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牙疼不是病,疼起來真要命。”依有三年“糖齡”的筆者看來,糖尿才不算病,至少不像牙疼那樣疼起來令人無精打采,但卻是精神上痛苦不堪——不能吃甜食。筆者視甜為人生第一樂趣,所謂甜酸苦辣,唯“甜”獨鐘,人生版塊若缺乏“甜”,這樣的人生有何意義?
自從戴上“糖友”帽子,家里冰箱已久違冰淇淋,以冰凍龜苓膏代替。友人相聚用餐,上甜品就獨跳過我,真是痛苦萬分。
兩年前去浙江,同行的有連環畫大師賀友直老師,他也有糖尿病,卻酷愛杯中物,每餐無酒(黃酒)不歡。后來他與師母有個約定:以飯的糖量來交換黃酒的糖量,即每餐少吃半碗飯,得以換黃酒一盅!
一日偶與朋友談起大師此趣事,在座一位在美國加州長期任長者健康服務的營養師朋友卻認真地說,賀老此法極有科學依據,“糖友”們不妨一試。
他說,人們常有誤解,以為糖尿病人戒絕甜食方可控制病情,卻原來用“糖質交換法”,一樣可在炎炎夏日嘗冰淇淋,吃幾塊曲奇餅干。當然不能無度量,只能適量——對非糖友,同樣要適量食甜食。
糖友戒甜食為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入,但通過其他食物如米飯,一樣會分解成碳水化合物。若將食物中的糖質適量地平均分配于日常飲食中,糖友們就可以不用與甜食“苦戀”了。
友人以一碗相當于6湯匙的米飯為例計算,一杯144克的紙杯香草冰淇淋相當于3.5湯匙米飯,一塊約128克的芝士蛋糕,相當于3湯匙米飯,一飯碗紅豆冰的糖含量相當于一碗米飯。以此類推,糖友們可根據食物包裝上營養標簽所示的碳水化合物含量,來設定合適自己的物物交換——糖質食物互換。至少,自己生日當天可吃一塊生日蛋糕吧!
先生說我此為糖尿病人嘴饞而制定的一套謬論,是否荒誕,想來還得由我們的名醫楊秉輝先生來評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