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危機是道坎,唯有轉變發展方式才能獲得突破。中國一汽在轉變發展方式上,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中心環節,切實加強自主創新,獲得了搶占市場競爭制高點的主動權,大大彰顯了國產品牌的實力與形象。
強化自主創新向技術創新要實力
自主的事業是一汽最核心的事業,是一汽必思、必想、必干、必爭、必拼、必勝的事業。多年來,一汽傳承歷史造車經驗,集成世界先進技術,努力打造有競爭優勢和完整體系支撐的自主創新能力。
一是加大研發投入,培育自主研發體系能力。一汽堅持把自主創新體系建設作為謀求發展的基石,通過體系支撐,推動一汽整車商品力、總成競爭力、技術創新力不斷提高。“十一五”期間,一汽累計投入研發費用129.1億元,搭建了以“自主研發流程與標準體系、質量保證與產品認證體系、項目管理與知識積累體系、人才培育與職能職責體系、企業文化體系”等五大體系為主體的體系建設框架,形成了“產品策劃、性能開發、工程設計、試制驗證、試驗認證”五大能力,建起了中國規模最大、包含整車、車身、底盤、發動機、零部件、新工藝、新材料等研發和試驗檢測基地,“汽車振動與噪聲和安全控制”實驗室被國家列為重點實驗室。目前,一汽技術中心擁有員工2 450人,其中,博士49人、碩士530人、高級專家100人、專家人才142人;擁有研高80人、高級職稱522人、中級職稱523人。企業擁有院士工作站和2個博士后工作站。
二是掌握關鍵核心技術,夯實自主創新基礎。結合“節能環保技術、可靠耐久技術、安全舒適技術、汽車電子智能技術和材料工藝技術”等汽車研發要求,一汽構建了五大技術研究領域。目前,一汽在新一代經濟型轎車發動機(TA1系列)、滿足國Ⅲ排放的中重型卡車電控單體泵(FEUPI)發動機、機械自動變速器(AMT)、混合動力系統、CNG發動機、商用車CAN總線技術、GPS系統等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上已經取得重大突破。電控發動機共軌系統、轎車直噴增壓汽油機、轎車柴油機、重型商用車大馬力發動機、經濟型轎車自動變速器、轎車雙離合器變速器等關鍵技術研發也取得了突破進展。混合動力客車產品開發基本完成,已有162輛油電混合動力客車在大連示范運行,50輛氣電混合動力客車在長春示范運行,混合動力轎車和純電動轎車已進入商品開發階段。“十一五”期間,一汽共開發出400余種車型,擁有1 000余項科研成果,獲部級以上獎勵300余項,擁有專利1 028項,這些科技成果成為了推動中國汽車工業發展的寶貴財富。
三是深化產品結構調整,理順產品平臺架構。結合一汽產品現狀和未來發展需求,企業進一步明確了產品研發平臺化發展、體系化發展、規模化發展思路,轎車搭建了L豪華車、H高檔車、M中高級車、S小型車4大平臺;中重型卡車確立了新的平臺分類標準,加快了牽引、自卸和載貨等產品的平臺整合;微型車搭建了佳寶、森雅兩個平臺,推進了微車總成自主化進程。目前,解放J6重卡單月銷量突破5 000輛,成為被用戶認可的國內重卡領銜產品之一;奔騰B50轎車憑借高性價比,市場銷售供不應求;夏利N5轎車樹立了品牌新形象,成為天津一汽增量增效的戰略車型;一汽森雅M80、佳寶V70得到市場認可,出現了排隊購車現象。
四是強化產品開發,有效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在商用車產品開發上,一汽已經完成了從建廠解放卡車第一代J1到第六代J6的產品換代升級工作,自主研發的商用車產品技術國內領先,J5系列商用車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J6重型系列商用車獲“中國汽車工業科學技術獎”特等獎,成為該獎自設立以來的唯一特等獎。在乘用車產品開發上,一汽已具備了中高檔轎車整車匹配和轎車車身的開發能力;具備了完全自主開發經濟型轎車的能力;從小紅旗開發,到JETTA改造項目,再到紅旗開發,一汽已經基本形成了中級和中級以下乘用車自主開發能力。在輕型車產品開發上,通過L501車型的開發,實現了一汽輕型車的崛起,同時展開的L330開發,將進一步提升一汽輕型車的市場競爭優勢。在微型車產品開發上,V70的成功投放,使微型車產品實現首戰告捷,同時啟動的V80開發,實現了產品優化與平臺理順,微車產品正在向系列化、平臺化發展。客車系列開發也已取得突破性進展。
五是提高生產制造技術水平,助推自主產品發展。一汽在生產制造技術領域積淀厚重,工藝技術、材料研究與應用、裝備制造技術等都有獨到優勢。在關鍵工藝技術上,沖壓、焊裝、涂裝、總裝等專業領域不斷完善,整車制造技術逐步成熟;在模具開發與制造技術上,加大高新技術在模具開發中的應用與推廣,設計與制造能力行業領先;在生產線設計與制造技術上,保持了制造工藝、非標設備、機械化運輸、土建公用等諸多專業領域的技術優勢。特別是在工藝研究與開發、跟蹤行業新材料與新工藝發展方向等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支撐自主發展的材料、工藝平臺、車身一體化涂裝、激光拼焊板成形、高強度鋼板成形、內高壓成形等車身輕量化技術已得到廣泛應用。
