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新派銳不可擋
拾玖
清新可人的宜家、有品的極簡主義金灰色家具;平民化的HM、時髦的街頭服飾品牌Acne Jeans,以及Cheap Monday……這是人們印象中的瑞典設計。
然而,“在冰天雪地的斯德哥爾摩,正涌現出一股頹廢、逃避和叛逆的風潮,突顯出一種異于現狀的風格。”2007年瑞典斯德哥爾摩春季時裝周之后,記者Robb Young曾在《國際先驅論壇報》上撰文,定義了瑞典的“新派先鋒”。
今年4月9日至5月13日,瑞典對外交流委員會為上海度身定制的“瑞典時尚-探索#8226;時尚#8226;新身份”展在上海南岸藝術中心上演,13位瑞典時尚界的“新派先鋒”,以個性化和藝術性為特色,展示了瑞典傳統印象之外的另類風格,呈現出一批前衛、驚人的作品。
策展人Maria Ben Saad表示:“設計師們從各種不同領域獲取靈感,重新塑造了瑞典時尚的面貌和概念。像HM這樣的瑞典品牌取得了巨大的商業成功,但我們想展現瑞典時尚更加獨立、概念化和批判性的一面。”
安#8226;索菲#8226;貝克
不定義,才有趣
“我從事時尚行業,是因為它是一種最重要、最困難、但卻最有意思的藝術形式。”
自2001年初露鋒芒,安#8226;索菲#8226;貝克(Ann-Sofie Back)就被譽為瑞典時尚界最耀眼的設計新星。即便如此,人們還是認為她的設計過于前衛,不宜穿著。
另一個爭議是,她的設計融入了多少瑞典元素?她從斯德哥爾摩貝克曼設計學院畢業后,設計的服裝遠離籠罩瑞典時尚圈10年之久的陰霾般的過時之風。在圣馬丁學院繼續深造后,貝克選擇倫敦為事業基地。倫敦時尚周上,她是惟一一位以個人命名品牌發布時裝的瑞典設計師,但直到她推出更平易近人的副牌作品,才在瑞典的時裝店中占據一席之地。
貝克的設計靈感來自讓她惱怒的事物——她對女權主義及流行的陳詞濫調的不滿。
看看她那些標志性設計:自帶文胸的T恤,穿上顯得胸部更豐滿;連腰帶的長褲,只有褲子的前部有腰帶,這樣看去有種蜂腰的錯覺。
貝克的許多服裝都會讓人產生對衣服定義的困惑:看似襯衫,其實是半裙,領子和袖子都被去掉或放置到別的部位,不再具有原來的功能。貝克本人不愿為她的設計下定義,“正是因為無定義,我的設計才顯得有趣。”
馬丁#8226;貝爾斯特隆
有機的未來主義
“一個設計系列就該像個什么都不缺的衣櫥。”
馬丁#8226;貝爾斯特隆(Martin Bergstrouml;m)形容他的設計理念是一種有機的未來主義,霉菌、菜根和蘑菇,甚至對德國海員、護士和UFO的暗嘲,都是他的靈感來源。
他的招牌設計,擅長從古老的剪裁傳統中擷取精致剪裁和細節處理,例如自法國大革命以來就不再流行的各種構架技術。因為這個特色,人們很難將其作品劃歸到具體的歷史時期。
貝爾斯特隆畢業于斯德哥爾摩Konstfack藝術與手工藝設計學院,獲得紡織學碩士學位。他的時裝設計基于其深厚的藝術功底,因而手法更接近于藝術創作而非演繹時尚。
他認為,服裝之間彼此呼應非常重要。他的每個系列都從一個主題開始,通過服裝來敘述、展開主題。通常服裝本身就具有二元性:有的貌似夸張卻又內在含蓄,有的充滿想象、似乎俗不可耐,卻又低調地彰顯品位。
“最近幾年,我的創作就像一個圓圈周而復始,從藝術到時裝,再到藝術性的時裝。我把一個系列作品的展示當成是藝術品展出。”當然,這些服裝對穿著者也有很高的要求——“人體就是支撐服裝的骨架子。”
桑德拉#8226;巴克倫德
內在編織法
2007年法國耶爾時裝節上,桑德拉#8226;巴克倫德(Sandra Backlund)的模特走上T臺那一刻,觀眾席上頓時鴉雀無聲。她那極具藝術性的編織衫給人煥然一新的感覺,她所設計的系列榮獲時裝節最高獎The Ink Blot Test,成為她進入國際時尚媒體視線的敲門磚。
