攤開21世紀的臺北吃茶地圖,九份無疑是茶館聚集最多、人氣也最旺的地方了。
話說臺灣茶藝館的出現始于上世紀70年代后期,鼎盛于80年代。可惜在90年代中期以后逐漸沒落,目前除了天仁吃茶趣、春水堂、翰林茶館、古典玫瑰園、耕讀園等大型企業,以復合式茶館形態,結合時下當紅的泡沫紅茶、珍珠奶茶、精致餐飲等,推出連鎖店續領風騷外,都會商圈內的傳統茶館如非擁有強烈特色。幾乎毫無生存空間。
而臺北茶館最為密集的地區也從早期的公館、永康街一帶。逐漸移至木柵貓空,今日則在九份大放異彩。不同的是,貓空是臺北著名的鐵觀音茶鄉,九份雖不產茶,所屬瑞芳鎮的“杰魚坑”卻是臺灣最早引進茶樹之地,見諸連橫的《臺灣通史》:“嘉慶時有柯朝者,歸自福建,始以武夷之茶,植于杰魚坑”,堪稱臺灣茶文化史上最具“原鄉”意義的地區了。
九份本為19世紀末以產金著名的山城,以基隆山為背景,密集的屋宇層層疊疊占領了大半山腰。夜夜笙歌不絕。盡管上世紀60年代后因礦源桔絕而沒落,上世紀90年代卻因電影《悲情城市》爆紅而谷底翻身。隨著觀光客大量涌入而興盛的茶館,則是人潮洶涌的喧鬧老街上,最重要的人文精神象征吧?
從362層石階砌成的豎崎路一路望去,先后貫穿山腰橫向的汽車路、輕便路與最上層驀地豁亮起來的基山街,懷舊氣息濃厚的茶肆與商店在眼前仿佛疊羅漢般,密集兩側向上不斷延伸。沿著石階逐一往下,九份茶坊、山城創作坊、天空之城、阿妹茶館、悲情城市、九戶茶館、芋仔蕃薯、戲夢人生、海悅樓、古窗等,近30家各具特色的品茶空間逐一登場,交織成九份流金歲月里的魂縈舊夢,令人驚艷。
其中由畫家洪志勝開設的“九份茶坊”成立最早也最具人文氣息,茶肆內仿佛民初電影或連續劇刻意搭蓋的場景,紅通通的炭火爐在眼前展開,溫著一壺壺滾滾的茶水,陣陣炭香與茶香彌漫。壺嘴冒出的蒸汽與盞盞晶亮的燈泡更將挑高的室內點綴得玲瓏繽紛,復古的情境仿佛又回到了《悲情城市》的電影時空。放眼四周。隨處可見的老鐘、梳妝鏡、畫屏風、銅洗以及屋頂上懸滿的各式謝籃等;而上世紀30年代的青瓷彩繪馬桶竟也大剌剌地橫臥木垣之上,吸引好奇的男男女女紛紛合影,令人莞爾。
到九份茶坊可以和主人談茶、談陶,也可以拾級而下到“九份藝術館”看畫。由于前往九份的游客,大多會被當地滄桑的藝術風情所吸引,因此洪志勝特別結合了一群藝術家。輪流在館內展出畫作。
以宮崎駿的動畫為名,盤踞在輕便路上的“天空之城”,則是洪志勝以清水紅磚一手搭建的上世紀30年代紅樓建筑。由于棲身于山涯邊,坐在回廊下就可以眺望基隆嶼的海景。而“陶工坊”則是陶藝家弟弟洪志雄的工作室,包含拉胚、燒窯、作品展示的整個開放空間,彌漫著濃濃的泥土香。也是愛茶人賞壺、挑壺的好去處。
坐落在基山街193號、香火鼎盛巖壁小廟旁的“山城創作坊”,顧名思義除了眺景賞茶外。更少不了琳瑯滿目的作品。大多為主人胡宗顯與來自福州的美麗妻子青蓉的陶藝創作,尤以一大堆栩栩如生的貓兒們最為傳神,也最受朋友們喜愛,據說靈感皆來自所收養的流浪貓小黃,目前已被寵成肥嘟嘟、圓滾滾的大懶貓了。
在所有的九份茶館中,位居最高處的山城創作坊,從二、三樓的窗口可以清晰瞧見包括基隆嶼、基隆港在內的整個山海景致,視野開闊而繽紛,讓人坐下去很難不流連忘返。
由阿妹許乃予開設的“阿妹茶樓”,由于建筑外觀酷似宮崎駿動畫電影《神隱少女》中的湯婆婆屋敷而聲名遠播至日本、韓國、港澳地區等地。不僅引發東瀛觀光客爭相前來朝圣,還一度盛傳茶館就是動畫大師宮崎駿繪制場景的靈感來源。至今仍然話題不斷,人氣更是夯到沸點。
從“阿妹茶樓”外觀開滿窗戶的日式黑木板,以及外墻偌大的面具與串串燈籠來看,不跟湯婆婆屋敷畫上等號恐怕也很難吧?在頂樓露天茶座邊泡茶邊欣賞九份特有的山海景致,也真教人忍不住大呼過癮。
從豎崎路下方回看整個茶館老街,最佳視角則絕對非“九戶茶館”莫屬,尤其登上頂樓露天茶座,視野更是開闊到只能用海天一色來形容。主人蔡添光在一樓展示來自臺灣地區或中國大陸各地的茶品,包括一筒筒的普洱茶在內。
坐在茶館一隅細細品味這座“悲情城市”的有情天地,沒落數十載的小小山城,峰巒交錯。舊時繁華的老街、古拙的細小街巷與淘金留下的滄桑相互糾纏交織著。充滿詩情與浪漫的九份,仿佛也正式告別悲情,以栩栩然纖秀迎向歡喜。正如香味四溢的九份芋圓,在陽光下滾滾扭動著誘人的晶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