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高中政治教學;研究性學習;開展;課題
確定;學習過程;學習評價
〔中圖分類號〕 G633.2〔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0)06(A)—0019—01
研究性學習的核心是改變學生的學習方法,它是一種主動探究式的學習模式,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下面筆者就在高中政治課中開展研究性學習所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談談自己的看法。
1. 如何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直接影響著研究性學習課題的確定
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為重要。因為解決一個問題僅僅是一個數學上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看舊問題,都需要創造性想象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笔堑模谡J識世界的過程中,問題是聯系已知與未知的橋梁和紐帶,只有不斷地產生新問題、解決新問題,人們的認識才能不斷地向前發展。教師如何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是在高中政治課中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的核心環節。然而,在高中政治課教學中,教師過分重視和強調教學結果,而不重視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加上政治課課時少,課程內容多,絕大部分教師的教學局限于高中政治課的大綱、教材,把時間和精力放在傳授教材的知識上。這不利于學生對現實問題的研究,不利于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
在高中政治課的研究性學習中,研究課題的選擇是否恰當,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學習的效果和質量。但大多學生一開始不知道從哪里去發現和尋找課題,一方面是因為學生的知識水平、實踐能力有限,難以找到教材與現實生活實際的契合點,難以發現問題;另一方面,傳統的教學模式忽視了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忽視了對學生研究、探究品質的培養。其實,政治研究性課題俯拾皆是,教師可以從多方面啟發學生。例如,高一政治中“公民儲蓄”一課,教師可以根據儲蓄、債券、保險的特點,要求學生根據家庭收入,提出一項家庭投資計劃。
2. 如何正確處理政治課程與研究性學習的關系,影響著研究性學習的開展
課程是教學的科目及其進程。在我國,課程具體表現為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和教科書,它有教科書;而研究性學習課程是國家制定的教學計劃,教學大綱中規定的,它沒有教科書。以高中政治為主導的研究性學習課程是高中政治必要的延伸和拓展?,F行的高中政治教材是以鄧小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中心內容,講授經濟學、哲學和政治學的基本觀點,它的知識體系科學,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從靜態的角度使學生通過學習獲得比較扎實而又系統的知識。但是,這種單一的學科課程會使學生與實際生活相脫離。在實際的高中政治課教學中,我們往往受高中會考、高考的牽制,只重視對課本知識的傳授,忽視了從動態角度讓學生追蹤時代的步伐,培養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忽視了讓學生在實踐中運用知識。研究性學習恰恰立足于現實生活的變化和發展。因此,如何處理好研究性學習和高中政治課程之間的關系將直接影響高中政治課研究性學習活動的正常開展。
3. 如何處理學習過程和學習評價的關系,將影響學生研究探索的積極性
學習評價是高中政治課研究性學習活動的重要環節,但由于高中政治研究性學習課程具有很強的開放性,很多教師只重視學生的卷面成績,不重視對學生進行學習過程的評價,甚至擔心或懷疑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是否真的在開展社會調查,在查閱資料。殊不知,高中學生在學習上已有很強的自主性、主動性,而且對社會現象和社會問題有較強的分析能力。因此,教師應該鼓勵和支持學生深入實踐,引導他們進行探究性學習。
總之,在高中政治課中開展研究性學習,有利于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實現知識、能力的相互滲透、相互促進、相互提高,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