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蘭菲爾德管理學院
CEO不是超級英雄
文/ Kim Turnbull James
世人總是著迷于最富有最成功的領袖人物,這種崇拜常表現為認為領導者可以只手翻云覆雨,引領整個公司走向成功。無論現實是否如此,有一點不可否認,公司領導人總是被寄予厚望,背負著所有的希望與包袱。
領導者無疑是重要的,他為公司提供明晰的戰略方向,以能激發員工信心的方式進行實施;他擁有夢想,并拿出來與眾人分享。然而,這種依賴與信任是一把雙刃劍,人們很可能對領導者加諸不切實際的期待,希望領導者能像超級英雄或者中世紀騎士那樣反敗為勝,力挽狂瀾。一旦公司陷入困境或者出現危機,大家就開始尋找一個人來負責,只消看看墨西哥灣石油泄漏事件后,對前BP行政總裁Tony Hayward的諸多攻擊,便能明了。
這讓人們不得不重新審視領導力的問題。領導力絕不僅是高層管理者的事情,而應貫穿于整個公司。據此,不少股東指出自上而下的領導無法深入公司組織,需要構筑一種合作領導方式,通過創建開放的環境,即有生產力的、令人滿意的工作環境,讓公司人員在自由寬松的氛圍中自發協作,自主應對工作中的問題;領導盡量不給予指示和建議,從而最大程度地發揮員工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實現推動公司發展改革的目標。由此觀之,領導力不應該是高級管理者機械“應用于”公司的某種事物,而應該是整個公司上下,每一名員工,對于新挑戰新機遇的一種回應。
然而,領導者崇拜情結卻阻礙了人們創造性地實踐“合作領導力(Collaborative Leadership)”。每每越到危急時刻,人們越是希望領導者強而有力,并將信仰與希望全部寄托在這些“超級英雄”身上,卻沒有意識到:恰恰越是在經濟前景凄涼的時候,公司越需要進行轉型改革,也更加需要公司中每個人充分發揮自身的領導意識。
現如今經濟形勢仍不明朗,公司面臨著不確定的未來,其勢必需要進行更多重大改革,尋求新的工作方式。為此,精明強悍的CEO固然不可或缺,營造一種公司上下自主回應危機,探索改革的氛圍也是同等重要的。
鹿特丹管理學院
走出平行危機
文/Rob van Tulder
經濟危機的到來已經毋庸置疑,而其成因仍是經濟學家們研究的熱點。一系列調查研究顯示,中年危機與經濟危機在基本特征和最終結果上存在趨同現象。從這一層面來看,當今經濟動蕩的心理誘因可以歸結為企業高管的集體性中年危機,因而,求解危機生存之道與化解高管中年危機或可并行而為。
中年危機往往會使企業高管對當前生活不滿,工作效率低下,缺乏條理,創造力和熱情大大降低,并且常常做出冒險行為。這與經濟危機導致的結果如出一轍。經濟危機使得企業高管不得不面對強烈的不確定性,為了應對不可預知的未來,高管們必須重新把握公司發展脈絡,從而心理上出現與中年危機幾乎一致的感受。從群體角度出發,一旦出現集體性的企業高管中年危機,再經過經濟波折放大,那么,勢必出現中年危機與經濟危機疊加而成的平行危機。
為了處理所謂平行危機,公司需要新的領導力,可以稱其為“公仆式”、“綜合性”或“奉獻式”的領導力。領導人要將公司利益擺在第一位,通過描繪未來的愿景來最大程度地激勵公司員工。具體而言,可以通過以下步驟來實現平行危機管理:
1.招募執行指導進行支持;通過壓力測試清楚認識個人和公司的情況,謹慎為佳,避免采取過激的動作。
2.進行意義構建(Sense-making),重新定義公司使命和個人職責;開展頭腦風暴,縮短想和做之間的距離。
3.接納自我,深入挖掘公司特性,實現目標的合理化;制定實施策略,讓目標簡單、可測、可得、可行且具備時間限制;言行一致。
4.把握工作生活、身心以及內外部股東的平衡。
