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里巴巴確實很強大,那是不是說未來只要有阿里巴巴這一個平臺就夠了?答案是否定的。”廣州億碼科技CEO湯溪蔚如是說。他與馬云有著很多相似的經歷,都曾棄教從商,都最終選擇了電子商務平臺,他也因此被媒體稱為“中國南方的馬云”,而他的構想是將電子商務與城市小區相結合,網絡普遍全國的每一個角落。
七年之后,一切歸零
2000年時,湯溪蔚手中的天花板品牌已經是行業翹楚,廣州的工程基本都采用他的天花板品牌,他甚至把外國的礦棉板擠出了廣東市場。他開始考慮轉型,房地產、納米、互聯網和醫藥,選哪一個呢?廣州一家地產上市公司想收購湯溪蔚的公司,“順便也收購我這個人,讓我去做個副總。但是我做事不太喜歡受制于人,就放棄了。”納米技術還不成熟,醫藥投入期又太長,最終只能選擇了互聯網。
湯溪蔚先后聘請了兩位職業經理人來打理網站,然而當2007年他自己接手的時候,“他們交給我的東西顯示,這七年的努力基本等于零。”首先是風投建議對品牌堅持的動搖,“風投覺得我們要加強互動性,向阿里巴巴學習,于是我們就改名字叫‘商格里拉’,放棄了原來‘網絡114’的品牌,當時開會舉手表決,只有我自己持保留意見,但大家一致認為風投說得對,就改了,但效果并不好,原來寶貴的域名和品牌認知也受到了影響。”
湯溪蔚做出了兩個很特別的決定:一、放棄職業經理人,自己當CEO;二、不再學別人的模式改來改去,自己探索新的模式。之所以說后者也很特別,是因為用湯溪蔚的話來說,“中國互聯網行業基本就是在復制國外的產品和模式”,這也是事實。
恰好信息產業部想在網上銷售家電,湯溪蔚借此機會創辦了品牌家電網——首個銷售大家電的網絡平臺,也率先實行了貨到付款的支付方式。
“我們最想做的就是成為一個真正的、純粹的、獨立的第三方平臺。為什么呢?首先,現在線下的家電實體店已經被國美、蘇寧等幾大連鎖掌握了,而像京東商城那樣的網站是自己拿貨來賣,那么家電廠商就會擔心,線下已經被壟斷了,如果線上再被壟斷,那以后家電廠商就只能給渠道商打工了。為了打破這個局面,品牌廠商都開始自己做網上銷售,但是誰買家電不貨比三家?在品牌網站只能看到一個牌子的東西,沒有比較,所以廠商自辦網店的模式走不通,那么,品牌家電網這種真正的第三方平臺才是最好的出路。”為了保證品牌家電網的純正第三方身份,他拒絕想要入股家電網的廠商,盡管那是個吸引投資的好方法。
跨界商人的傳奇
湯溪蔚的員工入職一年了,卻只見過他三面,他笑稱自己公司的管理是“最不健全的”。因為他是個“跨界商人”,傳統的天花板產業已經做得風生水起,互聯網則是他的又一個興趣所在。
他是如此分工的,白天一心研究天花板,吃完晚飯后,就坐在電腦前直至深夜,他幾乎放棄了所有的娛樂活動,“晚間時間就留給了我的互聯網產業項目”。
湯溪蔚出生在湖南岳陽,小時候家里很窮,“貧困縣里的貧困鄉,貧困鄉里的貧困村,我家還是貧困村里的貧困戶”,他也是靠著哥們的資助讀完了大學,到廣州城建學院(今廣州大學)做了一名高校教師。不久,他被選為市級優秀教師,得到了100元獎金和一個證書,當時湯溪蔚在外邊講座的酬勞是3個小時120元,大學教師的月工資也不過200多元,還是所有職業中非常高的水平,他覺得這個工資水平沒能體現出自己的能力和價值。
他下海了。電話那頭,父母心急如焚,立馬坐上火車來到廣州,專程勸兒子不要下海。“他們當時就說,你現在是大學教授,回去了多風光,如果你下海了就是個體戶,就沒那個榮耀了。”湯溪蔚沒多說,而是給父母在當時新開業的廣州江灣大酒店開了一間房。第二天早晨,他去酒店接父母,開玩笑問,水龍頭會不會開?馬桶會不會用?他說自己的錢只夠讓父母住一晚而已,但如果他有機會下海賺錢,就可以讓他們過得更好,父母再沒多說一句阻攔的話。那一年,他28歲。而創業之初的資金10萬元,則來自一個聽湯溪蔚講座的朋友,在那個以“萬元戶”為榮耀的日子里,10萬元儼然是一筆巨款。創業之初的艱難,湯溪蔚依稀記得自己在陽光燦爛的早晨單手騎車、單身提著天花板去推銷的場景;某個夏天,他甚至舍不得吃一個西瓜。
