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節約意識是一種良好的健康的思想狀態,它有著極為深刻的意義。當前節約意識在工作當中仍未完全樹立,甚至屢屢出現蔑視節約的情況。這將會嚴重影響到共青團工作的效率與后續的發展。筆者以政治與行政學院團委為例,結合自身在秘書處的工作經驗,探討共青團工作缺乏節約意識的原因,以及培養節約意識的途徑。
【關鍵詞】節約意識 共青團工作 運用
一、“節約”之義
(一)“節約”的含義
“慶忌居處恭儉,食欲被服尤節約。”(《漢書·辛慶忌傳》)可以被認為是最早提出“節約”這個詞的文獻。“節”是“節省、節制”,“約”則為“儉約、約束”,節約的通俗理解是一種樸素的處世方式。節約是一種美德,古往今來,無數仁人志士,用自己的言行詮釋著“節約”的真諦。在古代,諸如,“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惟儉養德,惟移蕩心。居上能儉,可心導俗,居上而移,必至厲民”、“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等等,無不折射出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文化傳統以及深入人心的民族道德。然而,到了我們今天,節約有著更加深層的含義,節約更多地是指對資源的節約。
(二)“節約”的意義
1、有利于緩和資源供需矛盾。
2、有利于落實可持續發展戰略,建設節約型社會。踐行節約是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必然要求,可持續發展戰略是我國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針對我國國情的基本戰略,做好了節約就是對可持續發展的貢獻。同時,節約這一思想與行為也是建設節約型社會的應有之義。
3、有利于把光榮傳統與時代精神結合起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的新時期始終遵循著節約這個原則,把節約意識貫穿到各項工作中。
作為中國共產黨事業的助手與后備軍,共青團員也必然要做到節約。同時,共青團的工作承載著為我黨培養人才的歷史使命,因此,這對整個共青團的工作提出了樹立節約意識的時代任務。
二、共青團工作缺乏節約意識的原因
當前在共青團工作中缺乏節約意識的現象頻頻發生,工作思路中漠視節約的態度屢見不鮮,更有甚者,許多共青團團員、團干不僅沒有帶頭厲行節約,反而充當著奢侈浪費的代言人。
談到節約,在各級團委中與節約有著密切關系的,可能就是既管理著經費又協調著整個機構運轉的部分——秘書處。我們知道,在較為完善的組織架構中,不管是哪一級別的團委基本都會設立秘書處這一部門,秘書處自其誕生之日起便肩負著管理經費、物資的使命。秘書處作為團委的中樞部門,充當聯系上下的橋梁與鈕帶,能夠縱覽全局,宏觀把握。
筆者通過在秘書處工作中親身實踐的經驗及對團工作的積極思考,認為當前的共青團工作缺乏節約意識,這些“不節約”態度與現象的出現將會嚴重影響到共青團工作的質量與其在廣大團員青年心中的形象。共青團工作普遍缺乏節約意識的原因,筆者認為有以下幾類:
(一)主觀因素的影響
1、團員青年的特點
團章第一章第一條規定:“年齡在14周歲以上,28周歲以下的中國青年,承認團的章程,愿意參加團的一個組織并在其中積極工作、執行團的決議和按期交納團費的,可以申請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共青團員是指共產主義青年團的成員。他服從于共產黨的領導,信仰共產主義,是次于共產黨員的共產主義者,是共產主義青年團的成員之一。和對共產黨員的要求一樣,要求共青團員有先鋒模范作用,在青年學生中起到良好的帶頭作用,在實踐中鍛煉自己,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名共產黨員。
團章規定團員必須在14周歲以上,28周歲以下,正好符合了通常意義上人們對青年的界定。團章之所以對入團有年齡的限制,是因為人的知識是隨著年齡增長的,人的興趣、愛好和要求,也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有所變化。共青團是青年的組織,它的教育內容和活動形式,都是根據青年的特點決定的。這使得共青團的工作具有鮮明的青年特點,也是共青團區別于其他群眾組織的一個特點。這一規定還保證了團員隊伍的流動性,是團組織不斷吸收先進青年加入,保持團員數量相對穩定和持續增長,保持團員隊伍具有朝氣蓬勃的戰斗力的重要保障。
2、80末與90后的特征
按照目前我委干部的年齡分層來看,基本上屬于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青年,都是沐浴在改革開放的春風中成長起來的一代。一般來說,這一代人享受的物質條件較為豐厚,普遍有種優越感,不懂得艱苦奮斗的含義,更加不會去體會節約的深層意義。因此,相對來說,這一代的團干部或多或少的沒有把思想意識端正起來,不能真正做到節約。這點在城市的學生身上表現得尤為明顯。當然,這里說的是大部分同學,也不排除個別比較優秀的學生能夠自覺樹立節約的思想意識。但就總體而言,我委想要建立節約型的團委還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二)外部環境的影響
1、時代背景
伴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特別是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消極的方面,如過度追求物質享受,輕視勞動與創造;極度崇拜金錢和權力,漠視社會公德;攀比財富,鄙視節約,對物質和利益的無限追求等等,這些對大學生的價值觀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物質的極大豐富給大學生帶來了巨大的消費誘惑,商家及傳媒的宣傳極大刺激了大學生的消費欲望。而同時,大學校園不可避免地處于各種物質消息的包圍之中,商業化的氛圍嚴重破壞了校園應有的純潔的學習和學術氛圍,并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大學生。
