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電視市場的發展,電視節目主持人的角色也在發生變化,對主持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筆者認為,一個優秀的主持人,應當是一名優秀的記者,應當做真實的自己,應當是具有創新能力的策劃人。
【關鍵詞】電視 主持人 記者 策劃人
中國電視節目主持人是1980年開始與觀眾見面的,迄今已近“而立”之年。相比發達國家來說,我國的電視起步較晚,主持人起步更晚,但發展的速度極快。從《為您服務》里的中國熒屏第一人沈力、到《空中之友》里的空中第一人徐曼,從最初的播音員、報幕員、司儀,到如今的娛樂主持人、脫口秀主持人、真人秀主持人等等,回望我國二十多年的主持人發展歷程,電視屏幕上主持人的形象也越來越鮮明,風格定位也日趨成熟和專業。然而,為了不斷地積累自己的各種業務技能和實踐經驗,以應對觀眾越來越挑剔的眼光,主持人的角色也悄然發生了變化,他們逐漸從播音室里,走到了新聞現場,成為記者;從聚光燈下,走到了觀眾身邊,成為朋友;從臺前走到了幕后,成為節目的靈魂。
一個優秀的主持人,應當是一名優秀的記者
記者型主持人是這些年出現在行業里的一個熱詞。從演播室走到新聞發生的現場,主持人成為采訪一線的記者,于是出現了“記者型主持人”的稱謂。這樣的主持人不僅要具備電視節目主持人的一般特征:容貌好,形象佳,語言標準,行為大方,能說會道,同時還要具備記者能采能拍,能寫能編的個性特點。由于身兼記者與主持人的雙重職責,因而,就素質而言,也許比單純的主持人還要高出一籌。
在央視的《新聞調查》里,我們經常看到這樣一位記者型主持人,她從容淡定、知性婉約,極具親和力的外表和駕輕就熟的表達能力讓很多觀眾過目難忘,她就是柴靜,一個內外兼修的記者型主持人的出色代表。
新聞敏感是記者發現和識別新聞價值的能力,以及政治和業務水平的集中表現,也是靈感思維在新聞采訪活動中的體現。采訪是記者型主持人的一項基本功,他的采訪活動與其他普通電視記者的采訪既有共性,又有個性。共性在于二者的采訪都遵循采訪活動的規律,個性在于記者型主持人的采訪是為了突出權威性。這種權威性最重要的體現就是善于在新聞事件現場作現場采訪、現場報道、甚至現場點評,觀眾能清清楚楚地看到他的采訪業務水平和新聞敏感程度。這就要求記者型主持人盡可能地深入到節目制作中去,宏觀上具有全方位編輯意識、節目意識,又要仔細感受個別細節,每一個小環節都盡可能考慮周全、到位,包括每一個轉場如何轉、串場如何串、述評如何評等,就是說,在他的節目創作思維活動中,主持意識、采編意識同時進行,并在實踐中達到高度統一。在某種程度上說,記者型主持人參與節目創作越深入,做出的節目效果也就越好。
一個優秀的主持人,應當做真實的自己
電視節目主持人職業是智慧的職業。他需要主持人有思想、有知識、有閱歷、有品位,有自信,機智靈活、鐵齒銅牙,成熟穩定。這些都基于深厚的學識和文化底蘊。我認為,主持人更大的智慧在于充分展現自己真誠自然的本色。主持人的“真我”表現對觀眾是最具吸引力的,這種“真我”的表現必然將主持人完整的精神世界展示給觀眾,同時又展示著人格的魅力。
羅京老師之所以受到那么多人的尊敬,與其聲音嚴肅、莊重的播音形象,以及良好的職業操守和道德風范,綜合形成的獨特人格魅力有著直接的關聯。節目之外,他資助窮困山區的孩子上學,一同下地種田,他誠摯的話語發自內心,凝重的表情沒有任何做作,這些無不是其人生觀、價值觀的自然流露。當人們了解了一個真實的羅京之后,對這位英年早逝的優秀主持人更加敬仰。
電視本身是一種遠距離的傳播工具。主持人在節目中起了一個使節目與受眾之間的距離相對縮短,加強傳播效果的作用。主持人通過現場采訪,熱線傳遞,通過親切而平易近人的語調表情,與受眾進行著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交流,舉手投足,言談說笑之中流露的是一個人的思想境界,那發乎于情的真誠坦蕩、善良親切本身就是一種魅力。如果一個主持人在日常生活中是心胸狹窄、脾氣暴躁、冷漠無情的人,那么主持節目時,他就不太可能準確地把握好節目的內容和情感,更不可能產生使人信賴的自然真實的個性魅力。至于那些思想道德水平低下,群眾已對其產生不良印象的人,不僅使受眾缺乏信賴感,而且也毫無魅力可言。
