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繪畫 構圖 裝飾設計 審美
摘 要:維也納分離派代表人物古斯塔夫·克里姆特是20世紀著名的裝飾象征主義繪畫大師,他的繪畫作品具有獨特的構圖樣式,賦予畫面個性化的特征,給當代裝飾繪畫無限的創作空間。本文通過分析克里姆特作品的構圖,并且把他的作品與西方古典主義繪畫大師達·芬奇、西方現代主義繪畫大師塞尚和立體派畫家畢加索、西方當代繪畫藝術的作品進行比較,突出構圖在繪畫領域中傳達給人的審美意象。
近些年來有關19世紀末20世紀初維也納時期的歷史、文化與藝術已成為大眾廣泛評論的焦點。而古斯塔夫·克里姆特正是維也納分離派的代表人物,其作品輝煌地穿越過傳統與現代、裝飾與純繪畫藝術的界限。在克里姆特作品的構圖中我們可以領略到這些富有創造性的思考,有些甚至是哲學性的理念。
一、克里姆特及其作品風格的形成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家世貧窮,是一個普普通通的金銀首飾制作工匠家庭。但家傳的金工技藝對他一生的藝術道路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也使得他在后來的作品中大量使用金箔做裝飾并成為其作品中一個常見的完整組成元素。他強調個人的審美趣味,情緒的表現和想象的創造。他的作品中既有象征主義繪畫內容上的哲理性,同時又具有東方裝飾趣味。他的作品與其同時代畫家的作品相比顯得非常奇特,全然不同于我們所認識的現代主流繪畫。他的肖像作品都著力于使自己畫中的人物與它的裝飾風格完美地結合在一起,繪畫的點、線、面以及筆觸和色彩無不彰顯出獨特的個人魅力。他在油畫中擺脫了寫實手法,以象征與裝飾手段來表達人生的某種欲望,彰顯出鮮明的藝術特色和形式感風格。
二、從克里姆特的作品構圖看起
(一)克里姆特作品與西方古典繪畫構圖的個性化分析
克里姆特的早期作品非常忠實于古典寫實主義,用傳統手法進行描繪,并不是創新式靈感的啟發。他擅長自然主義,卻創新地運用裝飾圖式,如將金色、曲線以及個人的想象融入古典繪畫,顯示出朦朧的東方情調。作品色彩凝重華麗,畫中人物造型獨特,適當夸張變形突出高貴典雅的畫風,更是畫家主體個性的展示,同時不難看出其作品參合了很多設計元素,增強了裝飾和象征寓意。
創作于1907—1908年的《吻》,是克里姆特的代表作之一。畫面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其強烈的裝飾風格。除了臉部、手部和一些花紋外,金色調幾乎籠罩了整個畫面。尤其是主體,男女的長袍就似一幅工藝性極強的鑲嵌畫。同時,衣著上的圖案紋樣也十分的別致。男人衣著是垂直有力的長方形、直線條圖案,女人衣著則是大小不勻的圓形和曲線紋樣,克里姆特用直線和曲線暗示男女性別差異。而其色彩與整體的紋樣效果,卻具有東方水墨風味,又具有日本的圖案紋樣情趣。
古典繪畫構圖喜歡用金字塔式,求其均衡穩定,如拉斐爾的《西斯廷圣母》、達·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其構圖與前代畫家大相徑庭,省去了許多小枝節。在一張直長的桌子前面,耶穌坐在正中,十二個門徒三人一組均勻分坐兩側,形成5個連續穩定的三角形構圖,使每個人物都清晰地出現在觀者面前,他們的表情、心態和性格讓觀眾一覽無余。三角形構圖是西方傳統繪畫經常被采用的形式。它一邊“著地”形成穩定不可動搖之勢,符合人們審美心理需求。我們在拉斐爾、達·芬奇等許多大師的作品中總能看到這種雷同的構圖樣式。當然也有些圓形結構,給人以完滿、祥和的感覺,如拉斐爾的《椅中圣母》。
(二)克里姆特的作品構圖與西方現代繪畫構圖的個性化展示
克里姆特繪畫作品的獨特構圖賦予畫面個性化的特征,畫面中正方形、圓形、半圓形、漩渦性、三角形等各種幾何圖形在華美精致中進行著豐富多彩又和諧統一的排列,營造出如寶石般閃爍絢爛的視覺效果,使唯美裝飾性成為其獨樹一幟的形式特征。他常打破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把幾種相互聯系的事物巧妙地布局在同一畫面上,在用線方面精密組織,色彩并置、強烈對比、豐富變化、頗具藝術特色。
