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何提高地方黨報經濟新聞報道質量,筆者認為,要改變對經濟新聞報道的認識,培養專業的地市黨報經濟新聞報道隊伍,準確把握報道視角,創新報道模式。
【關鍵詞】地市黨報 經濟新聞 經濟報道
隨著區域經濟的發展,經濟新聞報道在地市黨中報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及時、準確、客觀地報道地方經濟的發展變化,指導社會生產生活,引導各種經濟活動向正確和良性方向發展,成為地方黨報經濟新聞報道的重要職能。這就對地方黨報經濟新聞報道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提高地方黨報經濟新聞報道質量,成為各地報人面對的緊要課題。筆者以為,提高地方黨報經濟新聞報道質量要改變對經濟新聞報道的認識,培養專業的地方黨報經濟新聞報道隊伍,準確把握報道視角,創新報道模式。
改變對報道的認識
提高地方黨報經濟新聞報道質量首先要改變對經濟新聞報道的認識,要從單純宣傳地方經濟發展的成績,轉變到發現地方經濟運行中的問題,預測經濟發展形勢和為讀者解惑方面。
以往地方黨報經濟新聞報道主要集中于單純宣傳地方經濟發展的成績,宣揚大好形勢,為干部群眾鼓勁,地方黨報經濟新聞給人的感覺就是一堆數字,就是地方政府領導將來經濟工作的打算計劃,而讀者并不買帳,沒有人愿意看枯燥的數字和領導的工作打算,實際效果并不理想。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對地方經濟信息的需求越來越強烈,越來越需要媒體對微觀經濟信息進行權威解讀。對于本地的經濟熱點、焦點問題,如果地方性媒體沒有原創的、有一定思想深度的報道,就會給人以淺陋之感,很難讓受眾滿意。這就要求地方黨報要積極轉變對經濟新聞報道的認識,更多從經濟運行的規律出發,研究地方經濟的發展,把握地方政府經濟發展策略和細節,發現經濟運行中的問題,預測發展形勢,為讀者解疑釋惑,引導社會經濟生活。
當下,地方黨報面對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一方面要堅守黨報輿論陣地,堅持黨性,傳達黨和政府的聲音,另一方面又要走進百姓,使黨和政府的聲音進入千家萬戶,聽取群眾呼聲,反應民情民意。為此,地方黨報一般強調都市化發展,更多關注民生新聞,加大民生新聞的力度和密度,但對通過提高經濟新聞報道質量,從更高層次吸引讀者認識不夠。應該說,民生新聞和經濟新聞是地方黨報貼近生活,貼近市場,走進百姓最重要的兩條途徑。
作為地方黨報,要能在經濟新聞報道中發現問題,預測發展形勢,為讀者解疑釋惑,引導社會經濟生活,就要提高報道的權威性、專業性和精深性,相對于全國性、專業性報紙而言,這對地方黨報有一定的操作難度。因此,很多地方黨報嘗試把經濟新聞報道地方化、溫情化、社會化。在這種理念指導下的經濟新聞報道,往往止于對地方經濟數字的簡單解讀,日常生活的打理和服務等瑣碎事件,陷入“千家一言,看開頭知結尾”的困境,經濟新聞報道往往越辦越萎縮,淪為時政和社會新聞的陪襯,還不能像社會新聞那樣具有吸引力與可讀性。而且很多地方黨報沒有經濟記者,所謂的經濟新聞報道不過是來自各跑口記者或者行業部門的信息,而這樣的報道往往因為作者缺乏經濟方面的專業知識,更多是像報告。所以,地方黨報不應該因為困難而放棄對權威性、專業性和精深性的追求,應該逐步建立自己的研究隊伍,對經濟運行規律進行分析,培養更專業的編輯記者。另外可以更多利用社會資源,各地都有當地的專家學者,地方黨報應該積極聯系,建立固定聯系的專家學者群。
視角的準確把握
由于特定的國情,近幾十年,國人對于經濟的認識經歷了巨大的變化,而相應的經濟新聞報道的理念,也在發生著轉變,從強調專業化視角轉向人們的生產生活、經濟現象?!督洕胄r》節目制片人高先民說:“經濟的內涵已經改變了,過去經濟是一個圈,圈內是經濟,圈外是其他領域,截然分明?,F在經濟是看世界的視角和尺度,任何題材都可以作經濟的解讀,尤其是過去一些不被納入經濟報道領域的話題,在表象背后,都是經濟問題,這就拓展了報道的空間?!苯洕鷪蟮赖念}材不僅僅是當地政府發展經濟的成績、地方企業動態的經濟數據,也不僅僅是財經、證券和投資,而是擴展到更廣闊的社會生活。在市場經濟快速發展,各種資源越來越市場化,社會價值觀日益多元化,利益取向日益多元化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題材都可以作經濟的解讀,甚至是必須作經濟的解讀。對這種變化,作為地方黨報的編輯記者必需能夠把握,積極拓展經濟新聞報道的視野,準確把握更豐富的經濟報道題材。