哈佛法學院
獨董助力并購收益
文/Elijah Brewer III, William E. Jackson III and Julapa A. Jagtiani
沒有比兼并收購更能揭示公司資產負債的市場價值了。而公司治理和管控機制,諸如獨立董事、獨立大股東、管理層股權,通常對兼并收購交易產生的財富增量有著重大影響,是預測財富增值規模與分布的重要因素。
在非金融公司中,獨立的董事會(外部董事占比超過50%的董事會)通常與更高的股東收益和更有效的監督管理聯系在一起。通過分析1990-2004年間銀行機構兼并收購的樣本,可以發現:由于銀行業存在特殊的規章和監管、存款保險制度,以及“大而不倒(too-big-to-fail)”潛規則,銀行獨立外部董事的角色可能與非金融公司十分不同。在銀行的兼并收購中,獨立董事、前五位管理者的股權以及獨立大股東對兼并收購溢價具有更明顯的影響。其中,被收購方的董事會獨立性與收購價格(例如非正常報酬、兼并收購溢價等)呈顯著正相關,而其管理層股權以及獨立大股東存在性則與收購價格呈反向關系。也就是說,被收購方的獨立外部董事越多,管理層股權越少,被收購方股東獲得的兼并收購收益越高。此外,若被收購方不存在獨立大股東,也將增加其股東收益。控制目標銀行的風險特征、交易特征和經濟環境等變量后,上述結果依然成立。
據此,獨立董事可以為公司提供一種重要的內部治理機制,來保護股東利益,特別是在一些類似兼并收購、經營權轉移的大型交易中。被收購方獨立董事占比越高,越能保證其股東獲得更高額的收益。此外,上述結果也支持如下假設,即獨立大股東與管理層股權也在公司管控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
總之,增加銀行董事會的獨立外部董事,可以更好地保護股東與投資者。
美國董事學會
審計委員會五大短板
文/Catherine L. Bromilow
當今的審計委員會面臨很多難題,下面所列的要點將有助于審計委員會關注弱項,迎接挑戰。
1.監控風險。對于不動產而言,最重要的三個關鍵詞始終是:地段、地段,還是地段。對應于審計委員會,那便是風險管理、風險管理,還是風險管理。2010年,不僅有針對董事會監管風險履職情況的披露,而且將來還會對補償和風險進行更為仔細的檢查。董事們也特別關注所面臨的未知風險,從而,對審計委員會來說,重點依舊是關注如何完善履行自身職責。因為只有審計委員會妥善履行職責,才能真正實現監控風險。
2.關注非常規企業活動。經濟環境挑戰企業底線,企業不得不縮小規模或者發展離岸業務。面臨這種改變,審計委員會需要關注自身在內部控制結構中的作用,特別是存在關鍵管理崗位調動時。當然,也有企業囤積了大量資金進行收購,對于處于收購模式下的公司,審計委員會應關注收購對公司風險預測以及財務報告的影響。
3.掌握跨國經營信息。如果公司跨國經營,那審計委員會如何及時獲知其他地區的情況呢?不妨詢問內部審計如何評估世界各地的經營風險,多久會去調查一次這些國際業務;而外部審計方面,則可以詢問不同國家的獨立審計員與總獨立審計員之間的報告關系類型。
4.提高審計委員會有效性。審計委員會的工作往往像是合規工作,如果希望提高其效率,有必要在提高信息質量方面下功夫,特別要關注信息是否清晰而簡要地標示了最主要的關注點、問題和狀況。
5.應對會計準則大幅變動。至2011年,一系列關鍵會計準則都將改變,包括收入確認、租賃和金融工具等方面。公司財務部門顯然已經疲于應付經濟環境和新條例帶來的挑戰,其是否有實力處理基礎財務報表的變革呢?當然,不僅財務報表受到影響,公司業務和經營,乃至IT系統都可能遭遇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