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課標分析
課標要求:描述地球所處的宇宙環境,運用資料說明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課標解讀:以“了解地球所處的宇宙環境”為教學主要線索,引導學生運用資料(如地球在太陽系的位置圖、太陽系八大行星相關數據圖表等),說明“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普通又特殊的行星”這一重要結論,其中“地球上為什么適宜生命存在和繁衍”是探究分析的重點。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天體的主要類型和天體系統的層次,描述地球的宇宙環境;運用資料說明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能用比較分析的方法解決有關地理問題。
過程與方法:通過網絡等媒體,收集天文信息及圖片,豐富對宇宙環境的認識;能繪制示意圖說明地球所處的宇宙環境;利用圖表分析方法和比較法探究地球在太陽系中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了解地球所處的宇宙環境,樹立宇宙是物質的和運動的科學宇宙觀;通過地外文明的探討活動,一方面激發學生熱愛科學、勇于探索的精神,另一方面培養學生珍惜、愛護人類共同的家園——“地球”的意識;通過觀賞天體照片等相關多媒體信息,激發地理審美情趣。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了解天體系統的級別和層次,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條件。
難點:比較、分析和歸納太陽系八大行星的數據資料,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條件。
四、教學方法
主要采用圖解法、表解法和數據分析法。用圖解法或表解法探究天體系統的結構層次,總結出人類對宇宙的認識規律;用數據分析法探究太陽系八大行星獲得的太陽輻射能、表面溫度和水分狀況等特點,理解地球具有生命存在條件的原因。

五、課時安排
2課時
六、教學過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