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低碳經濟的國家戰略地位日益凸顯,有關低碳經濟報道逐步升溫。地方媒體應審時度勢,找準現階段低碳經濟報道的著力點,一、在發展觀念上,將低碳經濟納入科學發展觀的思維框架;二、在低碳技術創新上,促進城市低碳產業的發展策略;三、在產業發展上,推動傳統產業進行低碳化改造;四、在拓寬低碳思路上,農業也是低碳經濟的“大戶”;五、在生活方式上,積極倡導全社會走低碳消費之路;六、在城市建設上,努力引導打造低碳城市。
【關鍵詞】低碳經濟 經濟報道 著力點
隨著低碳經濟的國家戰略地位日益凸顯,有關低碳經濟報道逐步升溫。不少報道對反思發展方式、增進社會共識、拓展國際視野等方面非常有價值,但也有一些報道在報道基點選擇、報道重點把握等方面出現偏差。地方媒體應審時度勢,找準現階段低碳經濟報道的著力點,為當地經濟穩定、健康轉型力盡呵護之責。
一、在發展觀念上,將低碳經濟納入科學發展觀的思維框架
低碳經濟是低碳發展、低碳產業、低碳技術、低碳生活等經濟形態的總稱。實行節能減排、探索循環經濟、推行低碳經濟,是我們迎接氣候變暖挑戰、為國家和全球可持續發展作貢獻的主動擔當,在發展觀念上,理應將低碳經濟納入科學發展觀的思維框架中來。
安慶市大觀區循環經濟工業園以發展循環經濟為目標,以延伸安慶石化產業鏈為載體,走高科技、生態型、精細化發展的路子,正在努力建設成為安慶市的新型工業基地和可持續發展的現代化的生態型園區。作為市一級報紙,我們將很多精力放在這個園區低碳經濟科學發展上,刊登了《大觀經濟開發區實現生態與發展“雙贏”——入園企業先過環保關》等一批倡導科學發展的稿件。
二、在低碳技術創新上,促進城市低碳產業的發展策略
媒體必須始終強調,將低碳技術創新作為建設創新型城市的重要基石,是面向未來的戰略性選擇。我們盡力了解先進地區低碳產業發展節奏,廣泛報道國內外低碳經濟發展的最新成果;尤其是關注一些企業與發達地區合作研發低碳技術,使我們的低碳技術保持與先進地區乃至國際同步;與此同時,我們十分關注堅定地走自主創新的低碳產業發展道路的典型。在選擇低碳技術創新報道方面,我們十分注重那些大力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與品牌的典型,始終將目光盯在安慶石化這家央企上。如《安慶石化科技創新改造工藝 低碳節能持續發展》等報道。
在報道推進低碳經濟發展中,我們樹立低碳發展靠政策、更靠科技的理念,對我國開展研究的潔凈煤技術、近零排放電廠、煤制油、光伏發電系統、風能技術、地熱、生物質能等新能源領域的每一次進步,我們都不惜版面、不惜筆墨進行報道推介。
三、在產業發展上,推動傳統產業進行低碳化改造
媒體要提醒業界重視對傳統產業進行節能減排等低碳化改造。安慶市過去是小水泥、小造紙、小煤窯等“五小”企業的大市,市里對改造無望的“五小”落后產能,該淘汰的淘汰,絕不手軟;對大部分高能耗產業進行工藝、材料、流程等全方位低碳化改造,更大限度提高資源生產率及能源利用率。《安慶日報》常年開辟專欄,加強這方面的報道,起到很好的社會效果。對傳統高能耗產業進行低碳化改造,是一項具有戰略意義的舉措,我們著重引導全市人民充分認識其引領未來產業升級、探索低碳經濟發展道路的先導性價值。懷寧縣曾經是小水泥、小石子廠的生產大縣,我們連續幾年進行追蹤報道,并探尋水泥行業低碳發展的路子,起到很好的社會效果。近年來,這些地方小水泥生產已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節能環保的懷寧海螺和樅陽海螺兩家大型現代化水泥企業。
四、在拓寬低碳思路上,農業也是低碳經濟的“大戶”
安慶市是農業大市,我們結合農村人口占多數的現實,大力倡導發展小規模、散點式能源生產和供給。如普及小水電、農村沼氣、太陽能熱水器、生物質能利用等技術,政府在投入上予以政策扶持。這也是擴大農村內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抓手。數據顯示,僅農村秸稈和薪柴一項,一年可利用量達上萬噸標煤,可占安慶商品能源總量的15%。這些小規模能源供給可能不起眼,但在安慶,算上500多萬的農村人口總量,就是一個十分誘人的數據。例如我們在2009年報道的《小秸稈破題大能源”——“低碳經濟”催熱新一輪生物質能源熱》等一批稿件,就是為農村新能源領域的每一次科技進步搖旗吶喊。
我們還樹立農業節能大有作為的理念,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在宣傳中,我們重點對以下五個方面進行重點報道:1、推進鄉鎮企業節能,尤其是加強鄉鎮企業能源消耗管理和節能設備更新改造;2、推進農業機械節能,更新淘汰部分老舊農業機械,推廣節能型柴油機、燃油添加劑等節能產品;3、推進畜禽養殖節能,充分利用太陽能調節畜禽舍溫度,降低畜禽舍加溫和保溫能耗;4、推進農村生活節能,更新改造傳統的省柴節煤爐灶和節能炕;5、推廣保溫、省地、隔熱新型建筑材料,發展節能型住房。例如,筆者采寫的《明年我要爭取拿個農業“低碳獎”》,報道了懷寧縣全國種糧大戶宣益彬,不僅是種糧的模范,而且還表明了要走農業低碳發展道路的決心和信心。
