大的公司,你看它整個公司的價值全部是靠土地升值來的,造房子本身是不賺錢的。它最初買了一塊地造房子,賣了房子賺了錢,然后把賺的錢全部投進去,還不夠買同樣地段的另一塊地。就只能再去銀行借錢,買地段更差的一塊地,再造房子,賣掉以后,再拿出全部的錢,同時還要向銀行借錢,再去更差的地段繼續造房子。所以你看它越做越小,它一直滾動下去但是其實根本沒賺什么錢。
再來看萬科。這么大的房地產公司,分析員發現它公司的資產構成,其中70%都是靠高價發股票賺來的,也就是說,萬科的錢大部分是從股市賺來的,靠造房子賣房子并沒有賺多少。所以中國的開發商是不賺錢的,即使他們靠造房子賺了錢,做大了,政府也一定會有各種各樣的辦法把錢拿走。
去年全國賣房子一共賣了4.6萬億,把建筑成本、毛利、土地稅都算下來,這4.6萬億里面政府大概賺了75%,也就是3.5萬億多。去年中國的財政收入總共才7萬億。
3.剛性需求的虛假性:中國的房子已經夠住了
自己造房子的民企國企都有,中糧、三一重工,都造了很多房子給自己員工住。全國各地這些企業造的房子,還有一些小產權房加在一起,空置率差不多也是25%到30%左右。
那么,已建的6000萬套和企業造的三四千萬套加起來差不多一億套,算100億平方米吧。再加上城市原來100億平方米的老房子拆遷等等,這些都加下來,就是已建的和在建的城市商用住房大約有200億平米。
按照每人平均20平米來算的話,就意味著中國現在已建和在建的房子夠10億人住了。而中國的城市化進程全部完成,城市人口達到最高點,也就是10億人吧。因為一般城市化到70%就到頭了,一些歲數大了的農村人是不愿意進城定居的。
對比一下其他國家,日本人均住房面積只有16平米,歐洲也不過20多平米。所以,從量上來看,中國造的房子已經足夠住了,不用再造房子了。
4.房子并不是蓋給進城農民工的
在上海的調查,不住上海的外地人來買房的、還有買二套房、三套房的,這些占到全部買房者的六七成。剛才我們算過了,中國的房子從供應來說是足夠的,不能說已經絕對過剩,但是人均有20平米,相當不錯了,但問題就在這里——真正需要房子的人買不起,而買得起房子的人,他自己不缺房子住,卻在不斷地買房子。
造成這種局面是因為中國的收入分配結構不合理。中國社會有個很大的問題就是灰色收入。灰色收入在各行各業是普遍存在的,做小買賣的不報稅、醫生老師拿紅包、大賣場里的采購員拿回扣,民間的商業腐敗是很大的。
但是我說的灰色收入不包括這些,我是按照國際上對灰色收入的定義,就是指與腐敗有關的收入。你看剛抓起來的上海浦東新區的副區長,他在一個小區里面拿了20多套房子。
5.以前貪官外逃的錢現在都進入了房地產業
大家都特別明白這些道理,知道貨幣供應量那么大,通貨膨脹會很厲害,錢會貶值,而且中國人第一次可以有機會買賣房子,就拼命買。所以中國有這么多空房子,跟這個有關。從某種意義上,中國的房地產業在回籠灰色收入。以前官員的灰色收入都往國外跑,現在都跑到房地產去了。
這就帶來兩個后果:一個,它成為官員灰色收入躲藏的地方,它帶動了房地產業的投機,造成泡沫。昨天我跟一個老板聊天,他問一屋子的人:你買房子虧過么?沒有吧。一個一個問下來,他說:看,沒有人買房子虧過吧?繼續買!另一個,它會帶來社會問題和政治問題,一方面空房子那么多,另一方面老百姓買不起房子。這是很大的隱患。
6.中國的富豪榜是虛的,背后一屁股債
中國的中產階級其實已經開始有了,但是中國現在的“中產”看上去不是“中產”,只是因為房價過高。中國的房子現在比美國還貴!“這怎么可能?”中國現在每年大學畢業生三四千萬,按照國際的定義,他們從技校、本科畢業的收入可以算是中產了,但是因為房價太高,買不起房子,他不會覺得自己是中產,因為生活壓力很大。
中國所謂的富豪榜都不可信,很多有錢人的財富都是虛的,背后都是一屁股債。在中國靠做正當生意賺很多錢是很難的,所以說那些富豪、富二代有多少錢都是不可信的。真正的財富都是我們剛才說的灰色收入那一塊。
政府在房地產業的這個游戲能玩下去,也跟中國人的觀念有關,他就是要買房子,一定要把幾代人辛辛苦苦積攢下來的財富,都拿給小孩在城里買房子結婚,這完全是非理性的,沒有任何其他國家的父母這樣做。
7.日本經濟沒救了,中國不能靠泡沫來發展經濟
日本的經濟是沒救了,一個老齡化社會,它的經濟不會增長了,房價還在往下掉,股市也起不來,老人家才不會去炒股。
我覺得中國的房地產繼續這樣下去的話,社會會出現大的波動。所以最根本上,中國需要一個健康的體制,你不能靠泡沫來發展經濟。太多的錢集中在政府手里是不好的。
香港政府財政增收,就退稅給每個香港人。有人說內地的稅制結構比較復雜,沒有辦法發給每個人。政府要抓人的時候,怎么誰都抓得住,要發錢的時候就找不到人?每個人都有身份證號碼,拿著身份證去中國銀行領嘛,這有什么難!
8.你當經濟學家的樂趣何在?
我就希望中國人的錢不要被騙走就好了。中國人都有貪小便宜的心理,在房地產、股市不是都這樣嗎?看別人賺一點,我也想賺,結果辛辛苦苦攢的錢轉眼都沒了。
(本文內容摘編自《經濟觀察報·書評增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