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鈞:中國烹飪大師、國家高級烹飪技師、國家職業鑒定考評員、中國烹飪協會會員、世界中餐名廚聯誼會常務理事。1986年飲校畢業,入行當廚師,被分配到大鴻運,師從蔡育發。蔡老師手藝好,也很有創意,張鈞至今認為今天的廚藝好,有創意,首先得益于啟蒙老師。當了兩年學徒,辭職去讀旅專。1990年到深圳晶都水晶宮當上海菜廚師長。1994年回滬后,歷任阿毛燉品、雨花大酒店、小田園、田園人家等店行政總廚。2000年開始,任富麗大酒店、百嘉盛大酒店總經理。兩年前開了一家農家菜館“萬年糧倉”。在電視臺《星尚·人氣美食》欄目當教頭,他的作品常使主持人、編導、攝像垂涎欲滴。
大廚當老板
初見張鈞是在“百嘉盛大酒店”,祖祖輩輩生活在上海這塊風水寶地的張鈞,做起甌菜(溫州菜)來也是“一級棒”,特別是用墨魚烏汁燒墨魚。此菜很鮮,而且性涼,女孩子吃了,可以祛除臉上“痘痘”。
一進他的“萬年糧倉”,陳列在那邊燉制的大鍋,豬手燉筍、醬蛋、紅燒肉、鳳凰豆腐、百頁膏……一一成為老少咸宜的招牌菜。他又從江陰找來新鮮鲞魚,且用(以前只在袁枚的《隨園食單》里見到的)秋油(極品土醬油,夏三伏曬,秋天收用)來蒸。還有2米多長的白水魚(太大了,只好切段賣),人吃人愛。他還從南通覓來豬頭肉,真如沈嘉祿老師所言,是給人一個“以懷舊的名義縱欲”的機會。
馬不停蹄的拼命三郎
張鈞常做令人大吃一驚的事。有天晚上,兄弟們正在他的店里吃飯,他站起來說:“各位慢用,我有事馬上要走?!钡诙焱砩希謱⒃嗳笋R召回,告訴大家,他已抽空去了一趟香港。晚上十一點多的飛機,到了香港看市場,早上去一家“中國制造,臺灣牛肉面”館子,看人家百來個平方米一天營業額達十幾萬港幣的神話,吃過午餐又乘飛機趕回。至于到江陰進貨,車來車去,那簡直是家常便飯。
前些日子,他從揚州江都請了一批廚師來,又將當地一位餐飲大老板韓勇請來,開了幾天“三頭宴”。其實,非但“三頭”,邵伯湖的小龍蝦、燙干絲、秧草、清殼螺螄、嘶馬拉豆腐、鹽水老鵝……無一不美。
得獎佳作
“好像你沒得過什么獎吧?”一眼望去生動表情瞬息萬變張鈞那張“滑頭面孔”,我不禁有些疑惑?!罢l說的?”張鈞急得臉馬上苦起來。他告訴我,雖然所得之獎并非驚天動地,但卻很有創意,換言之,常常是“贏在起跑線上”。2003年全國中餐名廚交流研討會上,張鈞的“水晶龍蝦球”得了金獎(亦即第二名,第一名叫“特金獎”)。之前他去報到時,組織者告訴他,需要什么全部列出表來,由他們去采購,第二天比賽。他想,既然是主辦方買單,何不買幾樣真正好的食材,再做得“彈眼落睛”,讓評委經歷一場味覺享受的過程,豈不妙哉?他提出要龍蝦、鴨等等主料、配料、調料,還要一支針筒。開始做菜了,他將龍蝦宰殺了,切成丁,另將鴨蛋開一小孔,取出蛋白、蛋黃。再將龍蝦丁和喱一類的東西拌勻后,用針筒打進去,然后蒸熟。蛋殼打開來一看,真是一塊塊“水晶龍蝦”。然后將蝦頭、蝦尾汆熟了,擺在盤子兩頭,中間是“水晶龍蝦”,真是色、香、味俱全。
2004年人民日報海外版舉辦的中餐名廚廚藝展示會上,張鈞的“水晶餛飩”得了一等獎。那是以冬瓜片薄了為皮子,蝦膠、肉膠摻了嫩豆腐為餡,拍一點生粉定型了,再進行烹飪。
2005年“兩岸名廚蒸霸賽”上,張鈞的“錦繡蝦絲”得了金獎。那是蝦膠加菜汁(胡蘿卜、青菜)、南瓜、墨魚以及本色五種顏色染入蝦膠中,用“裱花”的辦法擠入開水中,成五彩蝦絲。再將蝦絲用蘆筍滑炒后裝盤,并用醉蝦圍邊。聽到這里,想起張鈞在《人氣美食》節目中,在菜場里隨手剝下花菜頭、豌豆殼等邊角料,做成靚菜的鏡頭,不由得咽了一口饞唾水,吼一聲:“!”
沒空孤單
近來,張鈞很忙,為一位新開酒店的朋友幫忙“梳理”廚房。成天忙著,連自家的“糧倉”都顧不過來。有時,一個人坐在那邊發呆,幾個朋友走過去,對他說:“張鈞,你也不過來喝兩盅,成天貓在酒店,孤單嗎?”誰知張鈞瞪他一眼,口中說:“對勿起,我嘸空孤單好伐!要末,儂幫我孤單,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