五、在生活方式上,積極倡導全社會走低碳消費之路
改革開放以來,媒體在以往的宣傳中大多重視了人們生活品質的提高,而忽視了資源占有和浪費狀況的增加。例如宣傳私家汽車成了都市人的代步工具,總是洋溢著自豪的感情。殊不知,隨著汽車消費的增加,所引起的能源消耗、道路建設、廢氣排出、停車場占用土地、市區部分場所停車難等一系列問題都會接踵而至。所以,我們在宣傳中,要提倡新的合理的消費觀念,特別是反對一次性耗費資源的消費觀念,更反對耗費資源的高消費觀念,如豪華包裝現象等。
我們還應樹立全社會都應是節能減排行動受益者的理念,并在新聞報道中身體力行。如今,各媒體都在有意識地宣傳生活節能小常識,倡導節約新理念,如在單位,提高紙張的利用率,增加電子耗材的重復使用率就是做到了節能減排。在家里,不論是煤氣還是天然氣,燃燒過程中都會排放二氧化碳,因此,在做飯時盡量減少其燃燒時間;家庭中盡量使用節能燈,減少用電時間,做到隨手關機和及時關掉待機的家用電器;如果購買私家車,最好選擇經濟型汽車,在不影響正常生活的前提下,每個人都盡可能多地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總之,大到人類生活的地球家園,小到我們每個單位、每個家庭、每個人,都應當樹立循環經濟理念,以此延緩全球變暖的腳步,保護地球母親。
在全社會提倡新的低碳消費方式。這既是在環境資源稀缺的背景下提高生活質量的一種消費方式,也是對低碳經濟的有效引導和促進。
首先我們在消費觀念上倡導“低碳消費”、“綠色消費”、“環保消費”的消費者責任,同時對公共消費設定“綠色限制”,培育全民低碳意識,營造低碳消費文化氛圍,讓全社會逐漸告別“過度性消費”“炫耀性消費”“一次性消費”“便捷消費”等消費陋習。例如在2010年春節,筆者采寫的《低碳生活融入虎年春節》在 《安慶日報》頭版頭條上刊登,反響很好。我們還報道了《低碳生活悄然進社區》、《岳西縣有個低碳鎮》等。
六、在城市建設上,努力引導打造低碳城市
從2006年起,安慶市開始大規模進行“雙百”城市建設(興建100平方公里,100萬人口),我們在注重報道城市不斷擴張的同時,更加注重報道建筑節能改造。樹立建筑節能的理念,引導建筑行業科學發展。建筑節能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現在95%的建筑是高能耗的建筑,目前建筑節能潛力巨大,可以挖掘節能潛力的三方面包括節能設計、節能運行、行為節能。目前建筑節能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法規建設的滯后和過于原則性,缺乏可操作性;對建筑能耗現狀認識不清,大樓里的照明和空調不能分別裝表;建筑能耗統計缺位和不統一;設計保守,運行管理水平低,存在著設備大馬拉小車的效率低、浪費大等問題。我們主要宣傳解決這些問題的好思路、好辦法,引導建筑行業科學發展。
《21世紀經濟報道》關于低碳經濟的系列報道給我們地方媒體很大啟發。如關于建設摩天大樓成熱潮的報道。專家們認為,這與低碳經濟不吻合(2010-1-28)高樓競賽在很多二線城市正在開展,地方政府很渴望建設地標性建筑。我市也出現類似苗頭,我們在報紙上也作出相應的反應。
作為地市級媒體,既要掌握低碳經濟報道的火候,又要盡可能地具有前瞻性地引導。
發展低碳產業,沒有現成的樣板。一座城市必須根據自己的發展現實,理性探索自己的低碳產業發展道路,作出符合市情的戰略選擇。作為地市級媒體,要在制度設計上引導消費者為低碳產品“埋單”。比如韓國實行“低碳產品換現金”和“碳積分”制度,如果購買二氧化碳排量低或待機耗電量低的產品就可按購買金額給予一定比率的積分,并可像現金一樣使用;我國有學者曾提出實行碳排放累進稅制,即以給每個人一定的碳排放量,超出之后就得交稅,超得越多稅率就越高,這也是一種引導綠色消費的設想。另外,媒體還要引導企業推行低碳消費方式,推進企業生產性消費低碳化。等等。
低碳經濟暗合了經濟發展大勢。金融危機、氣候變暖,讓低碳經濟迅速上升到新一輪產業調整方向的戰略地位,這也是我們產業發展向更高階段邁進的順勢作為。然而,“有方向、沒路徑”,是目前地方低碳經濟發展的普遍尷尬。所謂“有方向”,是指低碳經濟已經成為各地新一輪產業革命的明確目標,各主要經濟體都在探索為低碳經濟騰挪產業發展空間。所謂“沒路徑”,是指發展低碳經濟還沒有一副清晰的路線圖。無論是發達地區還是相對落后地區,大家都在“摸石頭過河”,各地因為資源稟賦、發展階段、經濟結構、人口規模等不同,必然選擇不同的發展路徑。
總之,發展低碳經濟、促進節能減排,這是應對氣候變化的客觀需要,也是調整結構和產業升級的主攻方向。各地都在大力開展以節能降耗、發展循環經濟為核心的企業技術改造,積極發展以綠色經濟、低碳經濟為重點的新興產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作為市級主流媒體,我們在促進發展低碳經濟方面大有作為。■
(作者單位:安慶日報社)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