克里姆特在空間構圖上突出平面抽象性,對空間形式的表現從古典繪畫中解脫出來,追求二維平面性的繪畫空間。他在畫面線條紋樣上突出唯美裝飾性。通常只用寫實方式表現人物的臉部和身體的局部,對人物面部五官表情、肢體結構比例等要素并不格外重視,而是將更多的筆墨用在了服飾紋樣、背景圖案的造型和色彩的運用上,例如《生與死》,畫中黑紫色骷髏與紅色人群縱向并行于畫面,形成對比強烈的一大一小、一冷一暖兩個長圓形色塊,骷髏劇烈扭曲的線條,沉重的色彩,不斷從周圍環境中吸取能量,凸顯了視覺張力,使整個構圖在不同形狀運動著的視覺較量中產生了平衡與和諧,把人類對生命的向往、渴望和對死亡的恐懼、彷徨從黑綠色的抽象背景中分離出來。
然而現代主義繪畫的藝術觀念和風格則是背離傳統的,以象征、變形和抽象等藝術手法展示主觀的精神世界和現代觀念的意識,強調形式結構是現代繪畫的一大流派。以下主要以現代主義畫家塞尚、凡·高的作品為例,探究其構圖的藝術特點。
現代主義繪畫之父保羅·塞尚,他最大的成就是對色彩與明暗進行了前所未有的精辟分析。他認為畫家必須從自然中尋找圓錐體、球體和圓柱體。他的畫作《玩紙牌的人》,畫中玩牌者的背部弧度巧妙地建構出了一種結構上的伸展及堅實感,而人與人、人與物之間的距離也生動地呈現出了空間感與整體效果。他的繪畫成為后來野獸派、立體派的根基,更影響了20世紀早期幾乎所有的現代藝術。
表現主義繪畫之父凡·高是世人所知和備受贊賞的后印象主義的代表人物,凡·高畫了很多色彩明亮、生動、充滿情感的風景畫和人像,造型簡化,少用復色。由于凡·高晚期的風格和他畫作充滿活力的表現,他被稱為表現主義之父。他最有名的是《星空》、《向日葵》、《夜間咖啡屋》等,筆觸奔放,色彩濃烈,具有極強的個性情感釋放。
(三)克里姆特的作品構圖與西方當代繪畫藝術的互補性
大面積復雜繁瑣與小面積簡化平面組成畫面的構圖方式在克里姆特的風景畫中是十分常見的。例如《公園》,那互相融合的樹葉占據了十分之九的畫面,只有樹干底部才露出幾塊窄小的草地和簡化的空隙。這完全是冷抽象的構圖樣式,是由大小相差無幾的綠、藍、黃色點子組成的畫面,只有底部那極少的自然主義元素才得以成為具象。當觀者初看此畫的時候,首先進入眼簾的是大面積的抽象點子,而當視線移到畫幅下部,看到了重色的樹干和白色的空隙形成強烈對比,觀者才會明白上部大面積的點子是象征和代表樹葉的。在觀察畫面的時候,視線經歷了一個移動的小過程,這也正是一種襯托,大面積繁而密的樹葉襯托著小面積簡化的樹干和空隙。
20世紀60年代中期以后,西方繪畫藝術的實踐已經走到極點,20世紀70年代美國又出現了“環境藝術”、“電腦藝術”、“高科技藝術”,藝術的傳統界限最終被打破,出現了藝術的“終結”與繪畫的“死亡”,20世紀80年代繪畫藝術形象普遍回歸,所以西方的當代藝術又是繪畫的回歸藝術。繪畫重新又被重視,具有折中的多樣化風格。這種風格的形成和發展不僅肯定了克里姆特的藝術貢獻,同時也對其構圖樣式的創新發展做出了必要的補充。
三、克里姆特的作品構圖對當代繪畫藝術的影響
克里姆特雖然沒有到過東方,但是對東方的藝術有著濃厚的興趣,他后期的繪畫更多地借鑒了中國山水畫中的用線,與中國畫的大開大合、濃密淡疏有著不謀而合的功效。力求進行藝術表現形式的創新,吸取中國畫的水墨與西洋畫的水彩營養,用油彩表達自己的思路突出個人繪畫風格,他借鑒希臘和拜占庭鑲嵌畫及裝飾畫的裝飾趣味,廣泛采用各種材料,如金銀箔片等,力圖創造出一種“畫出來的鑲嵌”的圖式,使作品中的繪畫和工藝性達到有機結合。然而晚年的克里姆特受日本浮世繪的影響,畫面具有很明顯的東方趣味,畫中人物多采用重彩和線描,平面裝飾性的效果尤為強烈。
克里姆特獨特的藝術風格與審美傾向使得他摒棄了西方傳統繪畫用一支筆在畫布上進行的藝術活動,他的作品充滿裝飾象征主義意味,充斥著理性與哲學性的思考。當今的西方繪畫已不是傳統的油彩、畫筆和帆布的制造物了,而呈現出空前的多樣化。一個“混合材料”的統稱將繪畫帶到了一個無限豐富、無限自由的表現空間。
基金項目:本文系咸陽師范學院科研項目(編號:08XSYK308)的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劉文海,咸陽師范學院藝術學院講師,碩士。
參考文獻:
[1] 鄒正洪.繪畫構圖學[M].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06.
[2] 曹曉楠.繪畫構圖[M].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2004.
[3] [日]板垣鷹穗.近代美術史潮論[M].魯迅譯.北京:中國攝影出版社,2001.
[4] 馬曉琳.西方美術史[M].石家莊:河北美術出版社,2005.
(責任編輯:呂曉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