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在醫生看來,眼睛不僅是觀察世界的一扇窗,還是了解全身健康的一扇窗。老年朋友是年齡相關疾病以及慢性病高發群體,定期檢查眼底能夠及時發現隱匿的疾病,了解慢性病進展。
慢性病多有眼底表現
眼底是全身唯一不用開刀就能直接看到血管和神經的部位。借助眼底鏡,醫生能把視網膜、視神經乳頭、黃斑等眼底結構一覽無余,并能夠由此了解中老年人常見的慢性病進展。
眼底出血是嚴重的糖尿病并發癥,因此許多糖尿病患者都非常重視定期檢查眼底。除糖尿病外,高血壓、冠心病、腦卒中以及慢性腎炎等,也都會在眼底留下“蛛絲馬跡”。血管痙攣、動靜脈交叉壓迫、視網膜出血和滲出等癥狀正是高血壓在眼底的表現。以動脈粥樣硬化為病理基礎的冠心病、腦卒中也常常首先在眼底“發難”,許多疾病初期患者也許沒有任何癥狀,但往往視網膜動脈已經開始硬化了。
所以說,不論是否已經確診上述慢性病,老年人都要經常看看眼底,這對疾病的早發現、早治療大有幫助。
黃斑變性——老年人的“視力殺手”
除了解已知慢性病的進展,眼底檢查還能夠幫助中老年朋友及時發現嚴重的致盲性眼病——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這是與年齡有關的黃斑區變性,源于視網膜中心位置的黃斑區內視神經細胞受損,由于早期病癥并不明顯,患者往往誤認為是隨著年齡增加的視力自然衰退,容易延誤就醫。
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會引起視力急劇下降,最終導致失明,與可以通過手術治療恢復視力的致盲疾病白內障相比,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造成的后果極為嚴重,其導致的視力喪失是不可恢復的,因為黃斑區的視神經細胞一旦被破壞,視力便永久受損。
患者的自我檢測和定期進行規范的眼底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延緩疾病發展,最大程度保持現有視力是目前黃斑變性治療的主要目標,也是治療的關鍵點。
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早期階段多表現為一側視力減退,視物改變,如變形、歪曲,視野中心還會有黑影或閃光感等。然而由于癥狀進展緩慢,也很容易被忽視。因此建議老年朋友經常在家中單眼交替看窗棱、門框,以對比兩只眼的視物狀態,如發現異常,應及時去醫院檢查。
研究發現,一眼患有黃斑變性的患者,5年內另外一只眼發展為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的幾率為40%。55%~88%的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患者在70歲后進展為“法定盲”(法律根據眼科醫學標準所制定的眼盲標準)。
由于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與年齡密切相關,年齡越大,患病風險就越高。因此,黃斑變性國際聯盟建議,55歲以上的人群應定期檢查眼底(至少每年1次)。
此外,有以下危險因素的人士,50歲以后就應開始定期檢查眼底:
☆ 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患者。
☆ 吸煙者。
☆ 肥胖者。
☆ 有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家族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