正在天花板生意步步為贏的時候,湯溪蔚經歷了生意場上最嚴重的一次挫折。1994年,北京一個工程的工人為了圖方便,改了配方,導致所有的天花板都變了形。湯溪蔚只好找到承包工程的老板,聲明自己包賠所有損失。承包老板第一次碰到在糾紛中毫不扯皮而是將全部責任都攬上身的商人,三年后,承包老板將所欠湯溪蔚的所有款項全部付清,“我沒催過一次,彼此都是憑信任做事”,然而北京的承包商或許不知道,那次“負責”讓湯溪蔚損失了近百萬,賬上只剩下5000塊。
電子商務的帝國藍圖
在寫給本刊記者的書面提問回復中,湯溪蔚寫到:“網民和企業的需求是多元化的、多樣式的,所以必定有不同模式的平臺來適應企業和個人不同的需求。如百度也是電子商務的一種,網絡114也是一種選擇。這不存在誰競爭誰,誰取代誰的問題。.”
“現在很多家電銷售渠道都轉做百貨了,原因眾所周知,因為家電是中國市場中競爭最白熱化的一個,利潤很微薄。”如今,品牌家電網的盈利模式主要有銷售提成等幾種,并且通過廠家直接送貨、貨到付款來免除了網購者對于假貨的擔心,“我們很少炒作,也很少在媒體露面,因為我們覺得現階段做好服務和口碑,樹立消費者對于網購家電的信心,打消他們的各種擔心和顧慮,使得網購家電成為一種長期的消費習慣,是首要的事情。”
品牌家電網的手機版已經上線,這意味著,消費者在買手機或者買電視時,可以一邊逛商場一邊用手機查看家電網上數十個品牌產品的價格,就像很多網友描述的“在書店逛了一圈還是決定上當當買有折扣的新書”一樣,手機家電網的上線對實體家電賣場的沖擊是顯而易見的,“沒辦法,這是歷史的必然,與其抱怨,還不如合作。”
或許是對于經驗的癡迷,湯溪蔚一直在嘗試。一次,在網易的講演中,湯溪蔚指出電子商務不應該只有買賣關系,還應該有服務、企業文化等等更多的東西。“不知道是不是看到了我的那個演講,馬云在一個月后改變了他之前關于電子商務的概念,不僅僅是買賣的關系。”他最新的設想,是將品牌家電網這樣的電子商務平臺,與他旗下的城市小區網、城市購等社區性網站聯系在一起,讓電子商務能夠更加精準地貼近它的目標消費群體。
“在四年前,我在新浪接受專訪時,就提出了‘社區式電子商務’,這是國內外最早提出這個概念的,我們也一直在探索。現在的城市小區網就是這個理念的具體實踐,只是我們的社區是現實中的社區概念,而不是網上的SNS概念,‘發發’是電子商務進入社區的第一個電子商務產品,我們還有一個產品尚未提及,那就是城市購,因我們的平臺早已上線,但最終是與城市小區網結合成為一個社區的購物平臺,因此說在社區式的電子商務,我們已走在世界最前列。這是未來最佳的電子商務模式,那種僅為購物而搭建的平臺,必然會被淘汰,因為人們還需交流,還需有樂趣!”比如說開了個飯店酒店,去報紙登廣告,但對于多數讀者來說這個廣告沒什么價值,最精準的廣告投放應該是,把這個飯店或者酒店的信息投放給它附近小區的居民,才是最有效的。
在互聯網產業中沉浮數年,學費也交了不少,湯溪蔚始終覺得經驗是比財富更寶貴的東西。在讀研究生期間,湯溪蔚與三個好兄弟做了一件在今天看來很不可思議的事情:他們發明了一種幫助竹、草制品防腐防蛀的技術,他們拿著技術走遍全國,只要廠家老板愿意把自己辦廠經驗甚至是人生經驗與幾個年輕人分享,他們愿意把技術免費送給那個老板,只要他出火車票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