巴克倫德所有服裝只接受訂制,零售店買不到。這些服裝且均由她自己制作,因為其編織技術太復雜,無法包給別人生產。不過,她認為這樣做的目的在于未來:“我相信在獨自打理的過程中,會讓我不斷成熟,讓我思考如何邁向下一個臺階。”
從2004年貝克曼學院的畢業設計開始,巴克倫德就在瑞典受到廣泛關注。這些系列中,有用頭發做成的服裝,她以新潮的方式更新了傳統手工編織工藝,同時運用全新手法來展示人體自然曲線。“我曾經參考大量的資料,但現在什么也不看,完全只憑內在感覺。即便如此,我也從不認為自己是藝術家,我的作品只是表達自我的一種方式而已。”
布蘭克
質感填補空白
粗獷、剪裁考究和混搭,是布蘭克(Blank)品牌設計師Asa Goransson和Fredrik Blank的設計理念。
粗獷——他們的靈感通常都未經雕琢;剪裁考究——他們注重品質、力求合身;混搭——他們追求各種元素割裂開、卻又相互沖撞的結果。
沒有那粗獷、略帶歪斜的一面,布蘭克的設計可能就和其他高級設計品牌沒什么區別。他們的風格具有一種不斷顛覆的張力,作品意義高于剪裁得體的服裝。自千禧年首次發布以來,布蘭克相繼推出6個系列后,設計師停下小憩,轉而為其他設計行做兼職,直到2006年才重振自己的品牌。
實際工藝制作過程中,他們傾注大量時間,全力向員工詮釋作品所要表達的理念:“你要意識到,確確實實打好基礎有多重要。要是我們少走一步或想走捷徑,必會看到相反的結果。”
“Blank”在瑞典語和英語中同為空白的意思,他們想用質量和感覺來填補所有空白。布蘭克代表含蓄,不像其他品牌那樣張揚。他們嚴格按照慎重挑選的主題來創作,靈感源泉往往都深含黑暗的寓意。
第五大道修鞋鋪
解構
褶皺
極簡
第五大道修鞋鋪(Fifth Avenue Shoe Repair)由Lee Cotter和Astrid Olsson夫婦創立。2004年創立品牌時,夫婦倆就決心創造一個商業上可行的品牌。當然,他們也意識到追求商業化需要產品具有獨特的風格和高檔的時尚內涵。
憑借在時裝業的豐富經驗,他們的設計融入以商業理念為本的各種元素,主要有3個主導設計理念:解構、褶皺和極簡主義。這在其時裝系列中已得到不同程度的詮釋。男裝相當嚴謹,極簡但不失經典;女裝則以非常規比例和褶皺為本。
從一開始,男女裝系列以牌號“By the No.”的理念結合在一起,包括成衣訂制、極端褶皺、和品牌相應的極簡風時裝,Cotter這一創意比作一次心靈旅程,“牌號理念是一次成功的公關運作,這完全出乎我們的意料。”
赫勒納#8226;霍爾斯特
極富變化的黑色
無處不在的黑色,加入大量豐富的細節點綴、新穎的制作技巧和服裝構架上的把玩,使海倫娜#8226;霍爾斯特(Helena Houml;rstedt)的黑色系列極富變化,讓人忍不住去愛撫。
不管你怎么看,霍爾斯特堅持她的設計沒有特定的理念:“我從不給自己設定任何設計理念或者方向。當然,我也有重要的基本價值觀,但這是在我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之外才考慮的。”
霍爾斯特在2004年從貝克曼設計學院畢業伊始就創建了用她名字命名的服裝品牌,并深受瑞典時裝界的喜愛。
一反瑞典熱衷簡單基本款的基調,霍爾斯特的服裝像一個曲線優美的巨大感嘆號,脫穎而出。她說所有設計都源自自身的想法、經歷或對未來的規劃,完全不以了無新意的外界主題為本。這也體現在服裝的做工上,連縫紉都是親力親為的。“這很大程度上和人體有關,那正是我首先著手的地方,接下來想辦法對它加以裝飾。思路在我腦海中突然浮現,自然而然就做成了條裙子。我當然也可以運用其他紡織藝術形式進行創作,不過沒什么比服裝在我內心扎根更深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