央視著名主持人白巖松曾說:“要成為一個好的節目主持人,首要條件應當看他是不是一個獨立而大寫的人,是不是一個擁有內涵并使之在主持人位置上釋放自如的人。”別出心裁也好,奇思妙想也好,什么都不如真誠和自然來得重要。優秀的主持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風格,但他們有個共性,就是都很真誠、自然,無論在主持節目的時候、還是與觀眾溝通的時候,他們都是在真誠的表達自己,像兄長、朋友或同事,讓觀眾感覺像一個身邊的人、一個大家的代言人,所說的也是自己想說的心里話。觀眾的親近感會油然而生。
一個優秀的主持人,應當是具有創新能力的策劃人
在現實情況中,由于主持人的素質不同,有些主持人是可以通過幕后班子的支撐,在短時間內,當一個優秀的節目主持人的,但是如果他不積極地探索,不積極地參與節目的策劃,就將前途堪憂。
一個優秀的主持人應該具有多元的能力組合,全方位的把握和主宰節目,并且具有超前意識和審美意識。
傳統的主持人僅僅是完成稿件的播報,相對于欄目來說,只是一個表現形式,而不具備實際的內容,或者說主持人這個角色其實是可有可無。而如今,凡是受到觀眾喜愛的電視節目,主持人都已不再是節目請來完成最后播出環節的“客人”,而應當是招呼受眾享受視覺盛宴的“主人”。這就要求主持人必須盡可能的參與到節目策劃中,以增強自己的責任感,自覺追求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始終不忘節目的傳播意圖,時刻把握節目的制作進程與內容選擇,通過對節目的不斷參與,找尋到吸引受眾、滿足受眾的最佳切入點和內容,使自己與節目有機融合,增強節目的生命力和競爭力。
主持人參與節目策劃有利于采編播各個環節之間緊密合作,使整體節目流程的銜接更加科學和通暢。現在,很多優秀的主持人都是來自于一線的記者,他們不僅僅有熟練的采訪技巧,還掌握著后期編輯技能,甚至可以獨立完成除播出之外的整個節目制作流程。這些并非主持人專業技能的掌握,使他們對自己所主持的節目從內容到形式具備完整地體驗,在參加策劃、采訪、編輯等的過程中,對事件真相的來龍去脈以及背景等熟知于胸,這樣便能夠在主持節目時比較準確地表達事件的本質,語言和感情的運用也更加準確自如。
著名節目主持人徐曼說:節目和主持人和編輯形成了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主持人參加節目生產的全過程,從節目主題的確定到節目的合成制作,成了節目真正的主人,而不是像過去那樣念稿子就完事。由于主持人了解、熟悉、掌握了節目的各個環節,隨時了解節目的意圖,隨時與編輯交換意見,在制作節目中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在主持節目的過程中可以隨時與觀眾交流,準確把握受眾的心態和要求,調動起受眾參與的熱情,有的說,說的生動,說到點子上。
主持人的創新思維是主持人的靈魂。節目創新所涉及到的因素很多,但歸根結底還是人的因素,尤其是主持人的因素。從某種意義上講,主持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創新意識決定了節目的成敗。
主持人在一檔節目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許多名牌節目,總和它的主持人的名字和形象聯系在一起,國外的電視界把主持人看成決定節目成敗的關鍵人物,人們往往因為愿意看特定的主持人而看一個特定的節目,因為這個主持人而牢牢記住這個節目。
如果說裝束是主持人的外在表現,那么主持人內心對主持行業的熱愛、對觀眾的尊重,以及對電視行業的敬業才真正是主持人做好節目的支撐。節目主持人做的是一份出聲露面的工作,他可以利用各種方式來為自己的節目進行各方面的創新,但一定要明確,自己就是節目的主干,要做一個有思想、有靈魂、有個性的節目主持人,發揮自己的創造性讓節目更具特色。■
(作者單位:安慶電視臺)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