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高速動車組問世華夏大地,不但帶給了中國老百姓新的生活方式,而且延伸和拉動了相關產業鏈。
7月1日,遠在中國西藏的張先生從拉薩坐上了一列專為高原設計的特制高標準客車,穿越號稱世界第三極的青藏高原,行程4 300多公里,來到上海;換乘地鐵后,他來到了上海世博園。在世博園鐵路館前,他被靜臥在那里的一列時速380公里的高速動車組深深吸引了,那低阻力流線型車頭,美觀大方,給人很強的視覺沖擊力。張先生興奮地前去跟這列動車組合了一個影。
無論是翻越“世界屋脊”的高原列車,還是穿行在城市里的地鐵動車組,都是典型的綠色低碳出行工具。
而這些低碳產品制造者正是中國南車。
“壯士斷腕”換新天
現代化的廠房、自動化的加工設備,一輛輛時尚漂亮的高速動車組在這里誕生。這兒——中國南車四方股份公司,已是世界上最大的高速列車生產基地。
恐怕沒有人會想到,就在10年前,這里還看不到多少現代化大生產的影子。用中國南車董事長趙小剛的話說:“當時的四方盡管是一個擁有1.2萬名員工的大企業,但實際上只是一個‘小作坊的集合’,與大工業生產不沾邊。”
2004年,中國南車決策層決定將四方股份作為中國南車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的首個一級子公司,把能耗高、排放大的老型內燃機車淘汰,轉而生產市場需要的新型動車組,并將相關輔業全面剝離,進行結構性調整。
當時很多老職工不理解。因為四方是中國機車車輛的搖籃,1952年我國首臺蒸汽機車、1958年我國首臺干線內燃機車都誕生在這里,把機車業務剝離出去,對老職工來說就像拋棄自己最大的孩子,似乎是“敗家子”。改革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
然而,中國南車決策層的決心是不動搖的,有退才能進,有舍才能得,必須一心一意搞有發展前途、代表時代發展趨勢的高新產品。
科學調整為四方股份換來了全新的發展空間。公司順利引進了時速200公里及以上動車組技術,并在很短時間內掌握了動車組的設計、制造、質量控制、試驗檢測等關鍵技術。
2006年7月31日,中國首列時速200公里~250公里的動車組在中國南車下線。
2007年12月,完全自主研制的中國首列時速300公里~350公里的動車組在南車問世,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四個能夠研制300公里以上速度級動車組的國家,并于北京奧運會前投入京津城際鐵路運營,為奧運會提供了運力保障。
2009年12月26日,高速動車組在武廣高鐵投入運營。
同年12月份,高速動車組在鄭西高鐵試驗運行中跑出了每小時394.2公里的最高試驗速度,成為“中國速度”的又一代表之作。今年2月6日,該線正式投入運營。
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新一代時速380公里動車組也將于今年下線,新一代動車組最高運行速度將達到380公里,試驗速度超過400公里,是世界上運營速度最快、科技含量最高、系統匹配最優的高速列車,是中國高速鐵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項目。
中國品牌中國造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在對外開放中以市場換技術,往往很難換來真正的核心技術。
中國南車為了打破這種怪圈,在引進技術的同時同步開展自主創新,實施兩條腿走路。
以動車組為例,為了實現核心技術自主化,中國南車集中內部優勢資源,對整個研發進行了整體布局:中國南車四方股份公司負責動車組總成,重點攻克系統集成技術、轉向架技術和車體技術;中國南車株洲所和電機公司負責牽引電傳動及網絡控制系統,包括牽引變流技術、車輛信息控制技術、牽引電機技術和變壓器技術;中國南車浦鎮公司負責制動系統技術;中國南車戚墅堰所負責鉤緩裝置、基礎制動單元和齒輪傳動技術。
高速動車組的九大關鍵技術:總成、轉向架、車體、牽引傳動系統、網絡控制系統、制動系統等,經過不斷努力在中國南車實現了國產,300多項動車組專利獲得了申報。CRH2型動車組已成為我國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高速列車。新一代CRH380A型動車組,運行速度可以達到380公里/小時,試驗時速超過400公里,接近飛機的低速巡航速度。其面臨的氣動環境極其復雜,與航空相比,因為它還要面對地面氣流的擾動、兩車交會時車體的激蕩以及車體通過長大隧道時氣流的變化,因此,高速列車的外形設計比飛機更富有挑戰性。
通過對比分析,技術人員設計了20種列車頭型,初選了10種頭型基本方案。通過三維流場數值仿真分析和多目標優化,確定了5種備選頭型,共進行了17項75次仿真計算。對備選方案制作1:8模型分別進行了19個角度、八種風速的風洞氣動力學實驗和三種風速、四種編組的風洞噪聲試驗;對優選出的方案進行了樣車試制,完成了22項試驗驗證,確定了新一代高速列車的頭型方案。試驗表明,新頭型在啟動阻力、氣動噪聲、列車尾車升力、側向力、綜合氣動性能都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在轉向架技術上,中國南車四方股份公司研制的CRH2型高速動車組轉向架獲得了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該產品成功解決了高速條件下列車抗線路激擾、抗蛇形運動失穩、抗高速脫軌等關鍵技術難題,整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應用這一技術成果的高速動車組已累計運營里程超過9 000萬公里,相當于繞地球2 000多圈,累計運送旅客1.23億人次。第一批60列動車組運營里程已全部超過100萬公里,轉向架經過了一個完整檢修周期,各部件狀態良好,滿足了既有線運營的要求。
經過實踐檢驗,我們自主創新的產品在安全性能的一些參數上相較原型車取得了根本性的提高,比如在列車的脫軌系數上,中國與歐盟的標準都是小于等于0.8,我們引進的200公里~250公里原型車的最大脫軌系數是0.72,而我們自主研制的350公里動車組最大脫軌系數只有0.34,這可以說是一個巨大的提升。
在旅客舒適度指標上,自主創新的CRH2型高速動車組也有了很大程度提高,如:在減震降噪方面,引進的200公里~250公里時速動車組,在時速250公里運行時客室內的噪聲為66至69分貝,時速300公里時達到72分貝,中國南車自主研制的動車組在350公里時速運行時,客室內的噪聲仍保持67至69分貝。與之相對應,波音飛機的噪聲是80分貝,奧迪轎車在時速120公里時噪聲為76分貝。
這一項技術創新的背后,凝聚著中國南車技術人員多少辛勞與汗水啊!
