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啟五:老茶人,現為廈門大學人口研究所研究生導師、副教授。
傳統的英式下午茶一直是英國人休閑生活的重要一環,它既有時間的定位,又有滋味的考量,還有環境上的配置,我讀了李孟蘇的英倫隨筆《莊園與下午茶》,曾寫下《好文如好茶》。眼下本廈門老茶客既然現身英國,腳踩倫敦,下午茶,下午茶,能飲一杯無?
嘗試一下奢華的方式?附近的Dorchester Hotel里有一家高品位的茶吧,提供了傳統的英式下午茶,有精致的點心,烘焙的酥香以及助興的香檳和鋼琴演奏,每人費用35英鎊。麻煩的是對服裝有所要求,一想到打領帶,我就覺得喉嚨不順,再說咱們是去消費的,而非去走臺彩排的,不管你下午茶還是上午茶,其源頭還不是我東方的中國茶!
在劍橋鎮的風情小街上,遇上了一家“大媽茶館”,真的,英語是Aunties Tea Shop,絕對是品飲下午茶價廉物美的好去處,“大媽茶館”的商標圖案上,繪著一位樂呵呵的胖大媽端著熱騰騰的茶壺茶杯,就此分析應該是茶館服務人員的級別為大媽級的,但我舉起數碼機拍照時,發現里外喝茶的全是中年以上的婦女,頓有“女性專喝”的高度疑似。那就貿然進去試一杯吧,將錯就錯,反正愛茶無罪。總不至于生發上錯洗手間的尷尬吧。可一看時間,我們的劍橋時光就剩不足一刻鐘了,只好作罷:掐著秒表喝茶,那喝的還能是茶嗎?
皇天不負有心人,老天終于賜予我一個絕好的喝茶良機,盡管時近黃昏,稱為“下午茶”略嫌勉強。
事情是這樣的,在我們的旅行車返回倫敦的路上,導游帶我們去購物,這是一個令人心煩的時刻,盡管人家在這方面作得夠可以的,三天的旅程里僅此一次,而且出售的商品絕對名牌。這是一個很大的名牌集中營,有上百家,一家一個店面,皮鞋、服裝、褲子、帽子、皮帶、箱包……反正從頭到腳,應有盡有,折扣的力度也很大,從那些滿載而歸的女性購物狂的臉上不難看出,她們有多么地心滿意足!
不過這一切與我無涉。名牌就是打一折,我也嫌貴。我是從廈門來的,這些名牌有不少的產地就是我們福建沿海,它們的成本連一折都不到。無論怎么不計血本的跳樓價,商家永遠是贏家,只不過不能碰到像我這樣的顧客。我已經趁早溜到“集中營”的核心地帶,開始體驗我的英式下午茶。
這是一個快餐店,那連鎖的店名倫敦也隨處可見,消費完全可以放心。我在各種品牌的紅茶后面,發現了綠茶。英國人也喝綠茶?我就點了一杯綠茶,1.5個英鎊,再貴上幾倍我也喝定了,這至少是我認識英倫的一節必修課。
我抓著一杯熱騰騰的袋泡綠茶,絕對是剛開的沸水沖泡的,但無需擔心,因為紙杯的外面還套了一件牛皮紙的防燙“馬甲”。綠茶的套袋不是常見的棉紙袋。而是一種樣子像維尼綸的全透明三角小袋(當然質地肯定不是維尼綸),茶客可見小袋子里的綠茶桿葉交錯,像初加工的毛茶;自然只覺得滿口鮮爽醇和。這袋這水,茶湯滋味盡出,環境很優雅,柔柔音樂不知從何緩緩飄瀉,或品或飲怡然而暢快。
在上百家名牌店家緊緊的包圍或簇擁下,我喝我茶。英式“傍晚茶”,不是紅茶是綠茶,因地制宜嘛,盡管與紳士淑女的“下午茶”不盡相同,與華燈初上的倫敦城尚有一段距離。窗外淅淅瀝瀝下起了小雨。可見少男少女拎著大包小包穿梭在雨中尖聲歡叫。我握著挺拔的紙杯,靜靜地體味著綠茶鮮爽的滋味,以及一些被顛覆的中式綠茶概念,比如水溫,比如茶梗,比如袋泡茶的透明小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