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數學教學;一年級;手線;
應用
〔中圖分類號〕 G623.5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0)
06(A)—0046—01
九年制義務教育北師大版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大綱中明確指出,本學期的教學任務是讓學生會數數、會比較數的大小、會計算20以內數的加減。在教學生如何計算20以內數的加減時,有不少老師運用了畫斜線、數圓圈等多種方法進行教學,而我卻運用了數手線的方法,并收到了不錯的教學效果。
人的手掌上有成千上萬條手線,盡管每個人的手線形態不一,但是在五指的十四處指關節都有清晰可見的手線。現在,我們將左手(右手執筆)中的十四處手線作一規定:讓它們與生活中的14個數建立起一一對應關系。為了能讓學生快速找出14個數所對應的手線,其中,要識記1、3、5、7、9、11、13所對應的手線,如下圖:
例1:計算下面各式:
(1)5+4=?(2)8-6=?
(1)常用方法解答:先讓學生畫5個圓,再畫4個圓,總共可數出9個圓,故而5+4=9,如下圖:
○○○○○ ○○○○
運用手線解答:伸出左手,先找出5所對應的手線,然后在6所對應的手線上往后數4處手線,這時就落到了9所對應的手線上,故而5+4=9,如下圖:
說明:計算加法時,在被加數所對應的后一處手線上開始,按從小到大的順序往后數。
(2)常用方法解答:先讓學生畫8個圓,再抹去6個圓,還剩2個圓,故而8-6=2,如下圖:
○○●●●●●●
運用手線解答:伸出左手,先找出8所對應的手線,然后在7所對應的手線上往前數6處手線,這時落到了2所對應的手線上,故而8-6=2,如下圖:
說明:計算減法時,在被減數所對應的前一處手線上開始,按從大到小的順序往前數。
對比解答我們不難發現,用手線計算15以內數的加減法,既省時又省力,速度快,效率高,同時計算過程簡單明了,一目了然,便于一年級學生接受、掌握。
由此可見,運用數手線的方法能夠快速、準確地解答15以內數的加減。其實,在15以內數的大小比較和排序中,這種方法也同樣適用。
伸出左手我們不難發現,拇指上的數小于食指上的數,食指上的數小于中指上的數,中指上的數小于無名指上的數,無名指上的數又小于小指上的數。同樣,同一根手指上的數,手指端的數又大于手指根部的數。
為了便于說明,特舉例如下:
例2:在○內填上“>”、“<”或“=”:
(1)14 ○ 12 ;(2)7 ○ 9。
(1)伸出左手可知,14和12對應的手線都在小指上,因為14對應的手線在小指的指端部,而12對應的手線在小指的指根部,故而14>12。
(2)伸出左手可知,7對應的手線在中指,9對應的手線在無名指,因為無名指上的數大于中指上的數,故而7<9。
例3:把下面各數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
2 6 11 5 8 14
分析:伸出左手我們可看出,2在拇指上,5在食指上,6和8在中指上,11在無名指上,14在小指上。而8和6又分居于中指的上、下部,所以 2 < 5 < 6 < 8 < 11 < 14 。
從以上幾例可以看出,在解答15以內數的加減、大小比較、排列順序這類題時,讓學生熟記左手上的十四處手線所表示的數后,只要一伸左手,就不難達到求解目的。可見,在一年級數學教學中,手線教學法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