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禪話(十)
到了龍潭
德山宣鑒禪師一向在北方講經說法,是當地一位很有名的禪門大師。
一次,他攜帶自己所著的《金剛經青龍疏鈔》到南方去,想找一些禪門學者辯論,結果才到南方就被一位老婆婆奚落,自此收斂起狂傲的心。
那位老婆婆是賣燒餅的,因為德山禪師說要吃點心,老婆婆便以《金剛經》經文“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問他要點哪一個心。德山禪師深為折服。
后來德山禪師去參訪龍潭崇信禪師,一見面就問:“這是什么地方?”
龍潭禪師回答:“龍潭。”
德山禪師逼問:“既名龍潭,為何既不見龍,又不見潭?”
龍潭禪師直截了當地說:“你非常辛苦,已經到了龍潭。”
德山禪師一聽,若有所悟,從此跟隨著龍潭禪師參禪。
某天夜晚,德山禪師站在龍潭禪師身旁久久不發一言,也不離去。
“夜已深了,怎么還不回去休息?”龍潭禪師終于問他。
德山于是向門口走去,忽然又回頭說:“外面天黑!”
龍潭禪師便點了一支蠟燭。
正當德山禪師伸手來接時,龍潭禪師突然將蠟燭吹熄。德山豁然大悟,立刻跪下向龍潭禪師頂禮。
龍潭禪師問道:“你見到了什么?”
德山禪師回答:“從今以后,我對天下禪師的舌頭都不會再有所懷疑了。”
第二天,德山禪師將《金剛經青龍疏鈔》焚毀,說:“窮諸玄辯,若一毫致于太虛。竭世樞機,似一滴投于巨壑。”
經典里無論怎么精辟的解說,都是分別的知識。禪門無言,才是無分別心的證悟。在黑暗的夜晚,點了燭火又再吹滅,意謂外在的光亮熄滅以后,內心的禪光就會亮起來了。有禪光看清了真我,所謂的語言文字、分別意識,都是大海一滴了。
生死由他
五代時候有一位保福從展禪師,在即將辭世時,向門下的弟子們說:“我近來氣力不濟,想來世緣時限已經快要到了。”
弟子們聞言大驚,紛紛安慰師父說:“師父的法體仍很健康!”、“弟子們還需要師父指導!”、“請求師父常住世間,為眾生說法,千萬不能這么早就辭世啊!”
其中一位弟子走上前問道:“老師,假如人生期限已至,是去好呢?還是留好呢?”
保福禪師以非常安詳的風度、非常親切的口吻反問弟子:“你說怎么樣才好呢?”
這位弟子毫不遲疑地回答:“生也好,死也好,一切隨緣,由它去吧!”
保福禪師哈哈一笑,說:“我心里要講的話,不知什么時候被你偷聽去了。”
話才說完,保福禪師便結跏趺坐,安然示寂。
說到生死,在一般世人看來,生可喜,死可悲。但在悟道者的眼中,生固非可喜,死亦非可悲。生死是一體兩面,生死循環,本是自然之理。宗衍禪師曾說:“人之生滅,如水一滴,漚生漚滅,復歸于水。”芙蓉道楷禪師示寂時則說得更好:“吾年七十六,世緣今已足。生不愛天堂,死不怕地獄。撒手橫身三界外,騰騰任運何拘束?”
禪者的死,有先祭而滅,有坐立而亡,有入水唱歌而去,有上山掘地自埋。總之,生不貪求,死不畏懼,禪者視生死均為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