作為地方黨報,要提高經濟新聞報道質量,不僅要服務黨和政府,更要服務于社會民眾。很多地方黨報編輯記者一般認為只有發展快、效益好的地方才能出經濟新聞,盯著某口、某行業,從政府部門找新聞,不能撲下身子深入基層,深入研究經濟規律。實際上,經濟新聞關系著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經濟新聞也更多地應面向老百姓,從消費者的角度和立場捕捉信息、提出問題,反映與普通群眾息息相關的經濟現象和生活,引起老百姓的共同關注和興趣,只有從群眾的生活中挖掘出的新聞才更具有貼近性、指導性和針對性。
筆者所在的地市是一個產糧大市,也是一個面粉加工業發展比較快的地方。但有一段時間筆者發現當地的面粉加工企業面臨原料困境。于是筆者深入農戶、企業、市場進行調查采訪,最后寫出一篇關于當地糧食市場的報道,受到政府部門和企業的關注。當地政府糧食主管部門領導專門在該報道上簽字,要求全單位工作人員認真研讀,要求該單位工作人員向新聞記者一樣深入基層,深入實際,了解實際情況,不要在單位里閉門造車。
要想準確把握報道視角,提高經濟新聞報道質量,編輯記者必須要有洞悉現代市場經濟變化的基本能力,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幾乎所有非經濟的新聞,都有可能轉變為經濟新聞。從一個瑣事糾紛到國際沖突,從一個地方的天氣預報到某個人物的升降浮沉,一定條件下都可能轉變為經濟新聞。
要想準確把握報道視角,提高經濟新聞報道質量,編輯記者要潛下心來學習領會黨對經濟工作的路線、方針、政策,把握宏觀大局,保證大方向不出偏差。要吃透地方政府的發展規劃和策略,摸透地方特點和在大環境中所處的地位,站在更高的層次看地方,不能夜郎自大,坐井觀天。要加強經濟學知識的學習,不要簡單的望文生義,按新聞規律辦事,以新聞的客觀真實性為前提,理性分析,學會永遠比市場和社會情緒冷靜一點,自己不能把握的東西千萬不能隨便報道。
報道模式的創新
一般的經濟新聞都是抽象的,很難用直接的形象來表達。如何把一個經濟活動從現象到實質充分展示給讀者是地方黨報經濟新聞報道必須面對的問題。特別是作為平面媒體,通常不能給讀者以具體事實的形象性展示再現,人們無法看到利息率的下降或上升、國民經濟的狀況,只能通過圖表、曲線、比喻、舉例等等說明變動的經濟事實。因此報道模式的創新對于提高地方黨報經濟新聞報道質量至關重要。
重視終端報道是現代經濟發展形勢下地方黨報經濟新聞報道的突破點。所謂終端報道就是各種經濟形勢下的民眾生活狀態,是民眾的衣食住行、柴米油鹽。對于政府來說,經濟就是發展,就是宏觀的調控運行,就是各項政策的貫徹執行,而對于民眾來說就是“米袋子”和“錢袋子”。因此發于終端是提高地方黨報經濟新聞報道質量的基點。
發于終端可以和民眾一起同甘共苦,商討怎樣生活,可以和民眾一起向商家討價還價,可以代表民眾發出真切的呼聲,可以和民眾一起感受各種變化,尋找更好的生存技巧和門路,等等,關鍵就在于地方黨報編輯記者怎樣走進民眾,起于終端,融入民眾。
創新地方黨報經濟新聞報道模式要在報道中更多融合歷史眼光、本地特色、文化內涵。隨著區域經濟的發展,經濟報道的本土化、地域性越發必要。發掘本土品牌,聯系實際,貼近受眾,把國家宏觀政策落實在當地是地方黨報經濟新聞報道的重要內容。
強化思辯色彩,強化經濟述評是創新地方黨報經濟報道模式的重要選擇。當前,我們的社會正處于轉型時期,經濟體制、社會結構都在發生深刻變動,利益格局發生深刻調整,民眾對宏觀經濟政策和微觀經濟活動更加敏感,對經濟熱點和難點非常關注,對經濟現象有多種價值判斷,因此,在向公眾提供及時有用的信息的同時,還要在海量的信息中評判、分析,幫民眾認識錯綜復雜的經濟現象,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贏得讀者?!?/p>
(作者單位:亳州晚報社)
責編:姚少寶