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小學語文;教后記;內容;
形式
〔中圖分類號〕 G622.0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0)
06(A)—0024—01
在提倡教學改革、提高教師教學研究水平的今天,改進和提高教學水平顯得尤為重要。從當前教師專業成長的現實情況來看,寫好教后記是一個不錯的形式和方法。寫好教后記有助于教師總結經驗,改進教學方法,提搞教學效率,而且可以為教學研究、論文撰寫和經驗總結提供鮮活的素材。
教后記,又稱為教后小結或課后小結,是指教師上完一節課后,及時分析總結這節課的成敗得失并簡明扼要地將心得寫在教案上,是教案的組成部分之一。對小學語文教師來說,寫好教后記對提高個人教學素養、總結教學經驗、提高寫作水平都有益處。筆者以小學語文課為例,談幾點寫好教后記的經驗和思考。
記什么
目前,在農村小學特別是中心學校,由于班級人數多,小學課堂教學中由于時間緊、容量大,加上教師不時有疏忽的問題,往往會在課堂上出現知識點的遺漏,或者是教學方法上的不得當,甚至是知識性的錯誤。如果不把這些問題及時記下來,采取必要的補救措施,就有可能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低下,學生課業負擔過重。因此,認真寫好教學后記能促進教師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在提高教學效率的同時也減輕學生許多不必要的負擔,具有雙重功效。
在新課改背景下,很多課堂教學活動都需要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但是,哪一節課、哪些內容需要小組合作學習,這需要教師自己掌握和安排。比如,有些內容自主學習就可以掌握或理解,但老師卻安排了小組合作學習,一課堂下來,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效果不明顯,課堂教學秩序也混亂,沒有達到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課程安排和目標都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教學效果不好。面對這種情況,教師在課后就需要反思,需要總結,認真思考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教學中哪一環節出現了問題,或者小組合作學習的哪個環節上出現了問題。這一堂課上,自己的成功之處在哪里,失敗之處又在哪里。把這種思考和探究行諸文字,就是教后記的內容之一。這樣,在下一課或以后的教學當中,就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并且會把自己的成功之處進一步發揮,避免重復以前的不足和失敗,使自己的教學素養和研究能力提高。這樣,久而久之,教師的教學能力、把握課堂的能力、反思和研究的水平就會自然而然提高。這也就是所謂的在教學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學。
怎么記
以閱讀教學為例,新課標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p>
對于小學生來說,如果教師以自己的閱讀體驗為基礎,并把閱讀過程中的情感心得直接告訴學生,這樣,學生就會有一種先入為主的閱讀體驗“信賴”,即認為老師所說的是正確的,從而接受或努力向老師所說的方向上思考。這種把教師的理解直接告訴學生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說是束縛了學生的閱讀想象和體驗,從而使學生的閱讀過程成為一種形式,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并沒有產生多少情感體驗,而是直接接受了老師的分析和觀點。
在教學中經常會遇到這種情況。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和思考,筆者在教后記中進行了反思和總結,并產生了一些心得:個性化閱讀就是指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個性,個性化閱讀要求教師重視、珍視閱讀主體(學生)對客體(文本)的不同認識和感受,并營造與之相適應的教學環境,即條件、氛圍讓閱讀成為個體體驗和形成自我認知的過程。
例如,在教學童謠這一部分時,讓學生自由去讀文中的三首童謠,學生讀的方式很多,用活潑的語氣讀,用舒緩的語氣讀,用拍手的方式讀等等。在讀的過程中,讓學生自己體會童謠內容和童謠帶給自己的快樂等,這是閱讀教學的基本原則,也是教師需要用心去設計的內容。這是文本本身的遷移,又是對自己情感的遷移。誦讀童謠洞開學生的心門,引領學生到達情感彼岸,潤澤學生的情感,使課堂呈現出朝氣蓬勃的活力。
課堂教學是教學過程的關鍵和中心環節,其效果如何直接關系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因此課堂教學結束后,寫好教學后記可以幫助教師積極地走向教學反思,對課堂教學中諸環節進行自我評價,查漏補缺,尋找原因。只有做到這一點,才能真正向課堂45分鐘要質量,要效率。
當然,寫好教后記有很多方法,不同的教師,授不同的課都可以有不同形式的教后記,但教后記有一個基本內容,即記教學中的“得”,記教學中的“失”,記教學中的“疑”,記“再教設計”。只要把握好這幾點,就可以寫好教后記,總結得失、反思研究,提高教學效率,進而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成為一名研究型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