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 一份大眾雜志的市場總監在網上向我訴苦: 作為組織營銷部門的負責人,她的職責是盡可能提高雜志在既定目標讀者群中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不過, 她有點沮喪, 這本雜志的內容有點不盡如人意, 拿著這樣的內容, 她很苦惱, 不知該如何展開品牌推廣行動。
類似的煩惱, 其實對于很多市場營銷人員而言, 很早之前就有了 。 只不過, 隨著社會化媒體為越來越多的人所使用, 他們的無力感也越發強烈。 這是因為他們今天需要直接面對消費者的懷疑、 批評和斥責, 但他們根本無力改變什么, 這一點, 對于 “危機公關”尤其明顯。
有一個事實似乎被很多企業的高層忽略了 , 那就是: 當代社會其實是一個媒介社會,人們獲知信息的方式大多是依靠媒介, 然而,當代社會的媒介環境和十幾年前的媒介環
境完全不同。 這個媒介環境最典型的特征就是, 過去那些只能打打消費者投訴熱線的沉默的買方, 現在能發聲了 。 這個特征很多組織高層也不是沒有意識到, 只是他們的反應,
顯得有些過于保守。 他們依然把營銷部門僅僅視為一個傳播部門, 而沒有將營銷部門放
到整個組織的拉動位置上。
在傳統的組織架構里, 營銷者其實是一個跟隨者的角色, 所有的原料都已經定好了 ,不管是產品、 包裝、 定位, 還是售價等等。 然后老大發話: 我給你那么多錢, 去, 把這個推廣給我做了 。
當媒介環境這個社會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時, 主要和媒介打交道的營銷推廣部門卻沒有在組織中發生任何變化, 這就是品牌推廣者越來越無力的根源。他們只能去收集市場上的聲音, 然后反饋到組織高層, 但這之后的事情和他們一點關系都沒有。
社會化媒體的大行其道, 讓組織和消費者有了對話的可能, 但在這種對話上, 以前常用的基本上屬于自說自話的宣傳技巧, 已經沒有多大作用。 消費者非常實際, 他們直接拷問的是產品或服務的質量。 組織和營銷者都已經明白, 需要投身到社會化媒體中 , 例如, 據說在新浪微博上已經有2500家經過認證的商業賬號。 但這些賬號在大部分情況下只是起到一個傳聲筒的目的罷了 , 比過去好一點的僅僅是: 一個雙向的傳聲筒。
如同自然世界中環境逼迫物種做出根本性的進化一樣, 媒介環境的巨變, 迫使品牌
公司也需要做出相應變化, 其中之一就是組織體系層面上的變化, 而不僅僅是建立一個
雙向的傳聲筒。 組織需要賦予市場部門更大的權力, 這種權力的主要表現是, 他們能在
生產環節中發出自己的聲音, 而不只是擺弄組織的外部溝通事務。 本文開頭的那位市場總
監最后狠下心來, 在老板的支持下 , 拋開雜志主編可能有的想法, 坐在內部的編務會議上發表關于修訂內容的意見。 新的一期, 至少對她這個推廣者而言, 她告訴我, “MKT部門, 準備好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