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幼兒教育;游戲;作用
〔中圖分類號〕 G61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0)
06(A)—0062—01
一、游戲能有效地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促進教學任務的完成
愛游戲是孩子的天性,游戲也是幼兒最感興趣的活動。在游戲中孩子的大腦敏銳度顯著增加,注意力集中,學習興趣濃厚,智力活動積極,對滲透其間的知識特別容易接受。過去,我們給孩子講故事,往往以講述、提問為主,教師的主導性發揮了很多,而幼兒的主動性卻調動不夠,因此往往是教師苦口婆心,幼兒卻注意力不集中,即使注意力集中了,也會因被人牽著鼻子走而產生厭煩情緒。而游戲則由于符合幼兒愛玩之天性,再加上直觀、具體,故而使幼兒有濃厚的興趣。
比如:在《小熊請客》教學中,我運用表演的方法,讓幼兒分別扮演故事中的角色:狐貍、小雞、小貓、小狗、小熊。幼兒為了參加游戲,積極地記憶角色對話。在模仿小動物的過程中,幼兒感到自己就是小雞、小貓、小狗、小熊,從而使幼兒玩得開心,學得輕松。通過切身感受,他們很快就理解了故事情節,學會了角色對話。活動結束后,幼兒能流利地復述故事,并且都能說出為什么大家不喜歡狐貍,對討厭、又懶又饞等詞匯有了較直觀的認識,從而達到了教學目標。可見,游戲的恰當運用有效地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幼兒的注意力,促進了幼兒認知能力的發展。
二、游戲能有效地面向全體幼兒并注重個體差異,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過去,我們在教學中檢查幼兒的學習效果時,都會抽查能力強的或能力弱的幼兒。但不論哪一種方式都存在使大部分幼兒坐“冷板凳”的現象,很難做到面向全體幼兒。而游戲則能使所有的幼兒獲得表現的機會。
例如:在歌曲《小籬笆》的教學中,在幼兒觀摩圖片、欣賞、跟唱的基礎上,我啟發幼兒想象美麗的花朵招引得小鳥、蝴蝶、蜜蜂紛紛飛來了,這些小動物們在快樂地歌唱。他們自己也變成了美麗的小鳥、蝴蝶、蜜蜂,在花叢中飛舞、歌唱。而我呢,也變成了一只大蝴蝶,在其間穿梭。孩子們一個個“飛”過我的身邊,快活地又唱又跳。在愉快的氣氛中,幼兒全部得到了鍛煉,教師也較全面地檢查了幼兒學習的效果,就連幾個平時不愛動的幼兒也紛紛“飛”到我的面前,小嘴張得好圓好圓。在游戲中,教師還能對個別能力差的幼兒進行重點輔導,或者根據幼兒發展水平的不同,給他們分配不同的角色,從而實現了教學中重視個體差異的原則,促進了幼兒能力和個性的全面發展。
三、游戲能加深幼兒之間的情誼,使幼兒友好相處,促進幼兒情感和社會性行為的發展
快樂的游戲能消除幼兒心中的不良情緒。孩子由于自身生理、心理發展的特點,往往會產生不良的行為,如自私、任性、不能友好相處等。游戲使幼兒在相互配合中產生默契,達成共識,更能改善一些內向幼兒的膽怯心理,使其他幼兒改變對他們的看法,從而使他們友好相處。
例如:在《小熊請客》教學中,我讓平時不太合群的濤濤小朋友扮演小熊。當游戲進行到小熊請小雞、小貓、小狗進門時,他拉著小雞(小貓、小狗)的手笑瞇瞇地走了進來。我當即說:“小熊請得好不好呀?”“濤濤真能干!”孩子們都高興地鼓起掌來,濤濤紅撲撲的小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活動延伸時,我讓幼兒自由組合游戲,別的幼兒紛紛邀請濤濤一起游戲,他也很樂意加入。可見,游戲對培養幼兒熱愛集體、適應集體、友好相處、促進情感等社會性行為的發展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
四、游戲對幼兒形成良好的品德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在游戲活動中,容易使幼兒產生“我就是××,我應該怎樣做”的心理,從而使幼兒懂得什么是美、丑、善、惡、好、壞,培養其初步的是非觀。
例如:在《小熊請客》教學中,我讓平時不愛勞動的斌斌小朋友扮演狐貍,使他體會到狐貍不受歡迎的難堪。然后啟發他說說為什么狐貍不受歡迎,從而使他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懂得了不愛勞動、好吃懶做不好,會受到大家的恥笑,小朋友不能做不受歡迎的人的道理,并逐漸改掉了自己的壞毛病。所以說,游戲能使幼兒形成良好的品德,促進幼兒社會性行為的發展。
綜上所述,游戲作為幼兒園的基本活動形式,其教育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它能有效地調動幼兒主動地參與活動,對順利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教育目標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必須越來越多地受到廣大幼教同仁的重視。而在教育教學中更好地體現“以游戲為幼兒園基本活動”的思想,更多地發揮其獨特的教育作用,能促使每位幼兒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促進其身心健康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