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自我效能感;物理;教學;評價
〔中圖分類號〕 G633.7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0)
06(A)—0038—01
有些學生在學校讀書時,曾被認為是智力出眾的學生,但是畢業后卻沒有什么作為。也有的學生智力很好,學習不錯,但在后來的學習中,卻越來越困難,甚至失去信心。這些事實都證實,智力高的未必一定能成才。素質教育是培養全體學生全面發展,要求教育工作者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成長,要想實現這兩個目標,我們就必須在注重知識教授的同時,還要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養。中學生由于學習緊張,學習壓力大等因素,其心理健康問題亦越加凸顯,而自我效能感與學生的學習及身心健康密切相關。
一、自我效能感與物理學習的關系
對于中學生來說,物理課的學習,需要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有更高的求知欲望,有對未知世界探索的信念。物理是一門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它要求學生通過“觀察”和“實驗”的方法對物理知識進行掌握和理解。如果學生沒有積極的學習自我效能感、學習興趣等能夠影響物理學習的非智力素質,那么學生對于物理知識的學習將是一種虛設的形式,就更不用說深入理解和掌握了。
物理學科的研究,是以自然界物質的結構和最普遍的運動形式為內容。對于那些復雜事物的研究,首先抓住其主要特征,舍去次要因素,形成一種經過抽象概括了的理想化的“典型” 。這就要求學生有較高的學習興趣,有較高的肯定自己學習能力的信心。如果學生能適時對自己的成果進行正確的評價,給自己積極向上的信心,那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也就有了,學生的求知欲望就會增加。這樣學生便會主動表現自己,并愉快地獲取知識。
新課程標準強調以物理知識和技能為載體,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實踐能力、創新意識,并提倡多樣化的教學方式,鼓勵將現代信息技術、多媒體技術應用于物理教學中。但是對于學生來說,如果沒有主動學習獲取知識的興趣和信心,那么最后的學習效果當然是事倍功半。而學習自我效能感則是個體對自己學習行為和學習成績能力的一種主觀判斷。因此,在物理教學中,學生的學習自我效能感就顯得重要。
二、增強學生學習自我效能感的方法
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自我效能感,首先要指導學生建立合適的學習目標。同時,教師在課堂上應該多鼓勵,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自主發現、理解和掌握知識,體驗到求知的快樂和成就感。
(1)合理設定目標,幫助學生提高自我效能感。教育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學生自我效能感的產生是與個體的成敗體驗有著必然的內在關系。一個學生若總是失敗,從沒有過成功后的情感體驗,就會降低學生學習的自我效能感。反之,學生的學習自我效能感則會不斷地提高。所以要增強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就得幫助學生設定合理的學習目標,減少學生失敗的機會,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2)面對學生的失敗要合理地歸因,以維護學生的學習自我效能感。在學習和生活中,每個人都不可能一帆風順,都會經歷或大或小的失敗。所以在受挫折時,如果不會根據實際情況作正確的分析,而只是片面地歸因于自己的能力,那就會減弱學習自我效能感。因此,學生必須學會全面分析,全面考慮影響學習成敗的因素。教師要幫助學生找出影響其學習成敗的各種因素,以維護學生的學習自我效能感。
(3)對學生要有積極的鼓勵和評價。要幫助學生獲得成功,并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首先要求教師對學生抱有積極的信念和態度。教師要相信每個學生內心都是積極向上的,都有可以開發的潛力,教師的期望直接創造了有利于學生發展的環境。學生容易在這種環境中形成良好的自我概念和較高的期望,并最終形成積極的教育結果。但是如果期望過高,學生盡管做出了努力,但不能達到教師的要求而對自己不滿意,容易失去信心,降低自我效能感。因此,教師應對學生建立合適、積極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