這樣的客觀時代背景,借助經濟的外殼反映在人們思想意識層面上,那便是追求更為享受的生活,不愿意為節約而犧牲自己的個人利益。
2、地理位置
政治與行政學院地處華南經濟大省廣東省的省會廣州,經濟發展迅速,人們的生活水平較高,從而消費水平也較高。此時又正是我國經歷了改革開放三十余年發展的關鍵時刻,某些腐朽思想觀念仍未轉型,跟不上經濟發展的步伐,經濟與文化不同步發展。盡管我校是以師范類為主的綜合性大學,艱苦奮斗,為人師表更是我校的校訓和立校之本,但由于外面的誘惑實在是太多。廣州的國際大都市形象與經濟的飛速發展,再加上先富階層放縱生活方式的影響,很容易產生追求物質享受,輕視精神價值的傾向。可以說,節約意識的淡漠也成為了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3、學校、學院環境
我委全稱為共青團華南師范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委員會,我委受共青團華南師范大學委員會(校團委)和中共中央華南師范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委員會(院黨委)的共同領導,督促及支持我們的工作。對于我們這個經費來源相對獨立的組織來說,我們的經費主要是由負責學生工作的黨委副書記管理,并由我委秘書處全面管理經費的使用。我們每個學期分次從副書記賬號中取出定額的經費,供本學期活動之所需,剩余者可留作下學期之用,不足者只能自行解決。這些經費也主要來自學校財務處的固定撥款。
作為一個二級團委,又是本校擁有一定名聲與威望的團委,每學期的經費固定且充足。這就難免使得我委中的部分同學有種“不需要節約”的思想。這種思想是極其不正確的,嚴重的還會影響到我委的長遠發展以及日后工作的開展。我委是我院兩大學生組織之一,相對來說,我院的整體節約意識不強,沒有一個在節約方面起來帶頭或示范作用的組織的出現。且我委的上級組織,校團委也很少開展培養青年團員節約意識與良好的行為習慣的活動。
三、如何樹立節約意識
既然節約如此重要,而現狀卻讓人堪憂,如何來提高共青團工作的節約意識,筆者在此提出拙見。
(一)帶動效應 榜樣示人
首先加強共青團干部的節約意識,使其帶動其他同學自覺遵守。本身團員就是有較高思想覺悟,能夠起帶頭示范作用的優秀青年。作為團委的干部就更應該帶頭踐行節約準則,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感染與教化身邊的同學,使之能夠明確自己的目標,真正做到節約。團委的干部要以身作則,起到表率作用,帶頭履行各項行為規范。
針對我委的情況,對于我們的干部,我們例來都是有比較嚴格的要求。因此我委要求我們的干部要做到自律,并通過自己的言行感染身邊的同學,最終形成節約型的小環境。
(二)營造環境 全員節約
營造良好的環境,上至團委書記下至普通干事都要明確節約的價值和意義,并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維護團委的清廉形象,向節約型團委邁進。我們要通過每一位團委成員的努力,做到節省經費,高效利用每一分錢,并使人員的組合達到最優。
除了團干部的榜樣作用之外,我們也要通過各項建設活動,把團委建設成節約型的團委。近期我委書記針對我委實際提出工作方向,即“務實、創新、高效、節約“八字方針。在方針中,已明確把“節約”提到了戰略的高度,成為我委工作的目標與方向。與此同時,培養節約型人才也是我委在新階段的目標,這得依靠全員的共同努力。
(三)面向基層 加強教育
八榮八恥中,倡導“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以驕奢淫逸為恥”。大學生應以檢樸為美,淡泊明志,在市場經濟的大潮沖擊下保持清醒的頭腦,歷練出抵御誘惑的精神品質,自覺克服享樂主義、個人主義,夯實成就大業的心理和品德基礎。
共青團工作的開展離不開廣大基層團員的積極參與和配合,團員的參與是我們共青團工作得以開展的群眾基礎。因此,強化團員青年的節約意識,可以通過舉辦各種各樣的活動。可喜的是,我委已在部門工作中傾向于此方面。如在前段時間我委倫理研究會計劃開展的溫馨小提示活動,即在校內各打印店貼出小提示,提醒顧客雙面打印以及合理利用紙張,還在課室大樓與學院一些公共的洗手池旁貼上溫馨小提示。新學期,我委將堅決貫徹新的工作思路,把節約落實到工作之中。
(四)變廢為寶 循環利用
節約也要求對資源的高效利用,一些廢棄的資源如果利用得好,也會成為寶貴的財富。我委青年志愿者協會,定期會舉行諸如廢品回收和義賣等活動。作為團員應積極參與到廢品回收、義賣等活動中來。我們可以把辦公室的廢紙收集起來拿去賣,把得到的錢留作經費。打印的時候要求必須是打印成雙面,杜絕紙張的浪費現象。并把現有的物品歸類放好,列出標簽,絕不重復購買。■
參考文獻
①劉韻,《論大學生節約意識的培養》[J].《法制與社會》,2008(2)
②陳清蓮,《增強節約意識 建設節約型獨立學院——以西南大學育才學院為例》[J].《時代人物》.2008(4)
③吳純,《將節約意識融入每一個細微的工作環節之中》[J].《高校后勤研究》,2006(4)
④鄧蓉,《教學中培養 行動中強化》[J].《班主任之友》,2006(3)
⑤趙佳鈺、王鐵軍,《論黨政機關工作人員節約意識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東北電力大學學報》,2008(5)
⑥邱德明,《論和諧校園中大學生節約意識的樹立》[J].《世紀橋》,2009(4)
(作者單位:華南師范大學)
責編:葉水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