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私人檔案:
劉文生,1960年出生,工學學士、高級工程師、MBA。供職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29年,現為公司董秘兼總經濟師,中交股份子公司振華重工(600320)董事。喜歡讀書、熱愛話劇。
由于公司治理客觀上要求“有效制衡”,董事會和經理層之間不可避免地會產生矛盾,這就像地緣政治一樣。找準董事會、經理層的共同點和差異點,為雙方搭建一個解決矛盾的平臺,是董秘的重要職責。協調董事長、總經理的意見,有時候一方會很不高興,董秘做還是不做?“做。不能說反正你們要開董事會,我做好記錄就完了,這最終會傷害公司治理。這個時候董秘要主動起到協調溝通的作用,考驗的是你的心態。你不能患得患失。為了公司的健康運行,受點委屈是應該的,哪天承受不了了,走人就是了。”劉文生直言,“想人人滿意不可能,良好的心態是董秘最重要的素養”。
在我國,國企即使已上市,國企的傳統色彩也會較濃。董事會選聘經理層的職權實際很難到位,個人說了算的文化仍然存在,董事和經理層的職業化水平同國際上相比還差距甚大。“有一回,公司一位香港籍董事提出,這個事情為什么讓我們來決策?他認為不該他董事管的事情他是不能夠管的。而國內,大多數人則會想,這個事情怎么不問我、不請示我,你們就做了?中國人特別愿意抓事權,父母通過管理子女大量的瑣事來體現家長地位,領導也愿意通過各種事權來體現自己的影響力、控制力。”劉文生說,由于存在這些問題,國企的公司治理就存在天然的困難,“上市公司又要按照現代公司治理的要求去運行,董秘在中國就非常累”。
“通過有效的公司治理推動企業健康發展,這是董秘非常重要的責任。由于你處在矛盾的焦點上,可能經常會處在痛苦和矛盾當中。這個時候,可能你的能力不如心態重要。這也是我們董秘共同付出比較多的地方。”劉文生說,保持良好的心態,做事情出于善意,保持正常的謹慎,采取合適的方式,這是自己堅持的。以牢騷的心態去工作是絕對不行的。
擁有良好的心態還不夠,還得“適應”——在現代公司治理和國企的約束之間造就有效的公司治理。他強調,實際工作中,不能夠以沖突思維來解決問題,如果一遇到問題就跑到本本主義、文字層面,“你看制度上是這么寫的”,這就麻煩了。
一次,公司需要修改一個決策制度,董事會前大家都想多了。經營層想,要限權,是不是要對我不信任了?董事會想,按照新的發展形勢,這個修改是我的職責。這種情況下,由于個別人的溝通不夠,產生了一些潛在的沖突。“這個時候,董秘就要來思考怎么解決問題。我的辦法是,從適應的角度來解決。只能二選一的時候,你必須要讓一個人對你不滿。”劉文生笑言,“在開董事會前,我以自己的心態、經驗來做出一個主要的意見,這個意見的籌碼是很重的”。
“創造適應的過程是一種藝術。可能10年、20年后的董秘做起來就很簡單了,但是我們就是處在這個階段。”劉文生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