深化企業改革向管理創新要活力
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必須立足企業實際,強化管理創新,通過優化組織結構、完善管理體系,實現對勞動力、資本、技術等多種資源要素的科學組合。
一是以精簡高效、市場導向為原則,科學完善企業組織架構。以自主產品發展戰略為指導,在一汽技術中心新組建了客車、微型車、輕型車和汽車電子研發等部門,完善了產品開發功能;成立了集團生產制造技術部,有效整合生產制造資源,為加快新工藝、新技術推廣與應用、保持產品工藝與制造技術的先進性打下了基礎;成立集團質量保證部,圍繞一汽自主發展目標,緊密跟蹤質量重點項目,為生產優質產品提供了堅強的體系保障;成立集團采購中心,統一采購資源,在發揮企業規模優勢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以黨委組織部和人力資源部為基礎,組建了組織人事部,對企業人力資源實施統一有序管理;成立集團品牌管理委員會,明確了一汽品牌架構,理順并統一了集團品牌,為樹立品牌形象奠定了基礎。
二是以推進全面風險管理和績效管理為手段,持續夯實管理基礎。圍繞做強一汽自主事業總體戰略,在集團范圍內有序推行全面風險管理,對企業戰略、發展規劃、產品研發、生產經營、投融資、市場運營、財務等各項業務進行流程梳理與風險識別,堵塞管理漏洞,完善管理標準,理順管理流程,通過制定并執行科學的規章制度與程序,有效防范各類經營管理風險。企業還深入開展績效管理工作,重新梳理職能管理業務,以崗位定編、職責確認和流程完善為切入點,對各職能專業領域的業務進行分析、歸類,初步形成了職能業務標準清單及關聯關系圖,進一步明確了責任體系與職責分工,有效提升了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
三是以加快現代企業制度建設為目標,積極推進和深化企業改革。2008年以來,一汽以“員工身份轉換到位、國有資產退出到位、債權債務清理到位、改制員工安置到位”為原則,啟動了第四批輔業分離改制工作。通過改制,一汽引入了新的機制、資金、技術和管理,盤活了存量資產,減輕了改制企業的人員和債務負擔,為改制企業爭取到了更大的生存發展空間。為保持改制企業穩定、持續發展,一汽加強了對改制企業的幫扶力度,頒布實施《關于對改制企業政策扶持的若干規定》,從生產路線、合同執行、流程管理、業務結算、勞務用工、嚴肅紀律等方面,制定了具體的扶持政策和管理辦法,全心全意支持改制企業發展,努力做到主業與輔業互利雙贏、共同發展、和諧發展。
四是以提升企業經營效率和質量為重點,積極應對金融危機挑戰。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和挑戰,一汽提出要“做實企業,穩健經營”,提出在市場冷的時候企業內部要熱起來,練好內功,積蓄實力。一方面加強產品開發、拼搶市場保發展;一方面強化內部管理、維護員工利益保穩定,實現了企業穩定健康發展。在市場營銷上,一汽以理順并統一品牌為龍頭,完善網絡,強化培訓,營銷管理邁上了新臺階;在采購管理上,強化企業對戰略資源的掌控力度,優化采購網絡資源,加快核心供應商隊伍的培育和建設,深入推行科學采購、集中采購;在財務管理上,明確了以財務管理為中心的管控機制,制定并實施了《關于加強資金管理,防范財務風險》、《關于積極應對形勢,緊縮費用開支的有關規定》等一系列措施,保現金流,保效益,企業運營成本大大降低,經營效率進一步提升。2009年,一汽銷售汽車194.5萬輛,實現全口徑銷售收入2 608億元,利潤178億元,取得了在金融危機影響下來之不易的可喜經營業績。
做實企業文化向文化創新要動力
一汽十分注重企業文化建設、傳承與創新,不斷超越自我,不斷探索創新,把飽含企業價值與精神的厚重文化積淀,作為推動企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一是用科學發展觀指導企業實踐。一汽通過解放思想,從更高的目標、更寬廣的視野來審視實現目標的可能性,找到一條可以到達目標的前進途徑。在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教育活動中,一汽做到“規定動作不走樣,自選動作有創新”,扎扎實實地學習調研、分析檢查、整改落實,努力把認識的提高、觀念的更新、規律的把握轉化為企業科學發展的新思路,增強了加快一汽自主發展的危機感、緊迫感和責任感,使企業的發展思路更清晰,目標更明確,信心更堅定。
二是用同心同德的企業價值觀凝聚發展合力。一汽文化的核心是“爭第一、創新業、擔責任”,一汽的企業價值就體現在做強做大自主事業、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推動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上。一汽的文化建設重點就是把員工的價值追求植根于做強做大一汽自主事業的基礎之上,融匯在“爭第一、創新業、擔責任”的實踐之中,用個人的才智匯聚集體的智慧,用個人的付出凝聚集體的力量,實現個人價值與企業價值的有機統一。