忻力,南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變流器首席專家。
2009年元旦過后,正是時速380公里動車變流器設計關鍵階段。變流器是決定動力和速度的核心部件。那段日子里,年過五旬的他不分晝夜地坐在電腦前,進行變流器設計,盯著屏幕上上千張圖紙反復研究。
3月中旬,他覺得看東西模模糊糊,眼眶灼痛。因為工作忙顧不得上醫院。一個月后,情況更嚴重了,在同事們的勸說下,他才請了半天假去醫院檢查,一測量,雙眼視力從原來0.8下降到0.4。他被確診為眼角膜發炎。醫生告訴他,這是由于長期電腦紫外線灼傷所致,建議休息,絕不能再看電腦了。
但是,設計正處于關鍵階段,不看圖紙,不用電腦哪行啊!
忻力開點眼藥水,又回去上班了。
一個月后,他的眼睛再度發炎,視力驟降至0.2。他不得不把過去300度的眼鏡換成了700度。據醫生介紹,他要想恢復視力已不可能,發展下去,還有失明危險。
忻力笑著說:“沒關系,就是失去一只眼睛也要工作。”
動車便利千萬家
中國南車一項項自主創新的技術最終都轉化成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產品,深刻影響著老百姓的生活方式。
然而,就在上世紀80年代,地鐵列車制造技術掌握在阿爾斯通、西門子、龐巴迪等歐美企業手里,國內A型地鐵列車只能依靠進口,一輛地鐵列車價格高達150萬美元到180萬美元之間。他們通過技術壟斷獲取高額利潤,給國內一些想發展地鐵的城市以巨大的成本壓力。考慮到成本與效益的問題,國家有關部門暫緩了對一些城市新建地鐵項目的審批。
中國南車通過科技攻關,率先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實現了地鐵車輛的“自主投標、自主設計、自主制造、自主采購、自主管理”。不久前,中國南車自主產業化A型地鐵車輛項目,被國家科技部評為我國首批自主創新產品,并且還出口印度、土耳其、新加坡等國家。打破壟斷的結果是,地鐵車輛價格大幅下降。
目前,我國已經進入城市軌道交通快速發展的時期,全國15座城市共50條線路正在建設,建設總里程1 154公里,還有33個城市正在規劃建設地鐵。預計到2015年前后,我國將建成和在建軌道交通線路158條,總里程將超過4 100公里。到那時,地鐵真真正正地成為大眾交通工具,給百姓出行帶來極大便利。
動車拉動產業鏈
中國南車作為央企一分子,不但要為消費者打造生活便利,還要在形成產業鏈、拉動相關企業發展、促進就業方面肩負起應有責任。
以鐵路客車制造為例,每制造一輛客車要大量使用鋼材,如碳鋼、鋼板、鋼梁等十幾個品種;大量使用電氣設備,如電器控制柜、配電柜、空調、燈具、電器元件、電線、電器控制屏等幾十個品種。粗略計算,鋼材采購部分,將帶動約2萬噸鋼材需求,為鋼鐵企業創造大約1.2億元產值;電氣設備采購部分,將帶動眾多中小企業發展,為電器設備企業創造大約5億元產值。同時,制造客車還要采購大量其他輔助材料,如客車內飾材料等。這些拉動客車制造產業鏈的需求,將使幾十家企業,特別是一些專業生產電器設備和電子配件的中小企業得到采購訂單,促進他們發展。
以中國南車旗下青島四方股份公司為例,近年來,公司完成了高速列車完整產業鏈布局,形成了遍布全國19個省市、涉及眾多企業的完整產業鏈。而在當地城陽區發展起來的配套產業,已經形成由30多個企業組成的高速列車產業鏈。
中國南車旗下株機公司是我國最著名的電力機車以及城軌列車制造基地,公司強大的制造能力以及影響力對整個產業鏈形成了巨大的拉動能力,帶動了像株洲聯誠地鐵、株洲廣源科技、株洲九華等幾十家企業的發展。
“七年前,株洲田心高科技園區還是一片荒山,如果沒有南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城軌產業的帶動,株洲聯誠集團城軌產業不可能有今天!”株洲聯誠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肖勇民這樣描述道。據介紹,株洲聯誠集團1979年至1999年間的20年中,年工業總產值一直在1億元以下,1999年至2004年的6年中,公司年銷售額盡管在億元以上,但仍徘徊在1億元左右。依托中國南車株機公司城軌產業,株洲聯誠集團地鐵鋁部件事業部已發展成為國內一流的城軌車輛、高速機車、不銹鋼配件的生產基地,2009年銷售額突破10億元。
(責任編輯:李萬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