三是用干部作風轉變引領企業新風尚。一汽提倡“和諧共事、務實做事、干凈干事、按章辦事”的干部文化。“和諧共事”就是坦誠相見,用心團結,互相支持。真正做到心思在發展、工作在狀態。“務實做事”就是腳踏實地,扎實經營,低調務實。始終牢記科學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轉變作風,務實工作。“干凈干事”就是廉潔自律,潔身自好,光明磊落,做人干凈,辦事公平,處事公正。“按章辦事”就是堅持原則,依法行事,照章辦事。健全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通過轉變干部作風,帶動企業樹立風清氣正的新風尚。
增強履責能力向人與社會發展要協調
一是珍惜生命、警鐘長鳴,全力做好安全生產工作。一汽深入貫徹國家安全生產工作要求,以創建安全質量標準化一級企業為目標,不斷強化安全生產組織體系、管理體系、技術體系和基礎工作,形成了以企業安委會為決策層、以主管部門為監管層、以基層安全生產體系為執行層的立體化安全管理體系;逐步完善了以安全生產目標責任制考核為手段的考核評價體系;建立了以企業應急救援指揮系統為指揮層、以應急救援機構為救援主體的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體系。工作中加強領導,把責任落實在措施上,督導有序,監督到位,工傷事故頻率從2006年的0.71‰下降到2009年的0.52‰。
二是規范制度,完善標準與流程,把節能減排工作落到實處。一汽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工作,始終把環境保護作為企業的重點工作之一,堅持可持續發展,建立和完善減排組織體系、統計監測體系和考核獎懲體系。通過強化環境監督管理、加大污染治理資金投入、健全環境管理體制、提高廢物資源化利用率和推行清潔生產等系列工作,使環保工作走上了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標準化發展的道路。“十一五”期間,一汽投入5億元,用于開展節能新技術應用、污染治理設施運行、危險廢物處置和新建(改造)環保工程等減排工作。目前,投資千萬元的16套污染源在線自動監控設備已投入使用;新建污染源在線自動監控接收系統已與政府環保部門聯網;一汽動能公司熱電鍋爐脫硫環保項目、天津一汽豐田污水達標與綜合利用項目、一汽無錫柴油機廠污水處理和排水管網改造等項目已取得明顯社會效益。2009年,一汽完成節能改造項目132項,實現節能14 506噸標準煤/年。2009年,一汽主要污染物COD排放比2005年下降9.1%,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9.7%,萬元增加值綜合能耗比2005年下降了48.2%,超額完成了國資委第二任期的節能減排目標,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環境保護的“雙贏”。
三是以人為本,讓員工共享企業發展成果。共推發展、共享成果,是建設和諧企業的重要內容。在生活上,一汽結合實際、量力而行增加員工收入;在金融危機挑戰面前,做到一是不裁員,二是盡量不降薪。在關愛員工健康上,一汽為員工提供保健和體檢服務,科學調整保險政策,擴大統籌金使用范圍,切實讓員工受益。在員工成長上,一汽結合員工職業生涯設計,提供學知練技、施展才能的舞臺,創造公平、公正、合理有效的激勵環境,讓員工長本領、展才干、得實惠。在民主溝通渠道上,一汽建立基層職工代表與集團領導和職能部門座談制度,傾聽和掌握一線員工的真實想法和訴求,對員工提出的問題、建議,及時答復、及時反饋、有效落實。在困難幫扶上,一汽提高困難員工救助標準,發放助學金,解決了所有困難員工子女就學的問題。
四是情系社會,切實擔起國有企業社會責任。責任成就企業,付出的是美、奉獻的是德。面對舉世震驚的汶川大地震,一汽累計捐款捐物7 000多萬元,其中,員工捐款1 434.5萬元,黨員交納“特殊黨費”658萬元。面對我國西南地區百年不遇的持續干旱,一汽青年團員踴躍向旱區捐款61.6萬元,后續捐助在國資委安排下正在有序進行。多年來,一汽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和綠色環保建設。在助學救困方面,向中國檢察官教育基金會捐贈100萬元,資助西部地區檢察官教育事業;在四川災區開展了“333愛心助學”工程;在四川省都江堰市捐資援建了“中國一汽紅旗博愛小學”和“中國一汽解放博愛中學”。在對口支援方面,一汽捐贈800萬元承擔了吉林省對口支援黑水縣建設;自2002年起,一汽分三批援助西藏左貢縣,累計已捐資4 253萬元。
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有效抵御全球金融危機,一汽在變革圖強中邁出了堅實步伐,切實擔負起了國有大企業的責任,為推動中國汽車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為推動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作出了應有貢獻!
(責任編輯:李萬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